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自刘瑁与曹操二分扬州后,刘瑁就将吴郡钱唐以南划归会稽郡之中,又命步骘担任扬州刺史,将丹阳郡汉军所统部分更名为临城郡,由应璩担任郡守。
新都郡交给了已经投降于汉军的陆逊,鄱阳郡交给了吴郡之中的二流世家,吴郡沈氏的沈仪。
要知道,这吴郡沈氏虽然在此时名声不显,可是在历史上,从东汉到南朝五百年间,吴兴沈氏子孙蕃衍,人才辈出。
据宋左文质《吴兴统记》引《沈氏先贤传》称:沈氏“子孙见史者一百五十八人,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焉。”
不过此时刘瑁启用沈仪的原因却很简单,因为沈仪拒绝出仕江东,同时沈友被孙权所灭,对于汉帝刘瑁,沈家却给与了充足的配合与尊重。
因此刘瑁很愿意提拔一下沈家,来制衡一下如今在江东日益壮大的顾家和陆家。
至于会稽郡的郡守,则依旧由贺齐担任,但刘瑁却将会稽郡一分为三,其中会稽郡北部依旧隶属扬州,由贺齐担任郡守。
但会稽郡南部却分出了建安郡和临海郡,分别由降将丁奉与全琮担任郡守,以此来暂且稳定住孙氏被灭后扬州的稳定。
在刘瑁决意伐魏后,他便命令由屡次出征江南的荀攸担任总指挥,率诸葛亮、甘宁、太史慈、黄忠、顾雍出兵扬州,准备趁势攻取吴郡和丹阳郡,同时命令江州协助汉军主力伐魏。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后的江上生活后,荀攸一行终于抵达了扬州的州治,武昌,并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诸位,我们与魏国的真正大战,已经开始,经过了两年的准备,如今趁逆贼曹操新丧,新君登基,陛下兵分四路,同时向豫州、雒阳、冀州、扬州发起进攻,意欲一举灭魏!”
说到这里,荀攸停顿了一下,扫视众将,此次来到武昌的,除去甘宁、太史慈等将外,还有扬州刺史步骘、江州刺史孙朗以及贺齐、丁奉、全琮、陆逊、沈仪等如今分据各郡的郡守、将军们。
此时他们的脸上不见一丝倦怠之色,有的只是熊熊战意,因为众人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此战便是大汉与魏国的最后一战,此战便是他们捞取战功的最后机会!
试问天下将军,谁有不想当一个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做一做那传说中的上柱国呢?
“此战,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那便是拿下吴郡和丹阳全郡,寻机过江北上!杀入徐州腹地!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贺齐率先起身,神情恭敬地说道:“末将虽降汉,然则亦不愿江东百姓再受战火荼毒。吴郡之地,水路纵横,城池多依水而建,若能先断其水路,则吴郡可破也。”
丁奉亦起身附和道:“贺将军所言甚是。吴郡水网密布,若能以水军封锁各处要道,断绝魏军粮道,则吴郡守军不攻自破。”
“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则逊以为,吴郡之战,不可轻敌。魏军虽水军不强,然则陆战之力,亦不可小觑。且吴郡世家大族众多,盘根错节,若不能安抚民心,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逊以为,可先遣使者入吴郡,晓以大义,陈明利害,争取吴郡剩余大族的支持。若能里应外合,则吴郡可不战而降。”
一直沉默不语的沈仪也起身,他略显拘谨地说道:“陆将军所言甚是。吴郡沈氏,虽为吴郡二流世家,然则在吴郡亦有几分薄面。仪愿为前驱,前往吴郡,以为内应。”
荀攸欣慰地笑了笑,江东降将之中,亦有可用之才!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过,点在吴郡之上,继续说道:“江东之战,首重水军。甘将军,定海府水军乃天下精锐,不知将军有何破敌之策?”
甘宁闻言,虎目之中精光一闪,他起身,雄壮的身躯犹如一座铁塔,傲然道:“公达先生!江东之战,水军为先!
魏军水师虽有操练,然则与我定海府水军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
吴郡情形姑且不论,只说丹阳,可水陆兵进,宁可领府中水军沿江北上,一旦拿下濡须口,便彻底断了曹魏援军来援的可能!
至于陆军,则可在我水军的掩护下,沿途收复丹阳各县,我甘宁在这里表态,只要我甘宁在大江一天,临城郡就是我汉军的天下!”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狂傲与自信,仿佛丹阳郡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这正是甘宁一贯的风格,狂放不羁,却又拥有与其狂傲相匹配的实力。
荀攸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太史慈,太史慈此时却望着沙盘,皱着眉头。
“吴郡虽然水路众多,但是从钱塘以南前往震泽的水路却几乎没有,若想进入震泽,一可经海路绕道娄江或松江,一路便是过濡须口后,沿中江进入震泽……”
太史慈想了许久后,缓缓抬起头来道:“末将思忖良久,还是只能与甘将军合并一处,先取了濡须口后再分兵前往震泽,攻破无锡,断掉吴县的补给,将吴县彻底封死在城中。”
荀攸点了点头,又看向诸葛亮和顾雍,诸葛亮点了点头,拱手施礼。
“正如两位将军所说,丹阳郡可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一路沿大江北上,有兴霸将军和子义将军在,要攻下濡须口,并不难!一旦拿下濡须口,子义将军便可直入震泽了。
除此之外,亮建议,可再分一路,走海路直逼京口,沿途也可支援吴县的战况!”
顾雍听到这里,不禁叹息一声道:“孔明大才,这海路之策,雍刚想说,就被孔明抢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恭敬的向顾雍施了一礼,“先生言重了,先生才是大才。”
顾雍指着诸葛亮摇着头笑了笑,转头看向荀攸:“既如此,那顾雍只能去做一个说客,尽量减少我们打下吴郡的时间了。”
“忠以为,丹阳郡之战,当以稳扎稳打为上。可先遣斥候探明敌情,摸清魏军布防,而后步步为营,稳步推进,切不可冒进。”
“琮以为……”
荀攸在仔细听完所有将领的意见后,缓缓点头。
“诸位,攸便综合诸位之策,定下此战之方略,听令吧……”
“诺!”
兴霸将军!子义将军!”
“在!”
“你二人可领麾下水军,沿长江水路直奔濡须口,务必拿下此口!”
“诺!”
“黄忠将军!”
“在!”
“你领军随兴霸一同沿江北上,收复丹阳诸县,同时提防庐江郡的魏军断掉我军的退路!”
“诺!”
“陆逊将军、贺齐将军!丁奉将军!”
“在!”
“你三人以贺齐将军为主帅,与陆逊将军、丁奉将军随老夫北上吴县,从陆路进攻!”
“诺!”
“给董袭传信,命他领军从海路直奔京口,将吴县的归路彻底封堵,此战,我要彻底拿下这江南之地!”
“喏!”
董袭原本应该驻扎广州,但是刘瑁考虑到了江东的海路之变,因此专门调董袭沿海北上,在临海郡郡治章安等候着荀攸的命令。
“顾先生,你可领人前往吴郡各县,若真能兵不血刃拿下吴郡,此战你便是头功!”
“请公达先生放心。”
沈郡守,还得麻烦你留在武昌,我汉军的粮草补给就由你来统一调度了。
“还请先生放心!沈义必不负先生所托!”
“孔明,你便随兴霸将军沿江北上吧,魏军若想援助江东,你那边才是重中之重!”
“喏!”
“还望诸位将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一举荡平吴郡、丹阳,为陛下建功立业!”
“谨遵先生之命!”
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一股肃杀之气在营帐内弥漫开来,此战,汉军必克丹阳、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