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翠谷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1960 年代的这个小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王大山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他深知,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让翠谷村始终走在前列。
这一年的春天,天气格外宜人,王大山早早地来到了合作社的加工厂。
看着工人们忙碌地加工着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他的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新的思考。
“老李,咱们现在的产量和销量都还不错,但我觉得咱们不能满足于此。咱们得想办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咱们的东西更值钱。”
王大山找到老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李有些疑惑地问:“王支书,你说的附加值是啥意思啊?”
王大山解释道:“就是说,咱们不能光卖原材料或者简单加工的产品,要把产品做得更精细,更有特色。比如说,咱们的农产品,能不能进行一些深加工,做成罐头或者腌制食品;手工艺品也可以再设计得精致一些,包装得更好看,这样就能卖更高的价钱。”
老李听了,眼前一亮:“王支书,你这想法好啊。不过,这深加工和包装都需要新的设备和技术,还得花钱啊。”
王大山点点头说:“我知道,所以咱们得再想办法筹集一些资金。一方面,咱们可以向银行申请更多的贷款;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争取一些上级的扶持资金。”
为了筹集资金,王大山又开始了忙碌的奔波。
他带着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和项目报告,多次去县里找相关部门沟通。
“李副县长,我们翠谷村现在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一些资金支持。我们想搞产品深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希望县里能给我们一些扶持。”
王大山诚恳地对李副县长说。
李副县长翻阅着报告,说道:“王大山同志,你们翠谷村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啊。我看了你们的项目,确实很有前景。这样吧,我会和相关部门商量一下,尽量给你们争取一些资金支持。”
王大山感激地说:“谢谢李副县长,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县里的期望。”
在王大山的努力下,翠谷村终于争取到了一部分贷款和上级扶持资金。
有了资金,王大山立刻着手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村里指导。
“张师傅,你可得多教教我们的工人,让他们尽快掌握这新设备的操作和深加工技术。”
王大山对请来的技术师傅张师傅说道。
张师傅笑着说:“王支书,你放心吧,我一定把技术教给大家。不过,这技术活需要时间,大家得慢慢来。”
在张师傅的指导下,工人们开始认真地学习新的技术和设备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翠谷村的农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精致化包装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新推出的水果罐头、腌制蔬菜等农产品,口感鲜美,包装精美,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手工艺品经过重新设计和包装后,更是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王大山还没有忘记村里的文化建设。
他觉得,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应该不断提升。
“乡亲们,咱们村现在文化活动搞得不错,但我觉得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我想办个乡村文化节,把咱们村的特色文化、传统技艺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翠谷村。”
王大山在一次村民大会上说道。
村民们听了,纷纷鼓掌表示支持。
大家开始积极筹备乡村文化节,文艺队加紧排练节目,手工艺人精心准备展示作品,村里的年轻人则负责布置场地、组织活动。
乡村文化节那天,翠谷村热闹非凡。
周边村子的村民们都赶来参加,还有不少城里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舞台上,文艺队的演员们表演着精彩的节目,有传统的戏曲、欢快的舞蹈,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品。
台下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在文化展示区,竹编、刺绣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刘婶、张姐等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制作过程,让大家惊叹不已。
“哇,这些手工艺品太漂亮了,真是太厉害了。”
一个城里的游客赞叹道。
王大山在人群中忙碌着,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化活动,更是翠谷村展示自己、提升影响力的好机会。
文化节结束后,翠谷村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小山村,前来旅游和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发展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
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原来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
“王支书,这路太窄了,一到旅游旺季就堵得不行,得想办法拓宽啊。”
负责旅游管理的干部向王大山反映。
王大山皱着眉头说:“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看来咱们得再下大力气,把道路拓宽。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占用一些村民的土地,还得花费不少资金。”
为了解决道路拓宽的问题,王大山又开始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工作。
“赵大哥,这次道路拓宽可能要占用你家的一点地,你看能不能支持一下村里的工作?”
王大山来到赵大哥家。
赵大哥有些犹豫地说:“王支书,我也想支持村里,可这地是我家的口粮地啊,占了以后我家的粮食产量可能会受影响。”
王大山耐心地解释道:“赵大哥,我知道你的难处。不过,这路拓宽了,对咱们村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啊。以后旅游的人更多了,咱们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能卖得更好,大家的收入都会增加。村里也会给你一定的补偿,不会让你吃亏的。”
经过王大山的耐心劝说,赵大哥终于同意了。
在王大山的努力下,大多数村民都支持道路拓宽工程。
资金方面,王大山再次多方筹集,除了村里自筹一部分,还争取到了一些交通部门的扶持资金。
道路拓宽工程顺利开工,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大山每天都会到工地查看进度,监督质量。
“大家加把劲啊,一定要把路修好,让咱们村的交通更便利,发展更顺畅。”
王大山对工人们喊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拓宽工程按时完成。
宽敞平坦的道路通向翠谷村,为村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 1960 年代的时代浪潮中,王大山带领着翠谷村的村民们不断拼搏、进取,在农业、旅游、手工艺品、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翠谷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而王大山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王大山站在村头的高坡上,望着灯火辉煌的村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慨。
他知道,翠谷村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着他们。
但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翠谷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乡亲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翠谷村更辉煌的未来!”
王大山对着夜空大声喊道,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