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秦玲和秦环拖家带口的回来。
她们俩正好都休息,这段时间因为秦梅的事情,她们也没机会好好叙旧。
“现在的瓜最甜,我带了几个,娘那边放了两个,这两个放在你们这边,先在井里放一会儿,冰冰凉凉的才好吃。”秦环拿了两个大西瓜。
哦不,不是她拿,是她儿子拿,吭哧吭哧的,满头大汗。
秦玲放下手中的东西,赶紧去帮忙,嘴里还在数落秦环,“你有个做娘的样子吗?自己拿轻的,重的给儿子拿。”
秦环根本听不进去,“你不用管。”
秦玲只想给她一巴掌。
秦玲家的三个孩子现在放假都在家,大家都长大了,变了个模样。
姜笙还记得第一次见贝贝他们的时候,几个小娃娃呢。
“四舅妈,你真是一点变化都没有,一样的美丽。”贝贝嘴巴一如既往的甜。
小姑娘抽条,长高了很多,成了大姑娘。
她继承了秦玲的容貌,人长得清清秀秀的,加上明媚的性格,看着就让人喜爱。
姜笙把她搂在怀里,对秦环道,“看着这样的闺女你就不心动?”
秦环家都是男孩子。
两个儿子整天皮实得很,信中都不知道抱怨了几次。
“心动,可是我懒得行动。”秦环表示不想再带孩子了。
她家两个娃折磨人得很。
“你老了会后悔的。”秦玲道。
平时不知道劝了她多少次,可她就是不听,“趁着年轻再生个闺女。”
“拉倒吧,我不想带娃。”秦环很坚决,她觉得两个不少了。
姜笙笑,“其实两个本来也不少,以后还要给他们带孙子,如果再生还是儿子,那……”
秦环就是这个想法,一半机会她可不想赌。
秦玲懒得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她家条件没秦环家的好,可男人肯干,婆婆好,不然她家养四个娃也是累得很。
几人聊天,家长里短,格外有意思。
姜笙也喜欢这种平淡温馨的生活。
“对了,我听娘说最近来你家的人不少?”秦玲突然提起这件事。
“村里的人都这样,见你们好过,肯定想要沾点好处。”
秦环撇嘴,“平时谁知道你是谁啊,有好处就都全部上来了。”
人家过得好是人家的本事,这些人真烦。
姜笙其实觉得还好,“反正也不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而且我和秦野从来不觉得不好说话。”
两姐妹想到她两口子的德行,闭嘴了。
姜笙又开口,“你们想去京都不?”
别人都想去,没道理家里人不想。
秦环沉默,秦玲犹豫了一下,“我倒是想,可想归想,也要看现实不是?我们又不是没工作,而且家在这里,好好的去干嘛?还要靠你们从头开始,给你们增加负担,算了吧,以后孩子大了,他们有能力自己读出去,想去哪里都可以,我们两口子就在这小县城安居乐业挺好的。”
这就是知足的人,不止是秦玲一个人的想法,她男人也如此想。
首都谁都向往,可也要分现实啊。
姜笙挺欣赏她这种心态,“你们这样的父母,孩子肯定能出息。”
这句话让秦玲十分开心。
秦环道,“我倒不是嫌弃现在的生活,只是卢大宝有想去的想法,我自己无所谓,县城也有县城的好处,我家在县城日子不可能不好过。”
她其实不想折腾,不过卢大宝一心想要跟着四哥的脚步。
“再说吧。”也要卢大宝和四哥商量。
姜笙听秦野提过一嘴,他现在开始筹备,正是用人的时候,卢大宝也是个可用之人。
不过也都还没确定。
下午的时候就在姜笙家里吃饭。
最近她家人都很多。
饭菜准备得很丰富,还有水果,就是秦环带来的西瓜,在井里吊着,现在切开,冰冰凉凉的,夏天的消暑神器。
一家人吃着饭,聊着天,其乐融融。
秦野也说了他们要离开的日期。
周六就走,再有一个多星期就开学了,在路上耽搁一下,回去休整几天刚刚好。
“感觉才来呢就要走了。”秦母不舍。
这一走,估计又是几年。
“要开学了没办法,娘,过两年你和我爹去京都生活。”秦野说道。
“我们去啥啊,这里挺好的。”秦母直接摆手拒绝。
她才不想去给儿子增加负担,而且这村里住了大半辈子了,真离开她舍不得。
都说故土难离,秦父也没有离开的想法。
秦野无奈的和姜笙对视了一眼。
姜笙没意见,去不去都行,都看秦野,而且还要看老人的意思。
老人越是上年纪,就越是不想离开故土。
秦玲她们特意来就要在这里多住一晚,孩子们吃过饭都出去野了。
现在村里就是他们的天下。
秦子明几个都大了。村里和他们同龄的甚至都有人结婚了的。
没结的也在相看人家了。
颜颜和自己以前的同学还有小伙伴们玩,开始回来的两天变陌生,现在都能一起扮家家酒了。
弯月爬上夜空,繁星在一旁点缀,宁静的小山村里,只听得见孩子们的朗朗的笑声。
家家户户都点着灯,男人在侃大山,女人在给家里的人缝衣服。
看到孩子裤子屁股上又多了两个洞,女人骂骂咧咧的,手指翻飞,没多久裤子上面又多了一个显眼的补丁。
为何显眼,颜色都不一样,黑色的裤子上补着大红色的补丁。
明日穿出去,指定会被小伙伴笑。
次日,秦野领着一群孩子围着村子跑,之后冲上山,在山里练拳。
家里所有孩子都被他带上去了,像个孩子王。
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满头大汗。
疑惑孩子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秦野,特别是男孩子们,满脸崇拜。
秦野告诉他们,想要变厉害的话锻炼身体,好好读书,等年龄够了就去当兵。
当兵是每个男孩子的梦想。
家里的毛孩子们都开始兴奋了。
回到家洗漱完,开始吃早饭。
就简单的鸡蛋面,大家排队,然后各自领了一碗,就端在门口吃,排排蹲着,那场面。
“要是一家人的孩子,怎么才能养得起哦。”秦环看了头都大。
“以前又不是没有,十来个的人家有的啊。”秦玲说道。
不过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家徒四壁。
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