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叔,你能和我说说外祖父和舅舅他们在外面的一些情况,还有你知道他们私底下的一些人手情况么?”等柳嬷嬷离开后,书亦就和老冯交谈了起来。
虽然老冯不一定知道秦家暗地里的一些人手布置,但万一呢?
原剧情中董氏和舒氏她们两个再过段时间就会因为身体不行撑不下去离世,秦时清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废了,估计那个时候就算有一些人还向着秦家,但也会开始渐渐散去,等秦时月五年之后有机会再来联系外面时,能不能联系上两说,估计也不敢信任了。
所以女主后来一开始这么虐纯粹是手头没有势力,没有自保之力不说,还因为原先的身份被人处处针对,只能靠自己用命去拼了。
“这,这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是看大门的,国公爷很多事情也不会跟我说!但我知道,之前国公爷手下是有一支培养出来的精锐护卫队的,但因为在启都这边不好明目张胆地出现,就让那些人分散在不同地方了。
但之前镇国公府出事的时候,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出现那些人的影子,其他的事情,我就真的不知道了!”老冯努力想了想,对着书亦开口道。
“这样啊,那老冯叔你给我讲讲在西南边疆的宁城那边的事情吧,我很小就被外祖母带到了这启都,都忘了那边的事情了,你给我讲讲和外祖父在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书亦点了点头,没有再纠结,只开始问其他的事情。
“在边疆那边的事情啊?”老冯脸上露出了一抹怀念的神色,然后就开始给书亦讲述之前在西南边疆时候的事情。
“宁城那一块吧啊,全年就没个好天气,常常白天的时候热的不行,晚上又能把人冻病,而且那边特别缺水,不过每年秋天啊,城外那边……”老冯带着怀念的语气给书亦讲述了西南边疆的风景,那时候与秦栩一起抗敌打仗的事情。
听着不时地从老冯嘴里冒出来的几个对于她来说很是陌生的名字,书亦一边听,一遍不时地还问出几个类似“那宁副将如今还在西南那边么?”“哦,那刘副将受了这么重的伤现在还好么?现在去了哪里啊?”的问题。
在老冯一点点的讲述中,书亦大致在脑海中绘制出来一张关系图,将一大堆之前与镇国公府有关系,或许之后会有帮助的人联系了起来。
柳嬷嬷是过了大概一个多时辰后回来的,回来时脸上半是激动,半是担忧。
“嬷嬷,打听到了么?外祖母他们如今怎么样,去哪里了?”等柳嬷嬷进了房间后,书亦马上关上了门,然后就开口问道。
“夫人和少夫人都被分配到了西宫做罪奴,时月小姐被送到乐坊那边了,时清少爷原本是要被送到宫中的,但后来不知怎么去了小西山皇陵那边做苦役了!”柳嬷嬷有些担心地开口道。
“原来是这样,那嬷嬷你认识的人能不能安排我去见外祖母舅母表姐表弟他们一面?实在不行,送点银子药物什么的过去也行啊!”书亦听到原身那几个亲人的去向,也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原剧情里他们两死一废了。
西宫就是冷宫,那边环境差,生活艰苦,又是去做罪奴,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至于小西山那边,都是山,是启国这边的皇陵群,去修皇陵做苦役有多累谁都知道几分,秦时清才几岁?能活下来都困难。只有乐坊那边,虽然进去也免不了要吃些苦头,但还是有活下来的机会的。
不过……把人安排到那些地方,在官奴罪奴中也是最差的几处去处了吧?看来除了秦时月那边,其他几处应该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啊!
“乐坊那边应该没问题,平日里本就有不少人进进出出的,又不是在宫里,只要愿意花银子,见时月小姐一面应该不成问题!但宫内和皇陵那边,都是守卫森严之地,夫人和小少爷他们的身份也是……恐怕很难!”柳嬷嬷叹了口气开口道。
“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帮我们把东西递进去,只是可能得花费不少银子!”老冯听了忽然开口。
“谁?”书亦和柳嬷嬷同时看向了老冯。
“司礼监的廖海,海公公!”老冯沉默了一下开口道。
“此人极其贪财,但不像王权那样爱弄权。而且他收了银子是真办事,明码标价,所以小小姐你手上如果有足够打动廖海的银子或珍宝的话,是可以借着他的手把东西送进宫里夫人她们手里的!
而且司礼监掌管宫中的礼仪和宴饮诸事,也经常会派人去皇陵那边安排祭祀事宜,或许也能联系上小少爷那边!”看书亦和柳嬷嬷同时皱眉的样子,知道她们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对太监都有怀疑,于是连忙继续解释道。
“好东西我有一些,应该足够打动那廖海了!不过因为这廖海不是值得我们相信的人,此事怕不能由我出面了!”书亦想了想,开口道。
她如今没办法,只能暂时借一下道了,但只要再给她两年时间,等她修为进入淬骨境的话,想来进出皇宫什么的应该也不成问题了。
“小小姐,这事情可由我出面去和廖海交涉!刚好我也知道那廖海在宫外的宅子在哪里,每天下值后,廖海都会回宫外的宅子住的,并不难找,我可以直接去找他!”老冯连忙对着书亦保证道。
“好!那我们快点吃了午膳就去采购一些厚实的衣物和一些常用的金疮药冻伤膏什么的,今天晚上,我和柳嬷嬷去乐坊,老冯叔你就去找那大太监廖海!”书亦没多犹豫,就定下了之后的事情。
于是三人随便在客栈吃了碗面,就出了客栈去了集市。先去了一趟当铺当了一些金银首饰,特意让当铺给换成了小额的银票和多要了一些银子,这样方便董氏他们花用。
出了当铺就去了成衣铺子,按每个人的大致体型买了不打眼却保暖的衣裳。再去药铺,买了一些常用的药。
等傍晚的时候,书亦他们已经给董氏几人每个人都准备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