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没有大火,那就还未被攻陷,援兵真正是一路奔跑,片刻不敢停留。
眼看永清就在眼前,西边空荡荡的,东边城墙上血肉模糊。
刘让大喜,只要城池还在,他就有信心打退虏兵。
靠近西门五里,多尔衮才看到援兵,没当回事,下令外围骑军过去三千人绞杀。
骑军为了发泄,持刀呜呜啦啦的靠近劈杀。
他们轻敌了。
奔跑的人停下来,向骑军扔出一片竹筒。
轰轰轰~
骑军被炸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又来了。
轰轰轰~
爆炸声叫醒整片天地,城内的明军大吼,战力暴涨,压缩战线。
东面的多尔衮大惊,“所有骑射士兵,马上支援西城,绝不能让他们入城。”
他这反应迟了。
明军又扔出一片竹筒,扔下乱七八糟的骑军,从他们身边撒丫子靠近西门。
城上的人早看到了,援兵瞬间进入城内,直奔东城。
城内伤亡让援兵火冒三丈,边跑边拿竹筒,火绳点燃引线,奋力扔到城墙下与弓兵绞杀在一起的虏兵身后。
轰轰轰~
血水炸得漫天飞舞,围攻的百姓不知如何配合,剩余弓兵却大喜,趁机杀戮晕头转向的虏兵。
几十个竹筒飞上城头,再来一次血水,城头的士兵也趁机把虏兵挤压向通道。
援兵拿着竹筒飞速上台阶,对着通道一阵扔…
明军只剩下三千多人,但战斗简单了,这才是他们熟悉的战法——掷弹兵才是步卒重要组成部分。
刀盾兵、长矛兵、弓箭手,都是掩护掷弹兵,收割残敌的。
第一次实战,莫名其妙打了一场复古战法。
孙传庭浑身是血,扑通跌坐垛口,没有一丝力气,腿和胳膊疼的直抖。
刘让大吼停止进攻,让士兵们抱着两捆竹筒到通道下边,不管是哪方士兵的尸体,掀开两层把竹筒点燃塞进去。
轰轰~
两声沉闷的巨响,通道的尸体齐齐一跳,四下散落,又恢复了原状。
两个士兵到孙传庭身边,不由分说拽下他的棉甲,给受伤的胳膊倒止血药,缠绷带。
他的腿也受伤了,但心情很痛快。
狭窄的墙头长矛互捅,武艺没用,比的是胆气和血性,巴牙喇显然没有明军视死如归的决绝,轻步兵在特殊的环境下战胜了重步兵。
刘让双手撑住膝盖,站到孙传庭身前呼呼喘气,“大掌柜,县令和县丞死了,兄弟们说这两家伙一开始就拿刀冲在前面,百姓受鼓舞没有任何人退,这一城人,真硬气。”
孙传庭仰头哈哈一笑,“南线不会有战事了,东虏偷鸡不成蚀把米,兄弟们是真的英雄。”
“百姓也是英雄,末将都准备放弃永清了,若支援不成,我们会到霸州,没有大掌柜在城头,不可能守住永清,大掌柜才是英雄。”
孙传庭拉着他起身,鼻子里浓郁的血腥味,也是胜利的气息。
远处的虏兵安静看着永清,当先两名主将,显然拿不准是否再次进攻。
就差那么一点点啊,功亏一篑。
杜度听身后的汇报,对阴沉脸的多尔衮道,“十四叔,本部阵亡一千五,太阳要下山了,援兵没多少人,也没多少火器,但就算我们攻陷永清,今晚明军又补齐了固安和霸州,来不及了。”
多尔衮扭头看了他一眼,面色冷峻,“现在你知道火器的用法了吧,明军有很多爆裂的火药,大清不学习不行,那些竹筒伤人不大,却是战马的克星,处于爆炸附近的人晕头转向,会瞬间失去战力。”
杜度点点头,“我们本也不擅长攻城,三千人不是伤亡不起,长个教训吧,最终还是大兵对决,万余人的战事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伤亡不起,也打不出胜败。”
多尔衮心有不甘,骑马靠近城墙两里,来回转了一圈,盯着墙上的明军看了一会,城里没有将旗,到现在也不知道败在谁手里。
身后嗒嗒来了几个斥候,“贝勒爷,天津卫的骑军在绕过武清支援,再有一个半时辰会抵达永清。”
多尔衮不再纠结,对杜度和众都统道,“南线结束了,我们必须回到中军,作为大军护翼,全军撤退,带走武清、东安缴获和掳掠的百姓,烧了两城。”
城头的孙传庭和刘让很失望,驮马上的竹筒足够再守一次。
大将军说的对,多尔衮果然是个枭雄,撤退的太果断,骑军追不上虏兵,可惜了一个放风筝屠杀的机会。
夕阳西下,永清一片血色。
二百里外的京城却是一片喜色。
忠勇侯把城墙上的士兵大半都撵了下去,除了十六个城门楼箭楼附近,别的地方有很多百姓。
他们靠着炮台和藏兵楼在谈笑风生。
京城外面很热闹,军容整齐,装备精良的士兵一眼望不到头。
营地如山,战马成野,山河旗烈烈,明人从未有过的自信,从未想过的轻松,已经在畅想以后的好日子了。
广渠门箭楼,皇帝的确在这里,内阁和尚书都在,几位将军凝重看着舆图,陆天明和崇祯在了望通州方向。
黄台吉竟然没有渡过运河,午时传来永清被强攻的消息,陆天明才知道黄台吉和多尔衮是以偏为重的打法。
倾国大战也不忘记钻营,符合那家人的传统。
陆天明担心永清也没用,恭顺侯吴惟英带五千人去往南线,晚上祖大春也会到,明军是次第防御的战略,一层一层消耗,只要守住卢沟河一线,多尔衮还是瞎折腾。
大军专心面对黄台吉比较重要,打败中军才是关键。
楼顶了望台传来士兵的大吼,“大将军,永清守住了,南线战事结束了。”
陆天明把视线转向南边,三十里外,五道狼烟一排升腾,不一会,南郊也升起五道狼烟回应。
明军传讯方式很简单,但速度很快,沿着卢沟河二十里一个通讯点,只要永清报捷,不出两刻钟就能传到京城。
崇祯歪头看着五道狼烟,没有吭声,好似对东面磨磨蹭蹭的黄台吉很不满意。
箭楼下来了两个将军,进门对陆天明一躬身,“大将军,末将认为奴酋不会立刻展开大规模作战!”
陆天明头也没回问道,“老曹看到了什么?”
“回大将军,奴酋未过西岸,是为了保证骑军运动范围,他口号喊的再高,内心也没对京城产生过奢望,在竭力扩大战场空间,不掌握我们后备兵力,他内心没底。双方的斥候在二百里内不停接触,战事未起,小规模杀戮不断,末将认为这会持续一段时间。”
孔有德也附和道,“末将附议,北边进攻顺义的虏兵没有撤退,黄台吉战线太长了,若把南北百里作为战场,根本无法完成大规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