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贞观坊市最吸引人的还是拍卖会,已经在附近三个州内小有名气了。
吸引了不少元婴修士前来,要不是陈云浩一直控制着出货量,估计灵玉城的拍卖会都没他这里人多。
不过也就这规模了,陈云浩有意控制,现在还不是和五行门抢生意的时候。
天贞观有了不缺的灵石以及资源,最先受益的就是弟子们。
本身天贞观的弟子人数就不多,资源分配下来,每个人都分到了很多。
以前是紧巴巴的,没有充足的资源,修为进展就慢。
现在很多弟子都是左右手握着灵石,偶尔吃一颗灵丹,修为进展如坐飞剑一般快。
在陈云浩闭关这几个月,门内就有六七个弟子又突破到了筑基。
而且天贞观手里有了资源,想要壮大,自然是要多招收弟子的。
所以把所有的筑基弟子都派了出去,在周边两三个州内凡人聚集的城池,寻找有灵根的凡人孩童。
虽然招收一些半路入门的修士,可能扩展的更快一些,但弊端也不少,不如身家清白的凡人。
陈云浩作为天贞观唯一的长老,这些事是一概不管的。
他现在是天贞观的定海神针,只管一心修炼,只要他修为越高,天贞观就越稳定。
最近陈云浩在翻看祖师留下的典籍,其实也就是一份心得,炼丹的心得。
陈云浩最近想炼制一种三级上品的灵丹,名叫紫元丹。
这是太乙门传承留下的一味灵丹丹方,据说炼制不易,也是其中的一味主药在几千年以前就绝迹了。
但这味主药在灵岛上确实如野草一般,随意的生长着,就陈云浩看见的都有几千株。
陈云浩手中有不少三级的灵丹,大多是三级下品的。
三级下品灵丹对一般的元婴修士也勉强够用了,只是对他却有些鸡肋了。
毕竟一粒灵丹两个元婴分,那药效下了肚之后可想效果如何了!
所以陈云浩自从晋级元婴之后,法力修为进展非常的慢,慢的令人发指。
目前陈云浩是可以独自炼制出三级下品灵丹的,三级上品的成丹率差很多,不过他消耗得起!
他从雷霆山复制的三级上品丹方也有,只是三级上品灵丹,已经算是这一界的高阶灵丹了,里边很多灵药都是只听过名字,没见过实物的。
陈云浩之前每路过一座仙城,也会顺路去打听收购一些高阶灵药。
但是等级越高的灵药,越不会在市面上流通,很多都是有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自从得到了太乙门的传承,陈云浩从几十个丹方中找到了紫元丹。
紫元丹中有十几味灵药,恰好他都能凑出来。
如果换了一般的修士,其中的主药紫元草就没地方找去,据说已经从天元界消失几千年了。
但这一味主药陈云浩却偏偏不缺,在灵岛上有几处地方随便下手一抓,就能抓到五六株紫元草。
灵药不缺,所以陈云浩最近就是在研究如何炼制。
他已经在古镜的浮岛上模拟练习了十几天了,一边研究心得,一边炼制。
三级上品的灵丹不容易炼,只有达到大炼丹师级别的才可以轻松炼制出来。
而陈云浩只是炼丹师,距离大炼丹师还有一些差距。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陈云浩有的忙,怎么也要先把炼丹技术提升到大师级别。
这个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一旦他能炼制出三级上品的灵丹,那么起码在化神之前,他不用再操心灵丹修为的问题了。
至于器灵最近很消停,每日枯坐于灵岛上,看似在打坐修炼,其实不知道在谋划着什么。
因为陈云浩大致知道器灵是不需要修炼的,只须碰到机缘,吞噬各种能量便能恢复实力。
陈云浩在浮岛上历时两年之久,就干了一件事,每天炼制三级上品灵丹。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的炼丹技艺也在一点点的提升着,终于让他在两年之后炼出了一炉三级上品的灵丹。
这也意味着他从普通的炼丹师晋级到了大师级别,这可是一个质的飞跃。
别的不敢说,起码在北元大陆上能被称为炼丹大师的不超过一掌之数,其中就包括他。
不过现在炼出来的只是虚的,是在浮岛上模拟练出来的,只有在现实中炼出来才算完美。
不过陈云浩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继续在打磨着炼丹术。
因为他炼出来的第一炉只成了两粒丹,也就是说它的成丹率只有两成,这个还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他往常的惯例,起码要把成丹率提升到七成以上,这才能算是炼丹有成!
陈云浩在浮岛上废寝忘食的炼着丹,其实外界过去的时间很短,不过区区两三月。
这两三月拍卖会的主持,陈云浩就没有参与,毕竟名气打出去了,泰华州内早已没有了反对的力量。
他不在的这些日子,天贞观又迎来了五个新入门的弟子,都是几岁的孩童,从凡人城池中找出来的。
以前天贞观找弟子是真的随缘,碰到的算数,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去找。
主要原因是供养不起那么多弟子,所以整个天贞观才是不死不活的样子。
现在修炼资源丰富,只要弟子们想修炼,资源是敞开供应。
所以现在天贞观招收新弟子就改了方式,大张旗鼓在凡人城池中宣传,只要年龄符合的都可以来报。
也是现场测灵根,三灵根以上的才要,灵根资质太差的,也不在选择行列了。
天贞观虽然敞开了招弟子,但也要走精品路线,四灵根或者五灵根的,九成九以上的都走不到筑基,何必浪费宗门的资源呢!
总之,天贞观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壮大着。
又过了两月,在古镜的浮岛上,其实又过了近两年时间。
陈云浩已经把三级上品灵丹炼制的成丹率提升到了八成,他也是发了狠心,一口气在浮岛上就待了四年。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四年时间也不知道炼制了有几千炉了,总算是达到了让他自己满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