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让娘娘安心,那些都是死士,只要给他们机会,立马就能毙命,就算不死,也不可能问出什么。”
丽妃这才松了一口气,用力掐着手帕,眼睛里都是危险:“她身边居然有如此高手,看来这招是不行了。”
“听说是花了大价钱请的。”身旁的心腹低着头回答,谁能想到安宁公主身边会如此多的高手呢。
丽妃恨得咬牙,却还得去安抚崔蒖,心里闷得慌。
阿蒖赏花回归的路途中被刺杀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是谁干的,现在自然不知道,各方都有自己的猜测。
宫内的皇帝和丽妃倒是反应得快,立马安排人询问,一件一件赏赐送到了安宁公主府上,以此来表达对她的重视。
崔菁也听说这个消息,轻轻抿了下唇,宋蒖的命真大,这都没有死吗?
“大哥,你听说了吗?宋蒖今天被人刺杀,”崔宸跑到崔昭书房,满脸幸灾乐祸和解气,“肯定是她得罪人太多,不过运气挺好的那些刺客居然连一根汗毛都没伤到。”
“在这里说说就算了,”崔昭轻轻摇头,有些无奈,“小心祸从口出,不管怎么样,她都是陛下最宠爱的公主。她要想找你的麻烦,你逃得过?”
崔宸不高兴了,本是分享一个好消息,没想到讨了个没趣。
他坐在一边,满脸不服气:“也就因她是公主身份,要不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说不定还会连累我崔家。说起来幸亏她是公主,不是崔家人。”
崔昭顿了顿,这话他倒是赞同的,以宋蒖那性子确实容易惹祸。公主身份可令她安然无忧,也不会连累到谁,若只是崔家小姐身份,那就不好说了。他仔细想了想,若菁儿是公主,宋蒖是崔家小姐,她必然不会服气,没准儿会闹出什么来吧。
“总归这些话不能在外面说。”崔昭警告,二弟的性子比较直来直去,他有些头疼。
崔宸应了一声:“放心吧,我又不是傻子,不会在外面说的,到底人家是公主,咱们家惹不起。”
有关安宁公主被刺杀一事,崔寓心里倒是有些猜测,但这次是谁也不敢说。
深夜。
宁氏道:“不知道是谁要刺杀蒖儿,听说蒖儿回来的路上不太平,那次是东边的势力,老爷,这回可能是吗?”
“或许是吧。”崔寓道。
心里却在想,这事应该是丽妃娘娘吧,看来丽妃娘娘是真的容忍不了宋蒖了,也是对方自己作死。好好做公主,不去欺负长宁公主,这辈子还能安安稳稳,非要如此,大罗金仙都救不了。
宁氏叹了一口气,见崔寓不想多谈这些,声音里还有着疲倦,不再多说话,闭着眼睛想着各种,很晚了才睡去,导致白日都没有什么精神。
刺杀的事情发生后,日子平静了好一阵子。
直到这日,阿蒖在丽妃那边送过来的物品上发现了罕见的毒,还是慢性毒,一般人很难察觉,就是大夫都不一定。
随后她仔细检查,皇帝那边送来的部分物品也有毒。
她笑了出来,他们还真的是难以忍受她了呢。
明着找不到错处,只能暗里来。
“这些东西崔菁那边有吗?”阿蒖问,“去打听下。”
不久,阿蒖得知了消息,崔菁那边有一些,但每一样都不如她多,还有一些稀有的物件,崔菁那边是没有的。
“把那边有的都换过去。”
“他们下的毒,自己去解吧,横竖是不会让他们的亲女儿去死。”
阿蒖盯着托盘里的一只宝石手镯,伸手拿住,套进手腕。
绿珠连忙道:“陛下,这手镯有毒。”
“我百毒不侵。”阿蒖道,“安心吧,当初沧澜国初成立,经历的暗算也不少,要这些真的奈何得了我,早就没了命。”
“我要戴着母妃送的手镯,天天和她在一起。”
“挽着她的手,和对方培养下母女感情。”
绿珠虽是担心,却也知道自家陛下不是个说大话的人,陛下说百毒不侵,那就是百毒不侵。
第二日,阿蒖就去了宫里,要陪丽妃用饭,用了饭还赖着不走,非要挽着丽妃的手臂去逛御花园。
差不多该回去了,她才撩起衣袖,露出那只漂亮的宝石手镯:“忘记和母妃说了,这只镯子儿臣很喜欢。”
丽妃整个人都呆住了,今日崔蒖将这只手镯一直佩戴在身上?
阿蒖像是没看出丽妃的异样,却不与她多说,离去了。
等她一走,丽妃赶紧请了太医过来为她诊治。
第二日,阿蒖又去了宫内,这次是找宋崇,穿了一件被毒浸染过的料子做的衣裳。
宋崇只安排人做了点手脚,却也没认出她身上穿的是什么。
直到要回去了,阿蒖才说:“父皇赏赐给儿臣的锦缎,儿臣很喜欢,今天儿臣都在父皇面前转悠了一天,父皇都没有发现的吗?”
宋崇这才想起了安排人做点手脚,慢慢败坏崔蒖身子的事情,当即吓了一跳。
今日崔蒖可是一直在他身边晃悠,他不会也沾上了些毒吧?好在不是剧毒,是慢性毒,要到一定时间才会败坏身子,只触碰一日问题应该不大。
但保不准对方经常进宫来,如此他自己岂不是危险了?
宋崇脸色不好看,什么时候他想弄死一个人如此难了?下毒都不成。
等阿蒖一走,他如丽妃一样赶紧找来太医诊断身体。
阿蒖都将东西穿戴在身上了,他们可没怀疑什么,就是觉得如此做,对他们自己也有影响。好在那毒是慢性的,暂时对他们的身体没有影响。
但他们不能让自己受到影响,于是找机会将那些东西破坏了,之后暂时没有再给阿蒖送有毒的东西。
他们的行为实在将阿蒖逗笑了。
但这事可不能如此过了的,他们为阿蒖提供了一些的思路,将计划稍微改了改。
一直这样下去可不是她的目的。
还是给他们煮点蘑菇汤吧,她最擅长这个了。
捕捉到这想法的997想到了一个人,那位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