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是许州舞阳人(今河南漯河),家里很穷,祖祖辈辈靠卖大饼为生。
年轻时的王建是个无赖,杀牛、偷驴、卖私盐,什么都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因其在家中排行老八,乡里乡亲都称他“贼王八”。
后来经人指点,他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加入忠武军,参与征讨王仙芝,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将。
忠武军在中晚唐时期是一支骁勇善战、特点鲜明的劲旅,因所部将士均用黄巾裹头,也被称做“黄头军”。
广明元年(880年),忠武军节度使周岌碍于形势被迫降于黄巢,后在监军杨复光的劝说下重归大唐,避免了让这支以忠义为名的军队沦为叛军。
随后,杨复光着眼战时需要,将忠武军改组为“八都”,每都编一千人,分别由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师古统率。
也就是从这时起,贫苦出身的王建命运发生重大转折,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忠武八都”刚一成立便投入作战,击败了黄巢麾下大将、未来的后梁开国君主朱温,夺占邓州(河南南阳县级市),并乘胜将朱温赶到了蓝桥(陕西西安蓝田县蓝桥镇)。
八月,“忠武八都”在杨复光指挥下,开进关中勤王,屯驻于武功,威逼长安。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忠武军与河东军(山西太原)、河中军(山西永济)担任攻城第一梯队,经过惨烈搏杀打进长安,收复了沦陷六年之久的都城,立下赫赫战功。而王建,身为“八都”主将之一,自然全程参与。
七月,“八都”缔造者——官拜左骁卫上将军的杨复光于河中病逝!
杨复光是有唐一代难得的宦官名将,为人忠肝义胆,又精通韬略。他的死,对以他为魂的“忠武八都”来讲,无疑是个天大噩耗。
未来该何去何从!他们的家乡陈州、许州久遭战火蹂躏,早已残破不堪,且又让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所占,显然已无法回返。
经过一番商议,这支于乱世中诞生的劲旅,在为他们的主心骨、杨大将军痛哭数天后,由“八都”老大鹿晏弘统率,挥师西行,投奔远在成都的小皇帝僖宗,准备开辟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而在这狼烟四起、杀戮遍地的乱世,哪里才是他们的生存之地!
还好,他们有刀!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
十一月,忠武八都在鹿晏弘率领下,从河中南行,经邓州(河南邓州市)进入襄州(湖北襄阳),再转而向西,由十堰抵达金(陕西安康)、洋(陕西汉中洋县)二州。所过之处,无不屠灭殆尽。
十二月,他们进至兴元(今陕西汉中),随即发起攻击。山南东道节度使牛勖哪里是“黄头军”对手,还未交战便仓皇而逃。鹿晏弘乘胜占据兴元,自称山南西道留后。“忠武八都”几经辗转颠沛,总算有了新的落脚点。
鹿晏弘将王建等老伙计全部任命为辖区各州刺史,但顾虑他们背叛,不敢让他们到职。时间一长,这些原本生死与共的弟兄便起了罅隙。
王建与另一位都将韩建关系极好,鹿晏弘对他俩尤为忌惮,多次将二人请到卧室,极尽笼络之能事。如此刻意做派,反让两人惶惑不安,认为鹿晏弘如此厚待,恐怕是大祸将至。
远在成都的权阉田令孜听闻八都主将不和,也担心鹿晏弘继续西进威逼西川,多次秘密派人用厚禄拉拢王建、韩建等人。
中和四年(884年)十一月,王建、韩建、张造、晋晖、李师泰五人,率领所部数千人逃往西川,投奔了田令孜。
田令孜凭空多出数千精锐大喜过望,立即将五人收为义子,赏赐数千万,官拜卫将军,让他们各自统御部众,并称“随驾五都”。
有了五员猛将加持,田令孜不再惧怕鹿晏弘,指派禁军攻打兴元。鹿宴弘孤掌难支,只得撤出兴元。
光启元年(885年)二月,王建等护送僖宗重返长安,成为朝廷直属的神策军将领。在权势滔天的田令孜照应下,日子过得滋润异常。
只是田令孜与杨复光不是一路人,在田令孜眼里没什么江山社稷,有的只是将手中权力最大化。
此时的大唐,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田令孜认不清形势,仍像往常一样招惹是非,终于引来了惊天大祸,也阴差阳错的让王建命运再次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