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刘玄德议定大事,郭奉孝随军出征
陈宫闻言,暗自叹息一声,心想果然如自己所料。他心中虽有波澜,但面上依旧平静如水,只是微微颔首,静待刘备接下来的吩咐。
关羽则毫不犹豫,拱手行了一礼,声音洪亮而坚定:“兄长有何吩咐,小弟一定遵命。”
刘备看了一眼刘彦,随后开口,语气沉稳而郑重:“我如今已决意命德然为南下出征的主帅。方才问德然意见,德然向我举荐云长与公台同行,故而请两位前来商议。”
陈宫闻言,心中微微一震,目光不由得转向刘彦。他虽早有所料,但听到刘备亲口说出此事,仍不免感到一阵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此行南下,必然要与曹操打交道,而自己与曹操的旧怨,始终是他心中难以释怀的结。
关羽则神色如常,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答道:“大哥既有此命,小弟自当遵从。德然为主帅,小弟愿随行,助他一臂之力。”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转向陈宫,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公台,此行南下,少不得要与曹操打交道。你与曹操的旧事,我心中清楚。若你有所顾虑,不妨直言。”
陈宫闻言,沉默片刻,随后缓缓起身,拱手一礼,神色郑重:“主公,当年之事,确实令在下难以释怀。然而,此行关系重大,关乎我军大计。在下虽与曹操有旧怨,但绝不会因私废公。主公既有此命,在下愿随德然同行,竭尽全力,助我军达成目标。”
刘备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点头道:“公台深明大义,我心甚慰。此行有云长与公台相助,德然必能如虎添翼。”
刘彦见状,也起身拱手,语气诚恳:“多谢二哥与公台先生相助。”
关羽爽朗一笑,拍了拍刘彦的肩膀:“德然不必多礼。你我兄弟同心,此行必能马到成功!”
陈宫则微微颔首,目光深邃,缓缓道:“德然为主帅,在下自当尽心辅佐。只是曹操此人,诡计多端,我等需多加小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刘彦缓步上前,目光诚挚地看向陈宫:“公台,我向大哥举荐先生,正是因先生与曹孟德的旧事。当年曹孟德杀吕伯奢全家,逼得先生离其远去,我料定他心中定对先生有愧。此行南下,若能借先生之力,或可令曹孟德心生忌惮,甚至有所退让。故而才请先生同行,望先生不要怪罪。”
陈宫闻言,沉默片刻,神色间似有几分凝重。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平静,语气沉稳地说道:“我如今在主公帐下,早非曹操同路之人。当年旧事虽有些芥蒂,但并不妨事。依我看来,德然计策不错,只是恐德然拿不准曹孟德的心意。曹孟德乃乱世之枭雄,真到紧急关头,未必会念当年旧情。如今主公既然有命,宫自当遵从便是了。”
他说完,微微拱手,神色间虽无波澜,但语气中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显然,曹操之事在他心中并非全然放下,但他依然选择以大局为重,决意全力辅佐刘彦南下。
刘备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公台果然深明大义,我心甚慰。此行有你在旁,德然必能事半功倍。”
刘彦也上前一步,郑重地向陈宫拱手:“多谢公台先相助,在下定不负先生期望。”
陈宫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德然为主帅,宫自当尽心辅佐。”
关羽见状,朗声笑道:“有公台先生与德然同行,此行必能旗开得胜!大哥尽管放心便是。”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神情沉稳郑重。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诸位,此行南下,关系重大,不可轻率。我心中虽有决断,但仍需与诸位商议。诸位此行可有把握?须带多少兵马合适?亦或者,是否需要再点几人相助?”
刘备此话一出,几人不免都沉思下来。
细数刘备麾下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典韦、太史慈、牵招等将。牵招掌青州政务,素不上阵。赵云又与诸葛亮同行,已前往吴郡为使。
刘备麾下谋臣,除陈宫之外,亦有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几人。
刘备沉思半晌,缓缓开口道:“若我所记不错,奉孝、志才皆颍川人。我当年平黄巾时,正从颍川招揽二人。曹操麾下多颍川名士,如荀文若者多与奉孝有旧。此行南下,与曹操打交道,奉孝的才智与人脉或可派上大用场。我便点奉孝与几位同行。”
“我另点典韦将军与云长同列,以周仓为云长副将,另让典将军之子,典满典子盈位其父副将。如此,诸位以为可合适?”
关羽闻言,神色如常,拱手道:“大哥安排妥当,小弟无异议。典韦将军勇猛过人,周仓去岁征袁绍亦有战功。典子盈年少有为,有此三人相助,此行必如虎添翼。”
刘备点头,目光转向刘彦,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德然,你为主帅,此行责任重大,若有任何疑虑,不妨直言。”
刘彦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哥安排周全,小弟并无异议。只是拨兵马几多,大哥还需定个数字。”
刘备闻言,忽然紧皱眉头,神色凝重。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去岁与袁本初交战,我军虽胜,但因多面开战,损伤消耗亦不在小。这几月来,虽小有恢复,但兵马粮草仍不能救急。南下讨伐袁术,乃是必行大事,不可轻视。”
他说到这里,紧咬牙关,顿了一顿,目光坚定地看向刘彦,沉声道:“我便拨骑步两军总数五万,交于德然出兵。此乃我军精锐,务必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刘彦闻言,连忙拱手。
“小弟定不负大哥所托!”
这五万兵,调拨出来已是不易。
一者须考虑防范袁绍,派兵守备从袁绍手中夺来的渤海郡,兖州新收的济北国。二者还需考虑路程,毕竟青州距离南阳甚远,从此地到沛国也是不近,大军出征,还需借徐州道路。若动辄发十万大军,粮草辎重更难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