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嬷嬷并没有多劝什么。
她是端王妃的心腹,当然知道端王妃虽然面上正常,但是实际上却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些天,完全是在靠一口气撑着的。
她叹了声气,应下来,又还是忍不住的低声安抚:“王妃,您也要保重身体,就算是郡主在地底下也会不放心您的。”
提起女儿,端王妃喉头滚动,眼里的戾气更加浓厚。
她还在意什么身体?
如果不能出了这口气,她迟早也是要郁郁而终的。
反正都如此了,还不如拼一把。
何况,拼成功了也不一定自己会出事。
她面色放缓,点了点头:“嬷嬷不必多说了,我心中有数,你去吧。”
周嬷嬷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她还得去收拾行李。
可谁知道,她不过是去了一炷香的时间,就急急忙忙的又回来了。
端王妃头痛的很,原本正在让丫头换安神香的,见到周嬷嬷重新回来,不由得有些奇怪:“怎么了?”
周嬷嬷高兴得简直是眉开眼笑:“王妃,刘妈妈回来了!正在外头求见呢!”
她也是回到后街住处,才发现刘妈妈在家里等着的。
因为怕惊动府里的人,刘妈妈先找去了她家里。
端王妃的头痛立即就减轻了,下意识的坐了起来。
沉思了片刻就看着周嬷嬷:“快,快把人带进来!”
她总算是能收到回信了!
端王妃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虽然她对娘家人都很信任,但是要娘家去办的事毕竟也不是小事。
她还是担心娘家的回复。
此时就忍不住有些紧张。
周嬷嬷急忙应是,转身出去,没一会儿就把刘妈妈给带进来了。
刘妈妈见到端王妃立即就跪下去:“见过王妃,王妃万福!”
“起来吧。”端王妃一刻也不想耽误,摆了摆手让人站起身,二话不说就问:“怎么说,话带到了吗?”
周嬷嬷会意,立即对着丫头们使了个眼色。
丫头们便全都屏声敛气的退了出去,屋子里顿时只剩下了她们主仆三个。
刘妈妈这才低声回复:“王妃,咱们大爷说,一定会尽力办好的。”
端王妃一直悬着的那颗心就落地了。
幸亏,娘家是靠得住的。
兄长从小就疼她,而且对咸宁这个外甥女也看重。
这些年来,家里每年往王府送的年礼都格外的厚重。
原本她还打算趁着巡查,能够带着儿女们回娘家去的。
可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了。
这么一想,端王妃的额头上就渗出冷汗,喉头也有些哽咽。
过了好半响,她才收拾好了心情,声音嘶哑的开口:“哥哥是怎么说的?”
她的家族也是名门望族。
若非如此,也轮不到她选中了王妃。
哥哥既然答应了,肯定是有主意的。
刘妈妈亦步亦趋的上前几步,凑的近了些,低声说:“王妃,大爷说了,他们这些年其实也参股了海上的生意......”
端王妃有些吃惊。
这一点她并不知情。
哥哥他们竟然也走私吗?
可她并未听说过啊!
晃了晃心神,端王妃有些明白哥哥为什么答应的这么痛快了。
萧云庭和戚元是去干什么的?
他们是去建立市舶司的。
市舶司要建起来,原本现在包揽了海上走私生意的世家们就得停掉财路不说。
能不能再次出海,还全都要看朝廷市舶司的脸色。
最起码也得给市舶司交上不少的银子。
这简直是在他们的嘴巴里抢吃食。
世家怎么可能答应?
所以萧云庭和戚元还只是在半道上,世家们只怕就已经一个个的如同惊弓之鸟了。
哥哥会答应的这么畅快,只怕是因为他早就已经也有这个打算了吧?
端王妃皱起眉头。
她觉得走私太冒险了。
可现在却不是在意这些的时候。
手指忍不住的在荷包上按了几下,她嗯了一声,沉声问:“所以,哥哥是什么意思?”
“大爷的意思是,他们会在船上动手脚。”刘妈妈压低了声音:“船出事,又遇上了海盗报复,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提起了之前的徐兴:“毕竟,徐兴可是太孙和太孙妃亲自抓的,海盗们可是恨得牙痒痒。”
报复也是人之常情,徐海向来都是睚眦必报的。
之前但凡是欺负过他的人,他一个都没有放过。
只说在海上算计过他的一个官员,都已经调到了河南。
可徐海硬是雇了杀手,去河南灭了这个官员的满门。
朝廷对此大发雷霆。
发了海捕文书。
可徐海在海上,行踪不定,根本拿他没有法子。
如果把这件事栽赃在徐海头上,那朝廷也没有办法。
端王妃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哥哥的用心。
她并不担心别的,只担心哥哥能不能够全身而退。
因此她手指曲着在腿上敲了敲,垂下眼问:“哥哥还说了什么?”
“大爷说,让您尽管放心。”刘妈妈想到那边的交代,轻声说:“大爷说,范氏不是吃干饭的,太孙妃倒行逆施,既然敢这么做,他们一定要为郡主报仇。”
端王妃长长地呼了口气。
虽然心里知道,这份报仇带着别的目的。
但是哥哥至少愿意帮忙,这已经是喜出望外的事儿了。
她嗯了一声,看向刘妈妈:“你辛苦了,休息几天,再跑一趟。”
刘妈妈急忙说不敢。
这一次她也算是得到了不少好处。
至少躲过了被清算,而且范家给的银子也足够。
她现在已经没了最初的惊恐,听见端王妃这么吩咐,急忙跪下来磕头:“王妃放心,小人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端王妃扯了扯嘴角。
她想到了戚元。
不过,这一次没有从前那么彻骨的恨意了。
更多的是期待。
她真的很想看看,到时候戚元的惨况。
人不会永远都那么幸运的。
她相信老天有眼,也相信戚元已经透支了幸运。
总不能一辈子都那么走运吧?
这么想着,端王妃终于平复了心情:“起来吧,不必你赴汤蹈火,做好了这件事,就算你赎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