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黄巢就是在收买人心!”大明宫中,唐僖宗李儇愤怒地走来走去,连自己过往最喜欢的玩乐都顾不上了。
不过,他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自从这个故事开讲,讲到王仙芝和黄巢开始,李儇各方面的状态就没有好过,更没有如常过。
不论是田令孜,还是已经被讲到自尽身亡的卢携,都对皇帝这种怒火冲天又焦躁不安的情况非常习惯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好言劝说安慰哄骗一番,可到了现在……两人都是在一旁沉默不语,默默地看着皇帝试图发泄情绪。
偶尔,两人还会眼神沟通一番。
虽然卢携对于田令孜竟然敢把自己推出去顶锅、陷害自己、逃出长安的时候也没有想着要带上自己而愤怒不已,但如今的情况摆在那里,田令孜到目前为止依旧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掌握着神策军——这支虽然已经非常不堪但到底还是京中最强军队的人。
卢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和田令孜翻脸。
他在皇帝心里面的地位,说到底,终究是比不上田令孜的。
而在这件事情之前,他还和田令孜是坚固的盟友关系——他坐稳宰相位置的两大人手,一个是田令孜,另一个就是高骈。
如今,高骈眼瞅着是要不中用了,至少没有之前那么中用,那田令孜就暂且还不能彻底翻脸。
想来,田令孜也并不打算和他在这个时候彻底翻脸。
这对田令孜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
卢携收敛好翻涌的情绪,瞟了一眼田令孜,随后又看了一眼皇帝,确定皇帝没有什么新的动向,便把阴恻恻的目光放在了画面之中——黄巢!
黄巢!
他日后之所以落得那样一个结局,完全是因为黄巢!
如果没有黄巢搅弄风雨,那以他的手腕、人脉,坐稳宰相的位置,把其他人都挤下去,也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事情而已,又怎么会落得被贬官后,还不被皇帝一同带上的地步?
根本不可能!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黄巢,他大好局面被破坏,全都是因为黄巢。
如果不是黄巢,那高骈也会稳稳当当的,根本不会出现什么拥兵自重、只求自保,不听朝廷调令,然后坐视江淮动荡,继而影响到在京中的自己的情况——淮北两道防线,不就是因为高骈不动弹才不得不设立的吗?
卢携了解自己,也了解皇帝和田令孜。
在淮北两道防线崩溃之后,这上面说是自己因为羞惭所以闭门不出,可要他来说,那根本就是因为自己地位动摇、不再稳当、逐渐走向末路,所以自己才闭门不出的。
皇帝不可能犯错,而最受皇帝信任的田令孜也不会犯错——就算是犯错,那也一定是最后一个犯错的人。
所以,只能是自己这个宰相。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黄巢!
如果没有黄巢,自己怎么会走到那样的地步?
而且,如今虽然黄巢势力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地步,大唐还有时间……可自己却也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故事一讲出来,皇帝对他的信任将会大打折扣,田令孜和他的同盟也会提前崩解,高骈这个助力,不仅不再能成为助力、更有可能会变成拖后腿的存在,朝堂之中他的威望同样会减损……
这一次,即便黄巢不能再攻入长安,他也会面临不小的危机。
都怪黄巢!
那边,李儇还在愤怒地碎碎念:“这黄巢一个贼人,有何资格收买人心?”
“长安的这些小民也是,明明就在天子脚下,沐浴天家光辉,却不能变得更加明理懂礼……一介贼人的收买人心,他们还真的就被收买了?!他们就真的接受了这样的收买?!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大唐、李氏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吗?”
“……毫无廉耻道义!……”
李儇骂着收买人心的黄巢,也骂着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被收买了的长安百姓——在他看来,这些百姓们根本就不应该被收买。
作为天子脚下的百姓,就应该最懂得礼义廉耻,最懂得尊奉正统,这个时候怎么能够被黄巢这样一个反贼收买了呢?
就应该坚持尊奉大唐、尊奉李氏,拒绝黄巢才对!
当然,李儇也并没有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除了愤怒之外,他其实还有些埋得很深的不安和恐惧。
他害怕这些百姓真的倒戈他人,或者是黄巢,或者是其他人;他也害怕这些百姓真的不再支持大唐,不再支持李氏——特别是长安的百姓们。
他恐惧着这些可能,但是却从来也不愿意去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恐惧,为什么会觉得这种情况有可能成真,为什么百姓们真的有可能倒戈他人、不再支持大唐和李氏……
“朕的年号何时成为了这个贼人口中的改朝换代的天命了???啊?!”本就愤怒不已,又夹杂着不自知的恐惧的李儇在听到黄巢这么解析故事中的自己定下年号后,顿时炸了。
虽然现在的他也还没有改年号为广明,但是大约是同一个人的同一审美吧,李儇一听到广明这个年号之后,就觉得不错,还一度思考要不要干脆现在就把年号换成广明来着。
现在,看黄巢直接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年号如此拆解,变成了天命对于黄巢的支持,变成了天命不再站在李氏和大唐一方的证据……李儇如何能忍?
“这黄巢,厚颜无耻!……”
也因此,对于这最后一句的评价,李儇那是极为认同,和先前对这里面的许多内容非常不赞成完全不一样:“这当然是非常牵强,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如何不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