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文章,本就是自然天成的,只是作者偶然间灵感闪现才写出来,当不起姑娘如此夸赞。”贾瑜谦虚地回应道。
“说得好!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贾公子果真是有大才华之人,能写出《水调歌头》这样的佳作,绝非偶然。”大皇子在一旁拍手称赞道。
这时,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站了出来,满脸不屑地说道:“哼,我才不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写出《水调歌头》这样的绝妙词句,我看多半是抄袭来的。”
贾瑜看向这个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问道:“你是何人?”
“我乃是今年科举考试的金科榜眼欧阳伦,现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年轻男子傲慢地说道。
“哦,我不认识你。”贾瑜淡淡地回应道。
“你……”欧阳伦听到这话,顿时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忍着怒气,冷笑着说道:“贾公子既然自称诗才出众,今日何不再当场作一首诗词,让大家好好见识见识你的真本事。”
一旁的如霜听到欧阳伦这番话,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但很快便将情绪隐藏起来。
此时,贾瑜身边一个人悄悄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公子,这个欧阳伦原本是个出身贫寒的学子。
当初他穷困潦倒的时候,遇到了如霜姑娘。
如霜姑娘心地善良,资助他钱财,才让他有机会进京赶考。
如霜姑娘为了他,还特意从江南来到京城。
可没想到,这欧阳伦高中榜眼之后,就攀附上了礼部尚书,做了尚书的女婿,还反过来羞辱如霜姑娘。”
说话之人,是贾瑜手下的不良人之一。
他混入诗会,就是为了保护贾瑜,防止有人对贾瑜不利。
贾瑜听了这番话,再看欧阳伦时,眼神中充满了厌恶。
又看向如霜,见她脸上确实闪过一丝悲伤的神情。
“怎么?贾公子,是不是写不出来了?要是写不出来,就承认那《水调歌头》是抄袭的吧。”欧阳伦继续嘲讽道。
贾瑜大声说道:“给我准备笔墨纸砚!”
大皇子听到贾瑜要文房四宝,立刻吩咐手下人去准备。
贾瑜看向如霜,诚恳地说道:“我听说了如霜姑娘的过往经历,今日就为姑娘作一首词,希望姑娘日后能够遇到真正对您好的人。”
此言一出,现场众人再次沸腾起来。
如霜也没想到贾瑜会这么说,微微愣了一下。
其他九位花魁心中既羡慕如霜能得到贾瑜的青睐,又满心期待着,想看看这位才华横溢的贾公子究竟会作出怎样一首绝妙好词。
欧阳伦此刻却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此次前来,心里其实还藏着个小算盘,想着让如霜见识见识自己如今飞黄腾达的模样,要是能把她纳为小妾,那可真是美事一桩。
想当年,他信誓旦旦地对如霜承诺,一旦高中科举,必定风风光光迎娶她过门。
可真等高中之后,好运就像一阵旋风,把他卷进了礼部尚书府。
礼部尚书瞧上了他,要招他做女婿,这等一步登天的好事,就像天上掉馅饼,他哪里能不答应呢?
只是如霜那模样,实在是生得太俊俏了,就像春日里最娇艳的花朵,让人难以忘怀。
他心里实在不舍得放弃,所以厚着脸皮找到如霜,张嘴就提出让她做妾的要求。
如霜万万没想到,自己曾经倾心的人,竟然是这般薄情寡义的小人。
她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直接就严词拒绝了。
欧阳伦见被拒绝,面子上挂不住,就像被当众扇了一巴掌,恼羞成怒之下,对着如霜就是一顿羞辱。
这边正闹得不可开交,贾瑜听到了这番过往,心中怒火蹭蹭往上冒。
他看着欧阳伦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心想:今天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你不可。
只见他大踏步走到桌前,伸手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雪白的纸张上挥毫泼墨起来。
“哇,这字写得太绝了!”贾瑜的字迹刚一呈现,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人群中引起一阵惊叹。
他的字,笔锋刚劲有力,又透着灵动的韵味,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带着独特的灵魂,众人纷纷感叹,这字的神韵,简直能和那书圣王羲之相媲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有人按捺不住激动,大声念出了贾瑜写下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一出口,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瞬间震住了现场所有的文人墨客。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被这美妙绝伦的诗句深深震撼。
花魁们更是眼中闪烁着异彩,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大皇子原本正悠闲地看着热闹,听到这诗,也被惊得坐直了身子。
他心里暗叫不好,因为欧阳伦早已投靠了他,要是欧阳伦的名声臭了,那对自己肯定没好处。
可贾瑜就像故意要让欧阳伦出丑似的,手中毛笔不停,继续写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随着诗句一句句落下,现场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如泣如诉的词中。
如霜看着这首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被辜负的伤心过往。
欧阳伦则像被抽去了脊梁骨,呆立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知道,这首词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将他的丑事狠狠揭露,自己恐怕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如霜抬起满是泪水的双眼,看向贾瑜,眼神里既有感激,又隐隐多了几分爱意,轻声问道:“多谢贾公子,不知这首词可有名字?”贾瑜微微一笑,说道:“就叫《木兰辞》吧,这首词,特地赠予如霜姑娘。”说完,他在纸上写下词牌名和落款,双手将纸递给如霜。
如霜小心翼翼地接过,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转手交给了身旁的丫鬟。
那些文人墨客们眼巴巴地看着,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不得这词和字是写给自己的。
欧阳伦此时恨得咬牙切齿,觉得自己再待下去,只会更丢人现眼,于是悄悄凑到大皇子身边,低声告辞,灰溜溜地从后面溜走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雁丘上传来一声凄厉的雁鸣。
众人都被这声音吸引,纷纷转头望去。
只见湖面上一艘渔船,渔夫手中提着一只被捕的大雁,而天空中另一只大雁,却一直在渔船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过了一会儿,那只大雁似乎知道同伴已无法生还,在空中盘旋几圈后,猛地一头撞向雁丘,追随同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