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甘为富家翁的大理高氏
新汉的制度,对于民间百姓流动并不禁止,寻常百姓出行,只要携带了官府出具的身份凭证,开具了路引,随意去哪里都是可以的。
在华夏历史进入到战国时代的“争霸”“统一”为主题时,商鞅变法引导的“耕战”就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
若按照《商君书》,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为了寻求稳定,是妄图通过土地为限制,将百姓们的生活空间局限并固定的,让百姓们只固守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农夫就专心耕作,商人就专心买卖。
故而儒法结合之后的传统思想下,远游出行向来不是主流,官方的意识形态下,也拼命推崇鼓励所谓的“不远游”和“落叶归根”,说白了,就是不希望民间出现不受控制的地域流动。
但前宋不抑兼并,没有土地的百姓大量沦为流民,所以从前宋起,官府对民间自发的人员流动或者迁徙都不那么严格。
到了新汉,朝廷也不禁止,甚至王伦是持鼓励态度的,因为均田令的强制推行后,天下的人口户数也被仔细清理了一番,如今国朝人口,不分男女、包含各个年龄段,已经超过一亿。
所以在许多人口大省,官府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农人都能够靠着土地维持生计,在朝廷的各种优惠政策之下,规模化的人口流动已经渐渐成为常态。
但人口的规模迁徙,主要是从北方数省向原燕云十六州等府县流动,辽东行省也吸纳了不少人,却也差不多到了一个上限。
毕竟北方苦寒,开垦土地又几乎全靠人力,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民间的吸引力有限。
总体的人口流动,大的形势仍旧是从北向南,哪怕在王伦带领下的新汉朝廷,具有了极强的执行力,也无法扭转这一大势。
这个所谓的“从北向南”,大致是从北方诸行省向淮河、长江流域迁徙,湖南、江西、广东成为许多南下百姓的首要目标。
华夏的历史,从某种方面而言,就是中原王朝对南方的开拓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攻打南越,到了东汉,长江下游地区就变得繁华。
魏晋南北朝的衣冠南渡,使得江南地区得以进一步开发,随后唐朝时期一直到五代,湖南也得到了继续开拓。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新汉的历史重任,是要继续开拓两湖、两广地区,并将丢失的交趾重新拿回来。
所以王伦从未忘记要继续向南开拓,只是十余年间,他要忙碌着收拾前宋的烂摊子,要稳固北方,相较而言,对南方的关注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
朝廷当然没有忘记南方,就在西夏被消灭的第二年,工部就抽调了四千名党项俘虏,从关中直下湖北,负责修缮江陵府到湖南长沙府的官道。
大致而言,华东地区修缮道路,朝廷用的主要是倭人奴隶;华中地区修缮道路,用的是党项、西北诸羌人等;而岭南修路,用的则是昆仑奴。
工部的官员们曾提出一个相当激进的计划,认为朝廷可以调动十四万名倭人、朝鲜人等,对蜀道进行一次大规模修缮,动用火药炸山,则四川与陕西的道路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这个计划最终还是流产,先不说十四万名倭人奴隶要抓多少年,单单火药炸山,所用火药就是天文数字,以着这个时代黑火药的威力,施工难度实在太大了。
而且凿开山洞需要大量石匠,朝廷可实在没有这么多的工匠可以抽调雇佣的。
提出这个计划的年轻官员有些沮丧,但很快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湖南、江西与广西、广东之间的五岭,山势远不如秦岭那般绵长,炸五岭的难度远低于炸秦岭嘛!
所以要拓宽五岭之间原有的官道,朝廷只需要三万左右的昆仑奴,十四万倭人难凑,三万昆仑奴总归是可以吧?
这个计划顿时引起了王伦的兴趣,与工部官员讨论了很久,与众臣商议后,朝廷就派了一支考察团南下,并且抽调了江西的一个都督府兵马跟随护卫。
当然,这都是王伦为了抽调兵力南下平定收复大理国的障眼法,但不妨碍朝廷假戏真做,若这个计划可行,那么朝廷就可以用俘虏的大理国兵马为劳力,在配合昆仑奴,哪怕伤亡惨重,也要将五岭凿通了!
各行省布政使一级的高官,少有连续做两任的,但广东布政使、监察左御史赵鼎是个例外,他被王伦召回京师、一番交谈后,又被派了回去。
朝廷对西域的开拓,是岳飞等众将领在前,北庭副都护薛弼协助管理后勤,更后面还有个坐镇宁夏、陇右的李纲;东征日本,水师诸将领的后面,有坐镇朝鲜的秦桧协助;同样地,朝廷若要收拾大理国,赵鼎就要负责后勤、军事参谋等诸多事务。
李纲、秦桧、赵鼎,那都是妥妥的宰相之才,王伦对他们有信心。
洪武十四年,王伦便以凿通五岭为借口,不断向两广地区抽调兵力南下,对此大理国内部并无任何反应。
由于新汉的确存在着“工程兵”这个兵种,在大理国的高氏权臣眼中,不过是将前宋的厢军改了个名号而已,而且中原王朝喜欢修路,也不单是新汉,前宋一样喜欢修路不是?
所以高量成根本就不知道,段正严这个大理国主,已经私底下将大理国给卖了,他最近在忙碌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洱海附近开设一个赌马场。
从前宋时,蜀地就有不少富商喜欢到大理国游玩,靠着与前宋的良好关系,高量成从来不觉得中原王朝会对大理国下手,尤其是现在这位王皇帝,把眼光都看向了西域和日本,他缺乏对中原朝廷的足够认知。
高量成觉得,汉人好赌,若以滇马以及从关中引进的蕃马,搞个赛马,肯定能够吸引不少蜀地富商以及本土的大户参与,也算是给他高家多弄一份赚钱的产业了。
这个消息传到京师后,王伦对高量成的看法顿时下降了一分。他原本还觉得高量成在大理国执政很有才干,结果这人的眼光上限也就那样了。
“曹爽一般的人物罢了!”
王伦的评价很不客气,让一旁的萧嘉穗顿时笑了起来:“高量成或许并无篡位之心,但段国主还是怕了,于我朝而言,此乃好事啊!”
的确是好事,王伦也不急,他与众臣子商议的计划,就是用一年的时间调动兵力并在广西集结,从而适应一下岭南的气候。
大理国掌权的高氏略无防备,朝廷收复大理国的阻力就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