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气冲冲的看着金牌解说员打的介绍,气的想打人。
“这劳什子桓玄也能进前十?”
“这不是瞎几把排序吗?!”
“就他,算个什么东西!”
刘裕被气的不轻,这所谓的南北朝名将排行,简直就是挑事!
竟然把自己排在拓跋珪、拓跋焘后面!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不过这个排序,瞬间挑起蓝星人对龙国这个历史武将的兴趣。
“这刘裕、高欢、慕容垂、慕容恪,先前出现都详细介绍了,这个拓跋珪是个什么样的武将?竟然能排在高王前面?”
“这不摆明了吗,肯定也是个开国君主啊!”
“前面的北魏军事学院,不就是魏么!”
“往下看就好咯!”
紧接着,就看到金牌解说员打出的一串详细的介绍。
拓跋珪,字涉珪,是鲜卑族拓跋部的首领,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魏道武帝。
他出生于参合陂北(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北部),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
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被废黜的王室后裔到统一北方的伟大君主,拓跋珪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怎么感觉龙国的武将,大都有这样的传奇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拓跋珪出生于五胡乱华时期,幼年时经历了家族的衰落和代国的灭亡。
376年,前秦灭代国后,拓跋珪与其母贺氏避难于独孤部,这一事件成为了拓跋珪生平中的重要转折点。
在独孤部,拓跋珪得到了庇护,并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在此期间,拓跋珪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中原文化的熏陶,这对他后来的统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元386年,15岁的拓跋珪利用前秦内乱和北方各民族割据的机会,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复国,并建立了登国,自称天王。
同年,他改国号为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自称魏王。
“卧槽!十五岁?”
“我十五岁的时候还只会打胶……”
“人家都称王了!”
“哈哈哈,你一个死肥宅跟人家古人比什么!”
“真的传奇都天资聪慧么!霍去病十九岁出征,二十多岁封狼居胥!”
“我倒想看看龙国还有多少武将,十五六岁就震惊天下的!”
平阳公主看到这些,不由的想起自己的弟弟。
“天策上将……”
拓跋珪对外征服独孤部、贺兰部、铁弗部等草原诸部,统一漠南;驱逐柔然、高车、契丹,饮马鄂尔浑河。
于参合陂之战和柏肆之战大败后燕,鲸吞关东数州。
又在柴壁之战大败后秦,遣长孙肥略地淮泗,攻抵彭城 ,使北魏成为当时国势最为强大的国家。
公元395年,拓跋珪在参合陂战役中大败后燕慕容宝,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396年,拓跋珪攻占后燕的幽州、并州等地。
公元397年,拓跋珪攻克后燕首都中山(今河北定州)。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正式称帝,改元“天兴”。
“字越少,事越大!”
“好像说在龙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习惯:打胜了,几笔带过。打输了,大书特书?”
“应该是……但是拓跋珪的战争艺术应该不错!”
在他的领导下,北魏逐步扩张领土,击败了多个对手,包括后燕和后秦,从而确立了在中国北方的霸主地位。
拓跋珪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成功统一了北方诸部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分土而治”的政策,将征服的地区分封给贵族和将领,以此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也注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拓跋珪还重视文化的发展,鼓励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对北魏乃至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设立三师、三公、四辅等官职,加强了皇权,并制定了《魏律》,使法律更加公正和严谨。
这些改革为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拓跋珪尊重汉族文化,提倡儒学,设立太学,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他还支持佛教发展,修建了云冈石窟等佛教建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拓跋珪的文化政策有助于推动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上,拓跋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着称,他的军事战略和指挥才能在北魏时期无人能及,为北魏的统一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军事成就不仅扩大了北魏的领土,还削弱了其他北方民族的力量,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拓跋珪的统治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魏时期的开始,他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影响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融合和历史文化的发展。
因此,拓跋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续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但是在其晚年时期,拓跋珪的政治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苛暴和猜疑特征。
根据历史资料,拓跋珪在晚年因服食寒食散而变得刚愎自用、猜忌多疑,这导致他频繁地诛杀大臣,甚至包括自己的亲属和功臣. 这种政治氛围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北魏内部的稳定,导致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加剧。
拓跋珪在位期间,为了防止母族干预朝政,实行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这一政策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
公元409年,拓跋珪的次子拓跋绍的母亲贺氏因失宠而被幽禁,拓跋绍在得知母亲遭遇困境后,联合宫中守卫发动政变,最终刺杀了拓跋珪。
“卧槽!父慈子孝最真实版本啊!”
“这……这让我怎么说……他实行这个制度,不是自寻死路了吗……”
“可惜了这一代雄主,竟然被儿子弑杀……”
看到拓跋珪的结局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兄弟相残的故事层出不穷,但是弑父的……是真的不多。
“又一个反骨仔!”张蚝咬牙切齿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