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士卒封赏不只是让归来的士卒们欢呼雀跃,也带动了整个东京城的经济活力。
毕竟领了赏钱总是要花的嘛,而且那么多士卒总不可能一下子遣散,总要分批次回家休整,还是要在汴河大营待一段时间的。
那么士卒手里有了钱,当然要在东京城消费一番。真拿着大把的赏钱只一心存着留着带回家的,也不多。
有些老实的且有眼光的,想办法在东京城里租个铺子,甚至于买套小房子,置办一份产业,便等于是可以在京都府扎了根,倒不枉在战场上拿命拼了一回。
那些老实的没眼光的,也总能去喝一碗羊汤,吃个肉饼,听个小曲儿,去澡堂子里泡个澡,好好休整一番。
不老实的,想着多娶一房小妾,那花费可就大了。东京城的女人眼光可高着呢,那点儿赏钱可不一定够,还不如回到老家再说。
当然,也有不少士卒心心念念的要去青楼酒肆快活一番。军中则对此下了明确军令:花钱找乐子可以,不能闹事。
谁要是喝多了闹事,甚至于干出强抢民女之类的破事儿,那你得想想当罗刹女的刀砍下来的时候,脖子伸长点儿才能死的没那么痛苦。
因为那种破事儿而死,死了以后都没资格进英雄碑享用香火的!真是要成笑柄了。
当然,也得小心类似于仙人跳之类的事儿。士卒们现在都有钱,也会被东京城里的一些不法分子盯上。
到时候真闹出事儿了,也是一桩麻烦……所以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拿着赏钱回老家多买两亩地,或者给家里添一头牛不好吗?
论心计阴谋,你们这些粗鄙军汉比得上东京城里的奸商吗?
那些单身的,现在也有钱了,让家里的老娘寻一个老实的姑娘去求亲,也算成家立业了。
可不敢胡乱厮混,你们可都是英雄!要是把英雄的名号给混成了狗熊,要被无数袍泽,乃至于父老乡亲耻笑的!
统制官层次的高阶军官都在东京城里分了一套房子,而这也是一份大受好评的恩赏。一方面实实在在的拢住了军心,另一方面也方便朝廷对于统制官们的管控。
毕竟大宋朝的统制官哪怕是在文恬武嬉的年代也算是最硬的身份之一,对于军人来说也算是一重最大的门槛。
统制官可以独立领兵,甚至于有着一定的出兵权责。当年东京刚刚建制,以摄政王的名望地位一力提拔岳飞,也只能先到统制官的层次。
而当时的东京中枢对于此人的飞速崛起也是颇有微词的,不过后来岳飞也是靠实打实的能力和战功,证明了摄政王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他这般从都头直接到统制官,宛如坐火箭一样的拔升速度,历来被视为军中的传奇之一。
当然,太原一战后,岳飞被加了郡王,也是让人无话可说……当初御营中军填塞战场,承担了最大的伤亡,也奠定了太原一战的最终胜果。
……
鸿胪寺郎中李猷的判断出了点岔子,第二天当他带着大理、蒙兀、日本三国使节前来觐见中枢的时候,发现除了中书令乐柒之外,摄政王居然也在,乃至于连枢密使宗泽宗相公也在。
宗相公去年身体不太好,毕竟年纪大了,一身的旧疾,而且有背疮,修养了几乎大半年。
如今再来看,却是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腰背也挺直了。看来再活个十多年也不成问题。这倒是让李猷松了一口气。
毕竟如今的朝堂上,也只有这位公相可以压制李纲李公相。毕竟李公相自从收拢了应天府和京东路后,近来动作颇大,让一些官员颇为担忧。
到了相公这个份上,彼此之间的政治斗争是免不了的。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完全一致。
只是要将政斗局限于某个范围之内,不能真的造成影响,甚至于涉及到党争的层次……大宋被党争害的还不够吗?
李纲又是个闲不住的,偏偏他身负天下名望,现在又有了实实在在的覆灭伪楚的功绩,自然想施展一番拳脚。
可他不通庶务也是出了名的,真要施展拳脚,怕是引起的乱子比做出的事儿还大。
像李猷这种胸怀大志的,虽然目前官位还低,却也已经早早的有了一番自己的评判。
闲话少说,等到使节见礼之后,一脸笑眯眯的仿佛要成佛的宗泽宗相公且不提……他现在到哪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感觉整个人都像是升华了一样,心境到了一定份上。
中书令乐柒倒是依次询问起了三位使节国内的大致状况,而且问的问题很多,也很细。
不过大都是各地民俗风情,物产种类、百姓生存起居之类的事情,并不涉及什么军国机密。
所以三位使节依次回答的也很痛快。蒙兀人忽而扎克里的汉语明显不够好,有些结结巴巴的,显得有些诚惶诚恐。
当然,三位使节都是诚惶诚恐,因为摄政王面色平静中带着某种莫名的低压气氛,看起来心情似乎不太好的样子。
这位要是心情一不好,那可真的是天下风云都要变幻。岂不闻当初一怒之下直接空运三万大军把西夏给打下来,也是因为其人心情不好?
真要是妖皇空军带着几万人直接空投到国内,现在的大理、蒙兀,甚至是远离大陆的日本,谁能受得了??
等到中书令问完,旁边自有吏员们做了详细的记录,看来是要形成一份完整的档案渐渐补充完善的。
摄政王便开口问道:“南疆有一年三熟的稻米是吧?”
“好叫摄政王知道,有的。”高量成慌忙回答道,
“南疆气候炎热,也不缺水,所以稻米长的快。不过三季稻收成要差一些,吃起来口感也不怎么好……不如中原稻米香糯。”
这就是典型的贵族感观了,对于在大理世代执国的高家人来说,他们不怎么看重三季稻一年三熟的可怕产量,关注的却只是这种稻米不好吃。
却不知如今的天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吃稻米饭都吃不到呢。
“三季稻可以试着推广,在中原地区试种。我们的大司农最近在尝试改良各地粮种,好让各种粮食收成都能多一些。”
赵恒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到时候我让司农监的官员去一趟大理,跟你们配合一下,在南边划一批试验田出来。”
“真要培养出了收成好,而且在各地都能长的好的粮种,对于哪个地方的百姓都是福泽。”
“臣谨遵王命!”高量成可找到机会表态了,“好叫摄政王知道,大理愿为大宋番邦!”
大理黑石一脉最近在这位摄政王面前频频刷脸,甚至于开始送一批少女过来投诚了。
身为白石一脉的掌舵者,要是再不表态,恐怕离覆灭不远……高量成可是真的诚心投诚的。
“不是番邦不番邦的问题,你们对于更南边那块地方,了解多少?”赵恒摇了摇头,问了一句。
这话倒是让高量成愣住了。
南疆更南边?那就真的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茂密荒山,以及妖族汇聚之地了。
那些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有人的话也几乎与野人无疑,便是南疆本地的土族都不会太深入的。
能了解多少?那地儿也没什么可了解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