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霍家……”刘邦站起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坐在桌边的刘如意茫然地看着他。
这里不是很安全……
他如此想到。
“你看看,都已经给他那么高的成就,皇帝级别的出殡,还思念他的好,让他家的人继续担任重要的官职。”
“结果呢?结果他们还造反?”
“这是把皇帝当成什么了?还以为他家是生产皇帝的?”
“陛下,息怒啊,这样伤身体,”萧何看到刘邦气急败坏的样子,忙劝谏道。
“朕不怒,朕能不怒吗?”刘邦反问道。
萧何:……
“果然,人就不能好脸色对待,要我说,在霍光死后,就应该直接把霍家的人杀光。”刘邦愤愤道。
“可是,陛下,他还没有能力,他不是在慢慢发展吗?”萧何继续道。
“可是,这也太慢了!”刘邦自然不能接受真造反这件事。
要知道,他可是栽赃处理一些人。
“虽然慢了一点,但是很保险啊。”
“可不是嘛,”吕雉也说道,“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说谁造反,谁就造反吗?”
“你……”
【对于没有实际犯罪的参与者进行赦免,废霍成君。】
“嗯……”扶苏扶额叹道,“功在汉室,难在汉室,霍光这身后,可算是破碎不堪。”
“从他开始把持朝政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了这一点,”秦始皇接道。
“是呀,”李斯也跟着附和道,“如果换成其他帝王……”
他用余光看向秦始皇,语气不变道,“根本不会有独揽大权的机会。”
“如果霍光看到这番情景,再回到把持朝政的那天,会放下手中权利吗?”扶苏换了个问题问道。
“不会,”秦始皇立刻说道,“你没有做帝王,永远不知道帝王的权利到底有多好,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用一生去追求权利。”
“要不然,你看似愚钝,实际上就是愚钝的弟弟,也不会下假的诏书赐死你。”
胡亥:……
扶苏:……
“对没有实际犯罪的参与者进行赦免?”朱元璋有点奇怪,“都造反了,还能留他们一命?”
“汉宣帝比较仁慈,而他们也真的没有做出什么,”朱标推测道。
“不行,太过于仁慈,”朱元璋摇摇头,“造反说明异心,除之为快,不留后患才是正道。”
他又看了看朱允炆和朱棣,“如果未来大明有谁谋反,当然朕也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如果真的有这种事,你们也别心慈手软,对于造反的,死一千次,朕都觉得少。”
两人有点迟钝地点点头。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封为平通侯,同时开始陈述司马迁的着作,《史记》传开。】
“司马公的《史记》终于传开了,”韩琦激动地说道。
从为李陵说几句真话接受宫刑开始,他到死都不能接受他的身份。
若不是为了写史,他可能根本不会选择宫刑。
好在他的成就还是被后人记住。
后人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可以为冤枉人发声的正直之人,不会忘记他是一个虽然遭受宫刑还能写出千古着作《史记》的人。
他会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永远不灭。
【公元前64年,立王婕妤为皇后。】
【为了百姓能够更容易地避讳,改刘病已为刘询,并把因为触讳而获罪的人全部赦免。】
“避讳这种事,自古都有,但是像汉宣帝这样处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赵祯夸赞道。
“是呀,”韩琦点点头,“改自己,来让世人更为方便,真是一位好君主。”
“朕还发现,他应该是这几位皇帝里赦免次数最多的帝王,”赵祯接着说道,“朕要向他学习学习。”
“官家你这也太谦虚了……”韩琦被赵祯这句话说懵,揣测他的意思道,“官家你已经做到他没能做到的事,经济,文化,官家可是远胜于他。”
【次年,封刘贺为海昏侯。】
“海昏侯,海昏侯,海昏侯,”刘贺连着念了三遍,一脚揣在凳子上。
凳子受到巨大的冲力后倒在地上,滚了几圈。
“这根本就是羞辱我的称号,亏你想得出来,要不是我,你哪里能当时皇帝。”
“最后给我这封号,还让人监视我,真是做得好!”
“王爷,”在门外听到凳子落地声音的仆人立刻进屋,话还没说完,看着神迹惊讶地问道,“这……这……这……”
【公元前60年,西羌被赵充国,许延寿打服投降。】
【同时,匈奴派来名王贺正月,开始和亲。】
“哎,还是和亲,”刘邦现在听见和亲这个词,都感觉头疼,怎么他们就和和亲杠上了……
都是他的错,早知道影响这么深远,他就应该直接把匈奴打趴下。
不行!
不打不行!
“萧何。”刘邦叫道。
“臣在,”不明所以地萧何低着头道。
“一群蛮夷,还想骑在朕的头上,你现在通知下去,朕要发兵打匈奴,这耻辱的和亲,朕一次都不想听到。”
“可是……”
“没有可是,最后结果一定是朕胜,这一次,朕还不信不能把他们,通通解决。”
【取消禁止百姓婚姻礼宴的政令。】
【公元前54年,匈奴单于称臣,其弟入待朝廷。】
“这……”萧何看了眼刘邦。
“那也不行,我非要在开始就让他们称臣。”
……
“是……”
【至此,边塞不受侵扰,百姓生活和睦。】
【公元前49年,刘询病重。】
【命史高、萧望之和周禄共同辅佐太子。】
还立辅臣啊……
刘彻见这一势,担忧起来,要是在出现个霍光……
霍光……他的思想飘到其他方面……
这个霍光他明天该怎么处置,虽然他死后,家族里的人被杀光,不过他可是把持过朝政,废除过皇帝的人……
想着,他的目光飘向霍去病。
顺着他的目光,大臣也看着霍去病。
霍去病有点懵地看着刘彻,不知道说什么。
【不久,刘询在甘泉宫驾崩。】
【享年四十三岁。】
【其子刘奭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