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神基知道他爹的性格,向来视金钱如粪土,江湖人称送财小老头。
前些年送出去的银子,即便没有十万贯也有七八万贯。
先不说给家中一众姨娘银子花,单是他老人家的左司郎中一职,也是花费了大代价才坐上去。
接着杜荷又推脱了几次,而崔神基这货一定要把谢礼拿给他,无奈之下杜荷只好把这笔谢礼收下。
“崔兄,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了。”
“以后你小子去百花楼的所有花销,我全给你包了。”
清河崔氏是汉末时期崛起的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
北魏孝文帝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至今更是五姓七望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数百年的财富积累,让崔氏拥有广袤的田地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以及古董字画。
在当前的大唐,清河崔氏并不缺银子,他们只是在朝中缺少顶级大官。
一个大家族如果在一个朝代没有扛鼎的大官撑着,就没办法保住他们家族的巨额财富,也不能延续家族的昌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清河崔氏南祖房才会大力把崔义玄扶持起来。
崔神基看到杜荷收下,他的脸上这才露出笑容来。
“嘿嘿,杜兄这样才对!”
“正好我爹他老人家觉得我这段时间花的银子太多,打算减少我的银子支出,以后兄弟我的快乐就全靠你了。”
他说完以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坐到杜荷不远处神秘兮兮地低声说道。
“杜兄,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兄弟我的正妻和两个妾室,全都怀着身孕了!”
啥?
三个人都怀上了?
杜荷看着崔神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他的脸上充满了惊愕。
崔神基这货自从被孙思邈诊治了一番后,还真是数年不下蛋,现在变成一年下数蛋?
“崔兄,你小子现在这么有能耐?”
崔神基看到杜荷满脸不相信的样子,他撇了撇嘴说道。
“杜兄,你可以小瞧我,但是你不能小瞧孙神医啊!”
“不止我的妻妾怀上身孕,王兄也让南平公主怀上身孕了。”
以前崔神基还不相信孙思邈的医术,认为他就是一个江湖骗子,只会说忽悠人的话。
可现在事实就摆在崔神基的眼前,他现在对孙思邈十分佩服。
杜荷笑着说道:“你们的妻妾都怀着身孕,这倒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段时间你小子也别有事没事往百花楼跑,多在家里看看书,好好地陪陪妻妾吧。”
他的这几个好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纨绔子弟,因为过度沉迷于酒色,导致他们的身子被掏空。
按照原历史的进程,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一儿半女。
现在通过自己的干预,他们也慢慢地诞生子嗣,这倒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而且杜荷知道崔神基跟他爹一样,也是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好像开窍一般,在短短数年间升到宰相之位。
崔神基点了点头道:“杜兄,你明日就要随太子去洛州监国,而王兄又整日围在南平公主左右,就剩我和萧兄两人,去百花楼喝酒也没什么意思。”
“正好趁着这段空闲时间,我也好好地学习一下,可不能做的比萧锴差才行!”
别看萧锴现在只是虞部郎中,他可是累积了不少的功绩,以后有机会肯定会升任上去。
而崔神基自己当前并没有立下什么功绩,更没有在陛下面前抛头露面的机会。
所以他只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升任做准备。
杜荷笑着说道:“你小子这么想就对了。”
接下来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崔神基看到杜荷还有事情要处理,这才不舍地离开了工部。
下值后。
城阳公主府,安静的后院内。
李仪和玲珑两人一边帮杜荷收拾着衣物,一边依依不舍地叮嘱道。
“夫君,你去了洛州得安分一些,可不能去撩拨那边的女子。”
“皇姐们都说洛州的青楼众多,寻常的男子去了以后都舍不得回来,你可不能被那边的妖女给勾了魂。”
“要不是我跟玲珑都怀着身孕,还要带着平安这个粘人的小家伙,不然我们也跟你一起去洛州了。”
听到李仪的这番话,杜荷转头看了一眼在毛毯上玩的不亦乐乎的杜平安。
别看杜平安只有十个月大,这小子现在已经开始有些粘人了。
但凡李仪离开他的视线,就开始嗷嗷地大哭大闹。
杜荷笑眯眯地说道:“仪儿放心,你的夫君只为你们守身如玉。”
“哼!”
李仪轻轻地哼了一声,随后嘟着嘴说道。
“夫君你又在诓骗我,你昨日回来身上沾着阴玉珊身上的胭脂味,你肯定跟她有过比较亲密的接触!”
“要不是阴玉珊是四哥看中的人,我肯定不让你跟她多接触。”
今日她特地平康坊见了一眼阴玉珊,发现她的美貌竟然还在自己之上,这让她的心里产生了浓浓的危机感。
如此美艳地不可方物的女子,试问天下男子谁人不爱?
特别是阴玉珊的那股冰雪美人气质,以及那双勾人夺魄的桃花眼,她一个女子也觉得阴玉珊充满了魅惑。
杜荷的嘴角一抽,随后换了一个话题。
像这种话题不能现在去争辩,因为现在争辩的越激烈,反而越会令李仪心里反感。
等时机合适的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
...
翌日。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
数不清披甲执矛的高大禁军,护送着一驾驾奢华马车往明德门走出。
等这一大群人离开长安后,围观的百姓顿时凑在一起讨论起来。
“陛下乘坐的龙辇为何会出现在此?”
“难道陛下携文武百官出行,准备去巡查天下吗?”
“而且靠后位置的步辇,上面坐的好像是太子殿下!”
“陛下和太子同时离开长安,难道有大事发生不成?”
“...”
就在百姓们议论纷纷之时,一名身穿流官袍衫的中年官吏,大声解释道。
“你们都没有去县衙看官府的告示吗?”
“陛下现在要去泰山封禅,而太子殿下则去洛州监国!”
原来陛下要去泰山封禅!
怪不得陛下和太子同时离开长安,而且还弄出如此大的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