在那大秦宫室的一隅,静谧中透着一丝压抑的氛围。嬴政,这位平日里意气风发、掌控天下的帝王,此刻却仿若被愁云笼罩,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那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
“唉……小子,寡人近来有些烦心之事,想来只能与你说上一说了……”语罢,他的目光缓缓投向沐羽。
沐羽,曾经意气风发、身姿矫健的少年英雄,如今却被困于轮椅之上,命运的变故让他的面容略显憔悴,往昔明亮而炽热的双眸,如今也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纱,透着丝丝阴霾与落寞。他微微抬起头,看向嬴政,尽管身体虚弱,但礼数仍丝毫不减,欠了欠身,恭顺地说道:
“哦?父皇有何烦心之事?儿臣虽然已经手无缚鸡之力,倒也愿意充当一个父皇的倾听之人。”说话间,他的眼角余光瞥见一旁侍候的红莲,目光交汇的瞬间,一个隐秘的暗示悄然传递。红莲心领神会,莲步轻移,缓缓退出了房间,只留下嬴政与沐羽二人相对而坐。
嬴政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沉思,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
“唉……寡人发觉这些年来朝中官员多为权贵氏族,他们世代沿袭爵位官职,在朝堂之上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表面上,他们对寡人毕恭毕敬,行礼如仪,可背地里,却对寡人的旨意阳奉阴违,肆意曲解。寡人这些年来不辞辛劳,巡视天下,明察暗访,虽也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不少昏庸无能、贪赃枉法之辈,可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治标而难以治本啊……”
嬴政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步,那沉重的脚步声仿佛是他此刻内心焦虑的回响。
沐羽静静地听着,微微点头,待嬴政说完,他略作思索,轻声问道:
“父皇此言,可是想选取一些有见识的寒门子弟甚至是普通百姓,来替换朝中那些碌碌无为、只知结党营私的官员?”
嬴政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许,他凝视着沐羽,点头道:
“正是如此!寡人深知,若想大秦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朝堂之上需有新鲜血液注入,需有真正贤能之士为大秦出谋划策,尽心效力。可这权贵氏族把控朝政多年,其根基之深,绝非轻易能够撼动。寡人苦思冥想,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周全妥善的应对之法……”
沐羽心中早已洞悉一切,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看来父皇名为来找儿臣倾诉苦楚,实则是到儿臣这里打秋风来了啊……红莲!去将我书房书案上的两份奏章拿过来!”
他深知嬴政的心思,这位父皇向来是谋略深沉,此次前来,想必早已对自己有所期许。而自己,也并非毫无准备,那两份奏章,便是他这些日子卧病在床,仍心系大秦未来的心血结晶。
不多时,红莲双手捧着奏章,轻盈地走进房间。她将奏章恭敬地呈递给沐羽,又悄然退至一旁。嬴政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两份奏章之上,眉头微微一皱,带着几分疑惑与好奇:
“改革官制?创办科举?小子,你这是什么意思?”
沐羽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道:“父皇莫急!不如先看完儿臣的奏章?”
嬴政轻哼了一声,似是嗔怪,又似是带着几分期待:
“寡人倒要看看你小子能有什么好主意!”言罢,他重新坐回座位,展开奏章,目光专注地阅读起来。
起初,嬴政的表情还略显平静,只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双眉微微上扬,脸上的阴霾渐渐被惊喜所取代。
当他读到“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时,不禁轻声赞叹:“好!此三省六部制设计精妙,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三省相互牵制,权力制衡,可有效防止权臣专权独断,六部各司其职,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户部管理户籍财政,礼部负责礼仪祭祀,兵部执掌军事国防,刑部主理刑狱司法,工部承担工程建设,如此一来,朝政治理必将更加顺畅高效,职能明确,权责清晰,此乃治朝之良策!”
他继续翻阅,看到“科举取士”的部分,更是兴奋不已,拍案叫绝:“好一个科举取士!打破权贵氏族对官职的世袭垄断,为天下有志之士开辟了一条晋升之路。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才学出众,品德高尚,皆可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为大秦效力。如此一来,大秦将广纳天下贤才,人才济济,何愁大业不成?这科举制,便是强国兴邦之根基,是大秦走向辉煌未来的希望之光!”
许久之后,嬴政终于读完了手中的奏章,他猛地站起身来,开怀大笑,那笑声响彻整个房间,仿佛驱散了此前所有的阴霾与忧虑。他兴奋地踱步,双手挥舞,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秦的盛世景象:朝堂之上,贤能云集,三省六部运转有序,政令畅通无阻;民间百姓,安居乐业,读书之风盛行,无数寒门子弟凭借自身才华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为大秦的繁荣添砖加瓦。
“好!好!好!寡人得此良策!实乃寡人之幸!大秦之幸也!”
嬴政的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深知,这两份奏章,将为大秦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而沐羽,虽身体抱恙,却依然有着超凡的智慧与谋略,仍是大秦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