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大人继续赐教。”
陆绎一副意犹未尽的姿态。
趁他吃得香,才继续眼巴巴的盯着。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宁凡大气的用嘴撕咬了一口鸡肉,随即又砸巴道
“再往下呢,便要说到武德九年了。”
“唐太宗试父囚兄,被突厥趁虚而入拿下泾阳,最终被逼签下城下之盟。”
“突厥得势,唐太宗不得不为强权,将国库掏空来求全于大唐之安。”
“这也是一辱!”
“于是便有了后来贞观二年,为一血前耻,李婧雪夜定突厥的壮举!”
话音落下,看着不动声色的陆绎。
宁凡突然问道
“陆大人,你可知再往下的耻辱是什么?”
突然间,陆绎拍案而起。
“怎能不知?必然是健康之耻!”
“没错!”
提及靖康之耻,两人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甚至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怒火。
宁凡高声道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在一定程度上。
靖康耻,应该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奇耻大辱!
甚至改变了汉人文化的发展走向。
自自宋朝之后,“气节”便在汉人之中盛行起来。
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想想两宋何其懦弱,不惜将流民当作禁军,甚至出了以募捐代替赈灾这般荒唐之举,定为国策。”
“可就算如此又如何?”
“靖康之耻后,十万岳家军,硬是从长江打到黄龙府。”
“天子都打没了,被人掳过去。”
“试问军心,士气,民心,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有否?”
“当然没有!”
“恰逢如此,军心,士气,民心皆崩。”
“才成就了岳家军!”
此言一出。
就连隔壁的朱棣,都不由得为之一震,瞬间眼前一亮。
陆绎吞了吞口水,不可思议的望着宁凡
“请大人,难道从一开始您的目的,便是想要重塑靖康之耻,一次激发后人只耻之心?”
不装了,摊牌了,宁凡点头了。
“正是如此!”
“还是刚才那句话,汉人不知耻,知耻便无敌!”
看着一脸茫然的陆绎。
宁凡却只是淡然道:“若是陆大人不信,那我也没办法了。”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
“大明藩王死一个,他们便会喝酒庆祝。”
“咱们士气涣散,军心紊乱。”
“死两个,他们便会得意忘形,自以为会被作家亲手抬入武庙。”
“我大明将士会更加萎靡不振。”
“等到死上十个,二十,三十的时候。”
“你看那些关外的蛮子,他们是否还笑得出来!”
“早年就是汉人的手下败将,他们怎不知汉人可怕之处?”
“到时候,背水一战,他们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了!”
“大名可不是两宋。”
“纵观宋朝,也未得燕云十六粥,无养马之地。”
“而我大明却不一样。”
“山海关,岳家军,这都是咱们的底牌!”
“咱就不信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子,还有本事再入长城半步!”
语毕。
宁凡顺手抓起酒葫芦,入喉中畅饮一口。
陆绎听得心潮澎湃同时,还有些意犹未尽。
以前读史书的时候,那都是死读书。
能够像宁凡这样活学活用的,还真是挺少见!
就在他浮想联翩,以脑海为局,上演一场逆风翻盘的爽剧时。
忽听的面前“砰”的一声。
吃饱喝足的宁凡,居然直接趴在桌子上呼呼睡去……
俨然将面前的陆绎给忘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那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
整个诏狱内,全然陷入了一片死寂。
隔着一堵墙。
朱棣只觉得如坐针毡,脸色铁青。
在那么一瞬间,这个世界仿佛定格了一般。
良许久之。
朱棣才默默打开了聊天群,发了条消息出去。
成祖皇帝朱棣:
“辽西战败,勿迁延,得之即报!”
英宗皇帝朱祁镇:
“曾孙遵旨。”
离开诏狱的那一刻,太阳已经接近落山。
黄昏下的朱棣,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
“皇上,您慢着点。”
看他摇摇欲坠的身子,太监也有些心疼忙,小心翼翼的护着。
直到朱棣步履蹒跚的回了乾清宫。
原本那群还在纠结万分,议论纷纷的大臣们。
忽而迎头对上了朱棣。
看着他面无表情,神色冰冷,脸上尽显沧桑。
到底也是同朝共事十几年。
往往这个时候,最是危险降临的时候。
此时不跪,更待何时!
就在众人匍匐的身子,等待朱棣他发雷霆的时候。
朱棣屋子从他们身边掠过,背对着他们,只是摆了摆手。
“行了,你们回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蜿蜒无际的叹息,带着无比的落寞。
却让所有人为之一愣。
然后便如蒙大赦一般,自觉的悄然离宫。
偌大的乾清宫,如今又只剩下朱棣孑然一身,显得十分孤寂。
面前的光板,则不断传来另一个时空里朱棣发来的战报消息。
“永宁年逢大雨,路面泥泞,马车深陷。”
“辽西大雪。”
“通天河小道,敌军埋伏。”
“……”
看到这一系列的消息,朱棣换换的闭上了眼睛。
心中也明了,明军已然败得一塌糊涂。
朱家的龙子龙孙战死沙场,也已经成为定局。
大明的宗室,从这一仗之后,便要家家披麻戴孝。
深吸了一口气。
想到方才宁凡说的话。
朱棣心中也稍微舒坦了一些。
朱家是输了。
可是,天下的汉人将会取得胜利!
无论怎么说,那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
他看不见,听不着。
唯有从朱祁镇口中略知一二。
这场战疫,比他想象中的更为残忍,壮烈!
另一个时空里。
就在马哈木计划洪灾的三天之后。
路面的泥泞还未干涸。
转眼又迎来了一场大雪。
生活在北方的人都知道。
虽然一场秋雨一场寒。
但是,真正让寒冷到来的,永远都是初雪融化之后。
这场大雪。
会带走地表仅存的余热,会快速的更换。
气温迅速下降。
泥泞不堪的路,也会就此冻成一片。
形成凹凸不平且华润的冰面。
而辽西的这场大雪,显然是金边的天然助力。
等到马哈木抵达辽西前线。
路面已经冻成一片。
明军的马车陷入冻结了的泥土之中无法动弹。
他们在大火中求暖,见效缓慢,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