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朱皇帝的乾清宫,西暖阁内。
“咚咚咚、、”
“皇恩浩荡”
“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
“末将领旨”
“微臣领旨”
“大明国祚万年”
、、、
大殿下面,尚可喜,金光,陈恭伊,屈大均,四个广东佬。
满怀激动,眉开眼笑,磕头如捣蒜,磕头蹦蹦响,对着上面的朱皇帝,高呼万岁。
泼天的恩赐,喜从天降啊,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看客,吃瓜看戏的边角料。
谁知道啊,那帮大西南帮派,又发神经了,逼迫朱皇帝开放科举选官员,一番博弈下来,最后便宜了广东人。
这他妈的,太让意外惊喜了,自古以来,那个士族家族,没有一些七大姑八大姨,门生故吏啊。
因道侯尚可喜,兵部右侍郎金光,镇守广州十几年,认识的官吏,豪商贵族,不要太少。
大理寺寺卿陈恭伊,光禄寺寺卿屈大均,本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岭南三大家。
同时,他们两人,还是岭南三忠的后人和嫡传弟子,也是广东士林的代表人物,扛把子啊。
“咚咚咚”
“吾皇圣明”
“老臣领旨”
惊愕错愕了半晌,呆若木鸡,大西南派系的领袖之一,吏部尚书张佐宸,终于反应过来了。
面若苦瓜,表情苦涩,无奈的摇了摇头,跪地磕头,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
格老子的,这都他妈的什么事啊,这叫啥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说实在的,他也是一心为公啊,为了朝廷的正常运转,为了更多的基层官员,下派到东南亚,稳固大明的根基统治啊。
想不到啊,直接被朱皇帝反杀了,开始弃用大西南的官员,把蛋糕丢给两广士林士子。
不过,好在有一点,老辣的朱皇帝,把派出官员的审核权,留在了吏部,不能让几个广东佬,为所欲为。
可以预计的,经此一番博弈下来,在朝的官员,再也没人敢小觑朱皇帝,确实是英武果决啊。
“呵呵”
“都起来吧”
“好好办差事,大明王朝,也是诸位的”
老辣的朱皇帝,面瘫着脸,呵呵一笑,摆了摆手,随意的回了几句。
坐在上面的他,把下面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当然清楚朝臣们的心思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没错,老辣的朱皇帝,这是告诉有些人,朕不给,你们不能来抢,一旦惹毛了,随时能掀桌子。
同时,精明的朱皇帝,也在告诫自己,有些事情啊,得加紧加快进度了。
军队的整编,兵力扩充差不多了,兵械火炮,鸟铳燧发枪,也打造的差不多了。
唯一所缺的,还是甲胄问题,这是个老大难问题,得靠时间人手堆积。
还有,大西南的土司整改,真正的改土归流,也在有序进行,成规模的土司反抗力量,已经没有了。
现在,东征的唯一难点和准备,就是福建郑氏和鞑子的大战了,等待爆发后的战果。
同样,他也在等江浙,大江南那边,锦衣卫的进展,联络张苍水的义军,情报收集等等。
只要完成了东征,朱皇帝的朝廷,肯定又是一大波整改,彻底扭转大西南独霸一方的格局。
两广的郭之奇和连城璧,大江南的鲁王旧部,肯定要入朝的,去平衡打破大西南朝臣的独霸局面。
“对了”
“张尚书”
半晌后,看着这个两鬓斑白的老头子,吏部尚书张佐宸,大明王朝的百官之首。
强势霸道的朱皇帝,还是忍不住的,开口敲打说教:
“吏部,选人选官员的制度,也要灵活变动”
“备选人,基层官吏,调配到东南亚,中南半岛,为官为吏”
“得多替他们考虑一些,自身的切实利益,家眷问题,待遇问题”
“例如那些有家眷的,正妻嫡长子,肯定是不能带走的,得留在中原”
“但是,他们的美妾小妻,就没问题了,可随他们同去,照料起居,抚慰孤独的心灵”
“在待遇上,也可以多加几成俸禄,多给一些福利待遇,探亲假”
“千里为官,也只为财嘛”
“朕相信,只要待遇给到位,他们还是会多多考虑”
“毕竟,苦读圣贤书,寒窗十几年,并不是每个人官吏,都是家财万贯,衣食无忧”
“这方面,可以跟户部对接一下,商量妥当,拿出一个切实可用的方案”
“历年的官员考核”
“这方面,也可以适时的,向他们倾斜一些资源,优先提拔任用,也算是一种加分项”
是的,如今的缺官吏局面,可能也不是缺人的问题。
更大的可能,是很多官吏,基层的小官员,对任职东南亚外海,有不少的顾忌。
毕竟,在这个时代,那些鬼地方,都是蛮荒野地野人,未开化的夷人。
