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带着一丝丝咸意轻轻拂过,吹起金寅亮身上的衣袂。
经过十多天的海上颠簸,他们终于进入了大唐的海疆。
又经过一天的航行,他们抵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芝罘县城。
由于金寅亮要实地看看唐国的情况,所以他们没有乘坐海船直接抵达金陵,而是准备从山东登陆,然后一路南下,前往金陵。
金寅亮站在船头上,望着眼前忙碌的码头,心中感慨万千,问道:“允浩,此处是何地?”
徐允浩恭敬地回答:“叔父,此处名叫芝罘县,属于涞桦府。这里原来是魏国平卢节度府的领地,去年被唐军攻克,如今属于大唐治下的山东行省管辖。”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随着人流登岸。
徐允浩趁机向金寅亮介绍起大唐的规章制度:“叔父,大唐律法极为全面,包含各行各业。比如,商法中又细分为商业税法、安全买卖法、定价法等等。”
“而且,大唐律法极为保护百姓的权益,哪怕是普通农户,只要有理,也能在公堂上为自己申冤...........”
说完这些内容后,他又低声说道:“不过,人非圣贤孰能不贪,哪怕唐律严明,在地方上还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尤其是对于咱们这些外邦之人。”
“比如在衙门办事,适当的打点能让事情办得更顺利些,但这也不能太过明目张胆。”
金寅亮微微点头,一边听着,一边打量着芝罘县城。
县城里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许多房屋还残留着火烧的痕迹,街道上堆满了建筑材料,工匠们正在忙碌地修缮着。
路上的百姓们,有的神色匆匆,有的则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金寅亮还听到了一些百姓们的交谈,得知了北方的战况。
晋王李继义率大军南下后,迅速抢占了魏国在河北的大部分领土,随后与唐军在泽州、洺州、安泽府等地激烈对抗。
与此同时,西边的岐王宋文通也停止了对晋国河东地区的进攻,转而与晋国一同对抗唐国。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金寅亮决定先去县衙办理通关文牒。
县衙里,县令告诉他:“朴大使,你若要走陆路前往金陵,还需要前往府城即墨城办理文件,之后再去一趟省城济州城,如此就能一路畅行了。”
金寅亮谢过县令,带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府城的道路。
一路上,战争的痕迹愈发明显。
官道上,坑洼不平,随处可见正在修缮的路段。
村庄里,许多房屋破败不堪,百姓们在废墟中重建家园。
一些县城,由于官员还没到位,被军队实施军管。
一队队唐军在路上行军,他们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气势不凡。
金寅亮看着这些唐军,心中暗自惊叹,大唐的军队如此强大,怪不得能在乱世中崛起。
到达省城济州城,金寅亮在办理文件的过程中,又深刻感受到了大唐行政体系的繁杂。
不过,好在一切还算顺利,办完手续后,竟然有一都唐军奉命护送他们前往金陵。
金寅亮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唐国的礼仪。
可与都尉交谈后才得知,原来是因为中原刚刚被唐军攻克,治安状况不佳,再加上唐国推行新制度,引发了一些人的反抗,局势比较混乱。
为了他们的安全,才派出军队护送,不过只护送到东康府,之后就得靠他们自己走了。
因为东康府是唐国原来的领地,治安良好。
金寅亮听闻,心中不禁问道:“明知道会这么乱,为什么还要强行推行制度呢?”
都尉却不以为然,笑着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叛军不过是一群宵小之徒罢了,等过段时间就能平定。”
金寅亮惊讶地问:“这样不会出大乱子吗?应该会死很多人吧!”
都尉大笑道:“我大唐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就算有乱子,也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正规军都不是我们的对手,那些地主乡绅,又能成什么事?”
“而且,只有剔除掉这些顽固分子,大唐的江山才能更加稳固。至于死人,战争哪有不死人的?顺者昌逆者亡,这些人不想做大唐的顺民,就是反贼,反贼当杀!”
金寅亮听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不由对此处出使唐国感到了担忧。
半个月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东康府。
一进入东康府,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村庄错落有致,农田里庄稼郁郁葱葱,官道平坦宽阔,县城里一片繁华景象。
百姓们安居乐业,店铺里琳琅满目,街道上车水马龙。
金寅亮失落的内心再次活跃起来,随着不断南下,他对与大唐建交的想法越发坚定。
当抵达长江边,看到千帆过尽的壮观景象时,他的这种想法更是达到了顶点。
不过,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让金寅亮明白,大唐的政策虽好,制度虽然先进,但并不能全部照搬进高丽。
毕竟高丽的国情与大唐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他本身就是高丽的一个大世家的家主,不可能将消除世家的政策引到高丽。
但某些政策,比如农业的扶持政策、商业的管理模式,倒是可以借鉴采用。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金陵城外。
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城墙,金寅亮震惊得张大了嘴巴。
走进金陵城,城内的繁华昌盛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街道宽阔整洁,建筑宏伟壮观,酒楼、茶馆、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
与金陵相比,高丽都城金城简直就像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在金陵,他们还得知了两个震撼的消息。
其一,晋王李继义在年初的时候,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晋,年号龙德。
次月,岐王宋文通在长安称帝,国号大凉,年号长兴。
金寅亮和徐允浩安顿好后,便向礼部递交了国书,静静地等待着大唐皇帝的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