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在原地思索的姬紫月,再也无心去看什么拙峰。
她知道她刚才没有感应错,在孔武从其身边走过的一瞬间。
姬紫月体内的神力运转速度突然快了数倍。
而且她很清晰的知晓,这并非神力暴动,走火入魔,而是和正常的修炼状态一样。
只是修炼速度非比寻常罢了,都是好处没有任何的不宜之处。
要知道《虚空经》可是虚空大帝所留的经文,也是她姬家立足东荒之本。
这部功法蕴含了空间真谛,将空间法则修炼到了极致,大成之后,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姬家的祖传功法,《虚空经》从不外传,姬紫月的老祖虚空大帝,当年更是修到了掌控空间的境界。
一人对上多个禁区,镇压了黑暗动乱,他靠的就是对于虚空的掌握。
而除了《虚空经》自带的空间属性,同阶之中先天不败外。
《虚空经》中也有一式《大虚空术》的攻击之法。
一攻一防,皆强势无比。
所以《虚空经》在大帝经文之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在荒古世家中,姬家隐隐是发展最好的那个。
心中十分清楚《虚空经》对姬家的意义。
但姬紫月却还是稳定心神,没有贸然行动。
毕竟现在自己身边,没有任何家族之人存在。
想要求证是否真的是因为那个孩子,才给《虚空经》的修炼带来的加成。
或是直接将其带回姬家。
这两件事,现在的姬紫月凭借自己都无法完成。
所以与其贸然行动,打草惊蛇,却不如静等家族中来人,在行事更为稳妥。
不过在家族中人到来之前,自己也不是无事可做。
先行打探一下这孩子的身份,对于她的一个拜入星峰之人还是比较简单的。
本来她进这个太玄门,只是想要蛰伏下来,暂时脱离家族之中,想要对他不利的人的视线就行。
而做到这一点,凭借太玄门的势力便可做到。
这也是她为什么没有刻意隐藏身份便拜入太玄门的原因。
太玄门肯定能够查出她的真实身份,到时家族中来人,明面上肯定是自己那一脉的宿老,那自己的安全问题并不必担忧了。
至于先前与叶凡所说的拙峰传承。
九秘之术本就是所罕见,想要现世又岂是易事。
她那样与叶凡说,也仅仅是有一搭无一搭。
左右在太玄门等待家族来人,在这段时间也无其他事。
倒不如试着去探寻一下九秘。
不过此次她有了新的目标,若心中的那番猜测正确。
那刚才那个孩子的重要性,对于姬家而言可比九秘重要的多。
离开此地的孔武还不知自己被姬紫月盯上了。
他此时还想着,待到太玄门收徒结束,他便再去拜访一次拙峰。
正好与许久未见的叶凡见上一面,到时蹭机缘的时候,也不会太过生硬和尴尬。
当然叶凡身上也有许多孔武眼馋的东西。
比如说完整版的轮海境《道经》。
毕竟孔武现在所拥有的《道经》还是玉鼎洞天所传的残缺版本。
当然孔武也没想过空手套白狼,也没想过现在就从叶凡手中得到。
叶凡崛起之路有过不少老人给予他帮助,而这些许多寿元将尽之人。
只要孔武的话《化仙禁》能够奏效,到时直接与其交换便是。
虽然这样做多了一丝交易的意味,少了一点同乡的情谊。
但他和叶凡也就在福利院里见过两次,后面便是从泰山遇到一直来到北斗。
一路上虽然经历了生死磨难,但孔武却不觉得自己与叶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存在。
至少他俩之间的交情,也不足以叶凡直接拿出《道经》白白给他。
还未发生的机缘,孔武自己凭本事去蹭去抢。
但这种已经到叶凡手里的机缘,孔武还是倾向于两不相欠。
虽然这番行径听起来茶言茶语,有些又当又立的感觉。
但修行的人最重要的便是念头通达,内心无缺。
不论是好是坏,只要能够说服自己便可。
就在孔武想着过几天去找叶凡的时候。
已经拜入拙峰的叶凡,此刻却在眺望星峰。
在星峰之上去望拙峰可能不太好寻,但从拙峰远眺星峰,却十分的轻易。
毕竟勾动下来的漫天星辰、无尽星辉、犹如仙境,十分惹人瞩目。
叶凡其实心中对于星辰的力量也很感兴趣,但是因为姬紫月这位荒古世家子弟的描述。
他现在更看重拙峰失传的秘术,而且经历昨天拜入拙峰的测试。
他现在隐隐有些怀疑,那九阶天梯之内便可能有失传的秘术传承。
李若愚看到叶凡紧盯着星峰,便给其简单讲述了两句星峰的传承。
不过此时的他,心里还想着九阶天梯,所以只是淡淡的回复李若愚。
“我相信拙峰肯定不弱于星峰,未来一定会再度兴盛起来。”
可惜这样的话,李若愚在拙峰刚落寞的时候听到过许多,所以并不在意叶凡之言。
倒是叶凡趁机借着此话,问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到底如何才能让拙峰的传承重现?可是那九阶天梯?”
听到这话,李若雨摇了摇头说道:
“传承并不在九阶天梯之中,而是在于整座拙峰啊。”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
给叶凡留下这十二个字后,李若愚便离开了。
独留叶凡在此地体悟着十二个字的意思。
虽然毫无思路,但他心中却没有什么烦躁的情绪。
不得不说,叶天帝未来能成功是有一定缘由的。
身为一个现代人,经受过时代洪流的冲击,却能无缝融入修仙世界的心态。
如果李若愚将这十二个字留给孔武,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
“谜语人都给我去死!”
而后如果参悟不透,便会直接将这十二个字先抛之脑后。
无法参悟,便说明自己机缘不够,等到机缘出现时,其中的意思自己自然而然便会知晓。
这是孔武在修行《逆生三重》第二重卡在最后一步数年,所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