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国家,皇宫内府与朝廷是两码事。
当初前太子拓跋晃之死,皇宫对外宣布是暴病身亡。
因此,太子府并没遭到朝廷骚扰。
遗孀太子妃、少爷小姐们的待遇也没降低。
现在,皇帝拓跋焘薨逝仅仅半年,新皇又崩了。
皇宫里面乱做一团。
长孙渴侯在独孤尼暗中帮助下,亲自求见前太子妃郁久闾氏,表达来意,说十万火急,必须立即见到世子拓跋濬。
郁久闾氏怎么会轻易相信他?推说也不知道儿子在哪里。
长孙渴侯没办法,只得对天赌咒,发下毒誓。
郁久闾氏这才让人领着长孙渴侯去找儿子。
拓跋濬刚满12岁。
他见到长孙渴侯带着几十个甲士来到,并不惊慌。反而将乳母常氏护在身后。
如果是友军,自然是好事;如果是敌人,惊慌、反抗也无用。
长孙渴侯对拓跋濬躬身行礼,道:“老臣尚书令长孙渴侯,见过世子。世子,咱们长话短说,永平帝已薨。老臣和殿中尚书源贺、南部尚书陆丽、侍中薛提等几位大人,决意拥立世子登基。请世子现在即刻随老夫回去。迟则恐会生变。”
拓跋濬身为太子拓跋晃嫡长子,5岁时就得到皇爷爷拓跋焘喜欢。
他已满12岁,对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
对自己继承大位这样的概念,并不陌生,也不意外。
拓跋濬点点头,抱拳对长孙渴侯弯腰行礼,道:“多谢尚书令大人。在下跟您走。”
长孙渴侯闪身躲了躲,道:“不敢当世子大礼。咱们这就快走吧。”
说完,挥手。
有侍卫牵来军马,扶拓跋濬和乳娘常氏上马。
于是,长孙渴侯领着几十甲士,护着世子、乳娘,朝平城城内疾驰。
源贺、陆丽领侍卫在城门口接应。
到了皇宫门口,独孤尼亲自带着大量羽林军在皇宫门口迎接。
几人稍加商议,立即达成一致意见:长孙渴侯、源贺带着拓跋濬,在羽林军护送下去见赫连皇后,要求皇后下懿旨:拓跋濬继承皇位。
独孤尼、陆丽带兵去捉拿宗爱及其爪牙。
宗爱身边的武装人员,一部分是他贾周带领的黄门死士,50来人;大部分是羽林军侍卫。
独孤尼一到,羽林军立即站到自己老板身后。
贾周还想反抗,独孤尼一剑将其枭首。
那几十个黄门侍郎见到这架势,纷纷解下身上武器,抛到地上,投降。
独孤尼与陆丽对视一眼,还是点点头、同时使劲挥手。
独孤尼的羽林军和陆丽的侍卫甲士齐齐出手,将宗爱和那些黄门侍郎全部乱刀、乱枪屠灭。
接着,独孤尼和陆丽对皇宫展开全面搜捕,对抓到的宗爱同党,立即就地斩杀。
这是几位大佬之前一致决定的方案。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
只有杀光了宗爱同党,才能避免夜长梦多、纠缠不清。
十月初三,拓跋濬在永安殿即皇帝位。改年号兴安。
拓跋濬后来被称为文成帝。
文成帝颁布的第一道诏书是夷灭宗爱、贾周三族。
前面提到过,夷灭三族是指:屠光自己本姓家族(即父族)、母亲一族、妻子一族。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婴儿也不放过。
相近的惩罚是诛九族:杀死自己本族的、上下四代同姓成年男丁及主要异姓女子。
诛九族时,16岁以下的,除了个别,不论男女一般不杀;成年异性女子,除了身份重要的,一般不杀。
所以,诛九族比夷灭三族要轻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