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都的修建是一个大工程,从洪武十一年开始,就这么断断续续地修建着。
作为营建新都的负责人,张择端与金富轼就像是候鸟一样,每年只在农闲时分,组织一批工匠在洛阳忙碌着。
新都的修建,是在现如今洛阳城的东面,靠近三国曹魏明帝修建的金墉城附近,张择端的规划,是准备将新城与洛阳城连接为一片。
其实若从维护北方稳定的角度出发,燕山府是很适合作为新都地点的,但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本朝建都于燕山府,大量的人口聚集,带来的粮食运输压力是巨大的。
由于黄河改道北流,渤海湾西面出现了大片的沼泽、滩涂,缺乏一个适合的良港,如此一来新汉发达的海运难以发挥优势。
现如今朝廷在渤海湾修建了直沽港,但吞吐量远不如辽西走廊的平卢港,可以说只要黄河仍旧北流,燕山府几乎就不可能成为国都,万一不稳定的黄河突然再次改道,那么隋炀帝凿通的京杭大运河诸河段都要受影响。
以洛阳为新都,同样存在京城粮食外调的问题,但至少远离了开封,实在是王伦也不敢肯定,黄河就一定不会改道,万一母亲河哪天不高兴了,开封府地界那是肯定要受到直接冲击的。
同样地,河北行省的一些府县,也不适合作为新都,比如邯郸府、大名府、河间府,因为黄河北流后就经过这些大府。
所以留给王伦以及朝廷的选择并不多,长安倒是个王者之都,但迁都长安,本朝就会面临与唐朝同样的问题,皇帝与朝廷为了方便就食,就要不得不来回在长安洛阳之间搬迁。
故而在朝廷的规划中,洛阳为新都西京,开封仍旧作为陪都属东京,至于长安,其知府也称“尹”,视为国都级别,但朝廷不会在长安营建宫殿。
对于洛阳新都的建造,朝廷以不损耗民力为前提,每年农闲时招募雇佣数万工匠劳作,绝不耽误农时,甚至洪武十三年,因为河南蝗灾、关中大旱,还停工了一整年。
朝廷的在京官吏们甚至比王伦本人更期待新都赶快完工,实在是东京城太拥挤了。汉军不断开疆拓土,于是朝廷诸官署衙门的官吏数量增多,办公地点已经不够用了。
作为京师,东京城又吸引了大量的旅居百姓,开封府最近五年的房屋售卖、租赁价格不断飞涨,“京师居不大易”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了。
为了拱卫京师,南北衙禁军以及周边几个行省轮番调驻的军队营地不得不向外扩,最远的一支京师禁军驻地,已经跑到黄河北岸去了。
整个东京城,一年之内居住超过三个月的流动人口再加上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这个数字让藩属国使者、外国商人们惊叹艳羡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治安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火灾隐患,开封府从前宋时百姓就改用煤炭为主要燃料,城内外民间私自搭盖的现象屡禁不绝,最大的一次火灾出现在洪武十二年秋天,东京城外西面烧掉了房屋六百余所。
消防司在开封府衙的配合下,以里、坊为单位组织了民间巡防队,协助官府参与灭火消防事务,但仍旧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火情隐患。
这就是前宋遗留下来、连王伦都束手无策的一个烂摊子,东京城城墙外的棚户区改造难度实在太大了,牵涉的百姓人口达数十万,每次想到这件事,王伦就会将前宋的皇帝们挨个痛骂一遍。
如果仅仅是数万人,王伦咬咬牙还能以朝廷补贴的方式推翻了重新改造,但百余年的积累,城外的土地纠纷、产权、土地补偿、拆迁期间的人口安置,度支司做了预算,发现这些钱都够朝廷在洛阳多修建小半个城区了。
故而王伦也很急,他也希望洛阳新都赶快建成,然后完成迁都事宜,这样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开封府流动,朝廷才有机会对东京城外的棚户区进行大规模的规划改造。
这些年王伦也在有意将东京城的一部分功能区域向外转移,主要转移向西面的荥阳府,如今一来荥阳府就成为东京城的卫星城市,承担了一部分都城职责。
但是朝廷收集绘制的“黄泛区”地图就摆在那里,东京城周边适合作为卫星城的府县,只有西面和西南合适,偏偏这里又是前宋遗留下来的“环东京城贫困带”,朝廷还得吸引百姓回归务农。
因为前宋遗留的这个“环东京城贫困带”同时还是“环东京城流民外逃地带”,东京城的权贵、官僚、富户们兼并了大量土地,导致东京城周边在籍的百姓人口锐减。
新汉推行均田令之后,迁徙了大量百姓返回定居,朝廷也尝试建设一些卫星城,只是还未取得太明显的成效。
不管是汉长安还是唐长安,在关中地区都出现了诸多卫星小城,分散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长安城这个首都的职责,但东京城周边没有这样的卫星城,而且由于“黄泛区”的存在,朝廷对卫星小城的扶持和建设很是谨慎,选择的地区有限。
在洪武十六年元宵节过后,春水渐暖,太子王闻受命前往洛阳巡视,一应东宫属僚都跟随前往。
王伦是很想按照传统进行一次“大教阅”也就是阅兵的,因为按照唐宋制度,禁军每年一小阅,三年一大阅,但受限于东京城的拥挤,南北衙禁军的每年常规阅兵,都是王伦随机抽调某一两个旅进行的。
洪武至今,也总共进行了三次大阅,而且规模控制在五个旅,也就是不到两万人,没办法,东京城内连个大一点儿的广场都没有,兵部倒是计划过大规模阅兵,但王伦看到流程主要是京师周边驻军穿城而过,顿时就没了兴趣。
所以本朝还从未举办过任何一次超过两万人规模的阅兵仪式的,这是因为王伦与朝廷官员的理解不一样。
传统的阅兵是皇帝检验禁军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表现,但王伦希望有更多的百姓能够看到汉军的威武,若是将阅兵放在城外,自然是有足够空间的,但百姓前来观看过于麻烦,反而不如不办。
新建的洛阳皇城就有一座规划中的大广场,那里很适合用来阅兵,而且王伦打算搞一个日常化的升旗仪式,既能对百姓进行爱国教育,还能当作一个景点。
总之,新都营建完成之后,将会是与东京城截然不同的,也比老旧的东京城更能代表新朝蓬勃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