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天。
朝廷又收到了,小金送来的四百万两税银存根。
驻关西的税课司主事还为此上了一份奏折。
里面自然把镇西大将军坑洋人的过程,详细说了说。
讲完事实后,又大篇幅的高度赞扬了大将军为朝廷贡献关税的义举。
通篇各种无脑吹。
当太监总管抑扬顿挫的宣读完该奏折后,大朝会上的文武百官哗然:
武将们激情澎湃:
“大将军牛逼!关西的驻军兄弟们有福气!”
“大将军真是财神爷的亲闺女!动动手指都能挣下今年的赈灾银!”
“大将军立下的功劳我等望尘莫及,当赏啊!”
“臣附议......”
武将以兵部尚书熊真为首,争先恐后替大将军请功,一副与有荣焉的架势。
文臣们却是有话说:
“关西财税一年可占朝廷税收半数以上,其中,又以商贸税收为重,看来与洋人商贸一事大有可为。”
“也不能把所有商贸重心都集中在关西吧?是否考虑在东海多开几个海贸口,直接与海外的洋人直接做买卖?除了东海沿岸,关内还多百姓才将将吃饱饭呢。”
“不对!关内也不是没有富庶地。据我所知,这回的秋贸会,巴蜀布政司送了大量的茶砖、药材、丝绸、蜀锦、蜀绣、还有竹编工艺品去关西。”
真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今年的秋贸会。
朝廷的文官们居然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心情正好的乾武帝,斜眼看了刚刚点了便宜女婿的几个文官一眼。
话说得一点不客气:
“谁拦着各布政司的商人们去关西行商了?还是镇西大将军不允许江南的丝织品进关西?边贸都开三年了,他们难道还不知道什么商品在关西好卖?”
文官们集体被怼得哑口无言。
不是江南的丝绸商不送丝织品去关西参加边贸,而是他们因为织匠的大批流失,现在给南越一些海商做的出口订单都做得相当吃力。
目前来关西的江南行商,大多都是来进货的。
就拿被江南垄断数百年的文房四宝来说,不仅完全退出了关西市场,还被反向输出了一番。
江南行商:关西的文房四宝确实又便宜又好用,他们能怎么办?
只要市场有需要,他们还得从关西进货!
又有文官进言:
“离陛下亲征西南还不到五年时间,巴蜀布政司的百姓就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日子。
这说明巴蜀布政使治理有方!以其之能,合该去浊河中下游年年闹灾的地方历练历练!”
众文臣频频点头:
“臣附议!”
“陛下,向来都是能者多劳!”
“陛下,该给年轻人多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乾武帝:这些老油条们确实是懂得避重就轻,转移话题且祸水东引的。
秋收刚结束,他还等着今年十五个布政司给他送来各地的粮食产量,好用来给甘大将军升官加爵呢。
真是没想到,大将军如此能耐,一己之力创下了朝廷今年六到七成税收。
而这些老油条们呢?
不仅眼瞎装看不到甘大将军的政绩,还看上了巴蜀布政司这一块肥地!
竟想让他的便宜女婿腾出这个么位置,跑去穷地方扶贫?
当他是死人么?
他如今可正值壮年。
后宫这三年,十几个宫妃陆续给他生了四个皇子和两个公主!
他们老赵家,终于在他这一代实现了人丁兴旺。
嗯,这里头当然有关西那些好药酒的功劳!
他且都记在心里呢。
乾武帝故作沉思了半晌,才道:
“众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朕以为,雍泰朝的经济中心还要看江南!现在江南的支柱产业持续走下坡路,确实需要一个年轻人去换换思路了......”
众文官:“......”
完了,完了。
祸水东引不成,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来,远在巴蜀的嫡长公主在陛下心中的排位不减。
且甘明福这个存在感不强的驸马爷,被爱屋及乌了。
见刚还振振有词的文官们,一副哑巴吃了黄连的模样,乾武帝在心里腹诽:
甘明福是亲女婿,还是外孙女和小外孙的亲爹,自己又是个上进的,他这个老丈人不偏他还能偏外人?
恰好。
他对江南一年更比一年少的盐税,很是有意见。
早就想换个自己人了。
只可惜,武将们鲜少有像甘大将军这般全能的。
要是派那些杀才去江南,还不知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他相信以自家女婿的能耐,用不了几年,江南的税收指定能翻几番......
数千里之外的巴蜀布政司.
甘明福莫名的连着打了数个喷嚏。
下衙后的他,走在锦官城的街道上,熟悉他的商贩们纷纷和他打招呼。
甘明福来巴蜀之前,只有几年在军营里做沙盘、搞城建的经验。
他还是上任后才慢慢学着做官的。
当官的套路,参考了不少关西的做法。
总结起来就是,让大部分人吃饱饭,然后先让少部分人在官府的扶持下先富起来。
有了样板在前,跟风的百姓自然少不了。
茶叶就不用说了。
这是巴蜀的拳头产品。
在关西建立边贸城之前,他就先一步号召各州县的百姓开山种茶了。
还聘请制茶大师教茶农制砖茶。
如今,在八卦城、田字城,关西各卫所和伊里河谷的几座城池,都有巴蜀茶行的专卖店。
就凭巴蜀布政使是甘大将军嫡亲弟弟这一身份,这些专卖店的买卖怎会不好做?
与茶叶这个拳头产品并驾齐驱的,还有巴蜀的丝织品。
高产小麦和水稻让巴蜀从此告别了饥荒。
多出的山地除了种茶,还能种桑。
为了提高丝织效率,由巴蜀布政司牵头从关西织造采购了上万套织机。
不知不觉中,巴蜀的丝绸已到达了一个相当可观的产量。
再加上蜀绣、蜀锦、蚕丝被、蚕丝大氅等相关特色产品,来自巴蜀的丝织物已经占据了关西的半壁江山。
除了拳头产品外。
巴蜀有杂货商人靠着卖飏车发财了的。
还有靠卖竹子给关西的笔坊,还有精巧的竹编养活了好几个县的......
甘明福不知道好官的标准是什么。
但每次出门看到对他扬起笑脸的百姓,一声声喊他甘大人,他就觉得很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