他们这些士子,基层官吏,苦读圣贤书,苦熬十几年,可不是为了发配边疆,做野人的官员。
所以说,朱皇帝是在提醒吏部,多考虑一些为官之道,基层官吏的切身利益问题。
去中南半岛,任职的时候,可以带上家属啊,提高待遇啊,优先考核任用啥的。
没错,前世的朱皇帝,就是老油子,机关公务狗一枚,太清楚里面的弯弯道道了。
“还有一点”
“就是任职海外,东南亚的年限,也要考虑进去”
“给个期限,三年,或是五年的期限,就可以调回中原,品级升半级,考核优良的升一级”
“总要给他们这些,为国尽忠的官吏,多留一些希望和盼头”
“不能三年之后,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一晃眼,就是十年过去了”
“到时候,蹉跎岁月,无尽无头,回到老家,也是两鬓斑白,家人相顾两行泪”
没错,说到年限的这个问题,朱皇帝就想到了,后世的挂职。
后世的东大,每年都会搞这种遴选,抽调一些省市县的年轻干部,去下面的乡镇挂职。
基本上,下放之前,组织部都会找这些人谈话,给出具体的承诺,免除一些的后顾之忧。
要知道,后世的一个电影,鼎鼎大名的无间道,响彻海内外。
里面的二五仔陈永仁,开喷过一句经典,三年之后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一晃眼就十年了 ,无尽无头的无间道。
“再有一点”
“就是那些童生,落地的秀才,科举失利的举人”
“选拔,抽调,任职之后,也可以一边做官吏,一边准备科举会试”
“到时候,下一次的科举会试,在同等条件下,朝廷必须优先录用”
“朕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大明朝廷,只要拿出诚意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前程”
“到时候,各州府县,愿意去东南亚任职的官吏,必然是闻风而动,积极响应”
是的,中华五千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读书人的至理名言。
于是乎,历朝历代,都会有无数的读书人,闻鸡起舞,废寝忘食,梦想有一天,高中状元进士。
但是,现实太残酷了,官员永远比士子少,千军独木桥,凤毛麟角啊。
所以说,就有一大堆士子,名落深山,惨败而归,变成了百无一用的落魄士子。
这些人,就是吏部遴选的主要对象,没机会做官,但有机会去边疆,蛮荒之地,出任官员。
同样,朝廷也要给他们承诺,可以继续科举会试,更能优先录用。
“呃、、”
看着口若悬河的朱皇帝,哗哗哗的倒出一大堆,老辣的张佐宸,瞬间也听傻眼了,支支吾吾的。
当真是目瞪口呆啊,这他妈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没错,他可是吏部尚书啊,上面的朱皇帝,竟然在教他们做官啊。
这个朱皇帝,年仅20岁,弱冠之年啊,去哪里学的,如此多的为官之道,弯弯道道。
正常条件下,这些为官经历,都是为官几十载的老油条,才能真正摸索出来的为官经验。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老不死,老狐狸,都是闭口不言经验,更不会私自传授。
但是,上面的朱皇帝,登基之前,就是一个光棍大王,混蛋大王。
吃喝嫖赌睡,遛鸟斗殴,当街强抢民女,妥妥的纨绔大王啊。
对的,现在大明的皇后,就是朱皇帝做岷王的时候,抢回家的小媳妇,现在皇长子都出生了。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老臣领旨,老臣受教了”
、、、
惊愕惊诧了一会,老辣稳重的张佐宸,也不得不低头,躬身行礼,领旨谢恩,心服口服啊。
没错,朱皇帝说的这些,确实是非常实用的东西,利国利民啊。
“免了吧”
上面的朱皇帝,摆了摆手,随意的回了一句,表示无所谓的。
“对了”
“你们吏部啊”
“有空的时候,可以派出专人,去外面多转转”
“像那个广东,广西,甚至是缅甸和阿拉干,多走走,多看看”
“观察一下,各州府县的民生,老百姓的口碑,这也是考核的一种”
“把地方上的,一些好官,有责任心,有忠心的好官员,遴选上来,补充朝廷的人才库存”
“如今”
“朕的大明王朝,还在快速上升时期”
“将来的几十年,免不了四处征伐,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就这样,龙座上的朱皇帝,一边思考前世的记忆,一边在不停的述说。
是的,这个大明王朝,他是君王皇帝,但下面的人,也都是小股东,只有大家好了,这个国家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