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之事,天下根本。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辛苦也甜美。
次日一早,天还没有亮。陈田夫妇并五个孩子就起来了。
一家人吃饱了饭,便推拉着工具出门了。
主要的工具是禾戽,用来为水稻脱粒。其余还有镰刀等物。
一家七个人很快来到了田间,先摆放好了禾戽,然后手持镰刀弯下腰,一茬茬的割着水稻。
先割一批,进行脱粒。再割下一批。劳作让全家老少汗如雨下,十分辛苦,却也乐在其中。
昨日里,陈田便知道今年粮食是大丰收。但到了今日收割,才知道粮食比自己预估的还多,不由的喜笑颜开。
他们家田亩多,壮劳力却只有两口人。一日是割不完水稻的。花了五六天时间,才把水稻割完,初步脱粒。
捆绑了水稻杆子,先行晾干,之后做引火用。
至于稻谷,先得进一步脱粒。然后再晒干,这才好储藏。因为今年丰收,超过陈田的想象。
因此他家里头的粮仓小了,储藏不下这么多的稻谷,却也是幸福的烦恼。
这日上午,阳光很好。
陈田与妻章氏,趁着太阳好。正用席子为垫,晾晒谷子。五个孩子在旁边帮忙,之后还得留下,驱赶鸟类。以免被一些蠢鸟吃了。
陈田一边干活,一边对章氏说道:“大将军仁德,免了冀州百姓田税。为我们节省了好大一笔粮食,今年又是大丰收。粮仓装不下。我打算等晾晒好了,就用牛车拉去城中贩卖。只是我听说今年整个冀州都是大丰收。恐怕粮食价格不会太好。”
“说的是。丰年粮食价格低贱。夫君先不急着卖,先打探打探。如果粮价还可以,夫君就卖了。实在低贱,就扩建粮仓,储藏起来。等明年或后年再卖。”章氏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叹了一口气道。
“嗯。”陈田点了点头。
夫妇二人把稻谷铺平,留下孩子们驱赶鸟类。他们回去家中,拉了一辆板车,打算去田间收取水稻杆子。
有人在背后叫住了他们。
“兄长、嫂子。官府派来了官吏,让亭长负责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价格取的是这五年来,冀州水稻价格的平均,极为厚道。”
夫妻二人回头看去,正是同村的李耕。
陈田喜道:“正愁丰年粮食卖不上钱。想不到大将军连这个都考虑到了。真是仁德。”
“谢谢兄弟告知。等我们晒干了粮食,就卖给亭长。”
夫妇二人与李耕分开,继续往田间而去。
陈田实在感激张霸,不住说道:“我们以前是司马氏的部曲,所以不用担心粮食价格问题。但普通的百姓,遇到丰年就会被粮商盘剥,贱卖粮食。等到了灾年,粮食价格又高的离谱。平头百姓,总归是搞不过粮食商人的。”
“去年干旱,大将军补给我们粮食,又平抑粮食价格。今年丰年,大将军又出公道的价钱,购买粮食。大将军有心,真是有心。只恨我们冀州百姓,晚了很多年,才被大将军收入帐下。”
“相反。并州、司隶等地的百姓,被大将军收入帐下已经多年。多享了很多年的福分。”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陈田一家早就成为了张霸的忠实簇拥。陈田对张霸赞不绝口,喋喋不休。
说个没完。
他妻章氏在旁,也不嫌他啰嗦,反而满脸笑容,时不时的附和一句。
惹得陈田谈兴更浓。
夫妇二人把田里的水稻杆子装车拉回了家中,又花了几天时间,晒干了稻谷。
因为要卖给张霸,他们用心的很。保证晒的干干的。如果没晒干,重不说,还得腐烂了。
而似他们夫妇的。整个冀州多如牛毛。
百姓种地,最怕粮食低贱。又因为今年粮食丰收,谷仓放不下。
他们卖给了张霸,就不用扩建粮仓,又能脱手卖个好价钱,两全其美。
就是这些个百姓的粮食,仿佛海纳百川一般,汇聚向了官府。冀州各郡各县,留下部分粮食,作为备用。大部分的粮食,则送往邺城,或是前线,作为军粮。
张霸去年调遣了天南地北的粮食来到冀州。而今年冀州粮食大丰收,只一州之地,就可以供养他在河北的数十万大军。
不用从别的地方,调遣粮食过来。省下了许多的工夫。
……………
邺城。
今年粮食大丰收,张霸又大撒币,用公道的价格收取百姓手中的粮食。使得百姓手中有了钱。
商人们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蜂拥来到了冀州,兜售平民所需的物品。
如棉布。
油盐。
这极大的增进了邺城的繁华。
上午。临时的大将军府,一座高楼之上。张霸与从高览处回来的诸葛亮一起站着,俯瞰邺城繁荣。
张霸很是满意。这冀州的第一大城,正在他的手中快速的恢复元气。
成为了朝廷在河北的大本营。
没有什么比得上这种事情,让他更开心的了。
这是我打下的,并发展起来的江山。
张霸心情愉快以极,转头对孔明说道:“贤婿。看着这一车车的粮车进来,我实在喜悦。我们今日好好喝一杯。”
诸葛亮自然不敢推辞。翁婿二人就在这高楼之上坐下,张霸让人传酒。
二人推杯换盏,不过却没有喝醉,而是恰到好处就结束了。张霸浑身燥热,回去卧房找美妾玩耍。
诸葛亮昏昏欲睡,也回去了自己房间安歇。不过,他不像张霸。家里头没有妾。
不是不敢,张缨没有要求他不纳妾。
只是他自我要求很高。而张缨不久前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诸葛靓。
(古汉语,与亮不同音)
张缨可没空照顾诸葛亮。他回房之后,只能一个人安歇。
秋收粮熟的盼头,到此为止了。
张霸手中有了支持大战的粮食,内心安定下来。与诸葛亮饮酒后的次日,便野心勃勃。召见了诸葛亮、关羽、徐晃并三个军师,目前在邺城的大将、大臣。
一起商议进攻中原,消灭曹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