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说我讨厌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生孩子呢!
那是因为有比讨厌孩子更痛苦的事情存在,就是寂寞,空虚。我不否认现在世界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娱乐措施供大家消遣这是因为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是晚婚晚育,因为得先玩够,但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的花销,娱乐是需要巨大的开销,第二是兴趣,你总会发现曾经那些你喜欢的现在突然喜欢不起来了,你曾经热爱的游戏,你曾经喜欢的风景,上了年纪就都无感了。
而生孩,养一个孩子玩,能提升你的娱乐程度,解决家庭寂寞和时间空虚的问题,因为有血脉等生物因素存在,这些我不太懂,但你能看到一个由你而完完全全诞生在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就仿佛是第二个你一般。
这个寒假你还着重研究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所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对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
(1)生理需求: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
(2)安全需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等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求:包括感情的需要和归属群体的需要;
(4)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
前三个属于低层次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后两个属于高层次需求,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且需求是无止境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其中社交和尊重需求是大多数普通人自我追寻的东西,而自我实现往往很多人都无法达到,或者说他们便会选择通过生育,来达成,毕竟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企图通过他们来达成自我实现。
在我看来这五个方面能清清楚楚的把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分析个透。但这五个方面还有部分的缺陷,但至少方向上是对的。而你认为尊重需求其实所涵盖的面积应该更广,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可以等后文的阶级讲述或者自我理解。
这世界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你真的很好奇,也真的很渴望,你翻阅一本本历史古书,企图从上面寻找到只言片语,但很可惜都没有,或者说在遥远的曾经,那百家争鸣之前所提及的人道,而非天道,又或者是西方所讲述的苏格拉底而非圣经。
天道我们可以利用科学去探索,而人道却永远无法企及,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今生会遇见她,而永远无法知道道德何为对何为错,何为人?何为非人。
这是人类存在世间的规律,几千年以来我们对其的研究越来越模糊,数千年前,东方有孔子,老子等而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明明二者相距几千里,为什么理论却如此相似,而经历几千年以来其理论却还有其正确之处。
嗐!有时候活的太通透其实是一种错,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我会对白梦琪说这是一种诅咒。
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世界,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可笑又可悲。
你看着书本上写着的
“其实你根本不喜欢我吧!只是你寂寞的时候我刚好出现,刚好我性格也还行,刚好我能入了你的眼,你本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你不喜欢我,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小小的内心需要,承认我是你无聊时候的消遣,可是你又不说实话。让我误以为一切都是爱情的美好。”
爱是什么,谁能说清楚,有多少人一生中能遇见自己所爱,那种小说中才存在的情形,一遇见你我便知道是你,一遇见你就仿佛我们上一世就曾熟悉。
谁不是见色起意,哪有那么多触动心灵。越是看的通透越是感觉到罪恶,越是感觉不到爱!
看着和亲戚们家长里短的聊天,你感觉很郁闷,或者说很厌恶,你不知道自己坐在这里的意义,毫无乐趣,亲戚家的孩子叫你去放鞭炮,但很可惜的是你今年已经奔三的人了,虽然身体还是只有十五六岁,对于放鞭炮你也不太想参与进去,只是远远的看着,只能看着,那么再快乐也只是他们的。
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为什么社会要求压榨普通人,因为当把一切压力和动力都撤销的时候,你感觉到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空虚。
但这个想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人们有一千一万种方法去填补。
你强挤出一丝笑容给叔叔阿姨拜年,强颜欢笑或者说带一副别人乐意看见的面具。但你很不喜欢带面具,因为你总感觉那不是你。
所谓的情商不过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迎合他人想要的模样。
带着一副人人都喜欢的面具,但你清楚的感觉的到,你不喜欢,或者是你厌恶,为什么不能以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见人呢,我看见你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给你一个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