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最后还是同意了简雍的“求和”。
他让简雍回去告诉刘备诸葛亮,自己没有打算扯旗帜“造反”,直接不认他们那个季汉王朝,但这事情,不会这么算了。
胡车儿还有那三千多楚军将士,他是得要回来的,弘农郡他士颂也是要的。
总领雍凉事的头衔,他也招收不误。
但是,他派去迎接胡车儿等人的徐晃部侧戎军,就此驻扎在了函谷关外。
这次,楚军也没有说要攻关,但就是在函谷关外,演练战阵,修建攻城器械。
是的,我就在你国家边境线上,囤积重兵,随时可以攻过来,但是表面上,我宣布我和你是友好的,是和平的。
另外,在弘农郡北面,新丰港那一片地区,士颂直接迁移百姓,弄成了一片荒芜之地。
若是士颂真的能顺利拿下弘农郡,还有河南尹,为了长安和洛阳的安定,他肯定是会在这里布置军队,建立第一道防线的。
但是现在嘛,士颂故意就把这一片地区给荒废掉了,好像告诉曹魏,你们随时可以从这里登陆,进入黄河南面。
反正,士颂的防守一线,是在潼关。
后面,徐晃的部队耀武扬威完了,等到实现了牵扯作用后,也会退回来。
至于弘农郡内南面,留下的本地世家,若是舍不得自家土地田产,那就留在这楚,汉,魏三家的边界之地。
但稍稍有些头脑的人就知道,留在这里,后面必遭兵祸。
北面成为了荒地,东面被徐晃部队拦住,不能进入洛阳,他们唯一的选择,便是西行,进入关中,在楚国的新法下生活。
在关中开始推行新法的同时。
士颂特地让郝昭,率先从补充来的新兵营中,选了五千人作为基础,再配关中本地招募的军士,组建了一个约两万人的长安军团,作为守护关中的基础。
后面,简雍又再次前来长安求见士颂,却被告知,士颂已经带着部队返回了荆州。
关中既定,战事告一段落,他还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呢。
军队方面,他并没有扩军,而只是将新兵训练营中,能完成训练,接受教育,信仰坚定的人选出来,补充到了参与这次北伐的部队之中,恢复各部人马约三万人的编制。
当然,为了防止军队中“山头”林立,各部军队之中,武将和部队,还是有些调整的。
不过不是直接打散,也不是把某人的部队调入其他的编制之中。
而是通过组建军团的方式,部队隶属的战斗序列不变,但真实作战起来,却在某个战斗军团中出力。
例如楚国游击将军廖化,是长林军后军校尉,麾下五千人,在规制上来说是属于长林军的部队,是霍峻的部下。
但廖化和王平,现在正带着部队留在关中,督促战俘,在黄河中游选择合适的位置,修建水军军寨。
若是关中地区突发战事,他们二人的部队,则直接归属关中地区的最高将领,长安军团的督都郝昭指挥。
而为了组建兵团,让有能力也有资历的人,可以有一个合适的名头和地位,士颂也是挖空了心思,把自家的官职进行改进。
现在自己手上,能统兵作战的几个将军,又有资历,又有地方派系支持的人,自然是黄忠,徐晃,霍峻,甘宁四个,士颂直接让他们担任楚国的前后左右将军。
次一级的,有资历且需要在局部范围内,调动军队,安抚人心的四个武将,便是郝昭、蔡瑁、李严、泠苞。士颂也把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的职位给他们了。
其中郝昭主管关中兵团,李严负责的是汉中乃至于益州兵团,蔡瑁统帅了楚国水军,只有泠苞,算是自己给益州武将们的一个安慰。
按道理,下面一级,应该是平东平西等四将官职了,但士颂想来想去,有六个人都适合在这个级别,因为一方面需要安抚军中人心,一方面还需要提拔人才,让他们能有独挡一面的资格。
于是,士颂弄了个所谓的“六玄”将军,非要说这是楚国的特点,我自家的官职制度,没有必要,非要和汉朝的制度一样。
说白了,无非也是多方势力较劲之后,妥协的产物。
考虑到后面要对西北动手,而且还会有骑兵组建,士颂把自己手下的人一扒拉,最适合的人,便是陈到。
年富力强,武艺也不差,熟悉骑兵,人品过硬。于是陈到得到了青龙将军的官职,并在开始做骑兵军团的准备。
既然有考虑后面的发展,自然不能忘记从前的付出。
元从老臣之中,即便是断了腿,但依旧要留在军队里的鲍隆,得到了白虎将军的官职,只是他麾下的军队,已经从原来的骑步混合,改了全骑兵,后面大概率会成为陈到的副将听用。
然后便是士颂未来的统帅,被自己寄以厚望的陆逊,被升职到了朱雀将军。士颂在荆州,是新组建了荆州军团的。
他会留下黄忠,镇守荆州,去和对面的关羽打对台戏。
而陆逊,徐庶、马良,则是他留给黄忠的“帮手”。
若是真单挑起来,拼体力,比刀法,老黄忠多半是打不过关羽,但要是被逼急了,一箭射回去,关羽也不好受。
有这个组合留下南面,士颂后面也可以放心西征。
而西征部队中,没有了黄忠,士颂自然要带上近来越来越显眼的“小黄忠”唐瞬,这个原本在历史毫无痕迹,崛起于底层百姓的将军,士颂自然要拿出来当榜样。
六玄将军中的玄武将军官职,便落在了唐瞬身上,后面西征,士颂还指望他能起到一些代替黄忠的作用。
而后,便是南疆都护府的督都,原本就是镇守南面的大将邓方,得到了腾蛇将军的职位,继续威压南疆都护府,掠夺基础资源,向北提供支持。
到了最后,士颂手上还有一个不用觉得浪费的人物,但用起来,还是要有些防备的人。
这人便是从前的五子良将,曹魏投降一系人马的核心乐进了。
若是论统兵才华,自然是没有问题。
但若是放出去独自领军,士颂是绝对不会放出去的,不过也要给别人响应的地位,于是他便领了勾陈将军的军职。
而后,他乐进,从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变成了士楚“六玄将军”之一。
军队上的事情,其实都还好说。
毕竟,楚国政治制度中,军队方面有个底层的组织架构。
那就是普通百姓接受训练,成为后备兵,屯佃兵,而后有进入进入军队成为辅兵,或者地方镇军。
而有心做职业军人的,可以加入新兵训练营,在这里接受训练后,便能补充进入各部主力部队,成为战兵。
军队的兵源,来自百姓,而不是各武将自家的曲部仆从,这是士颂最大的底气。
士兵们认自家的将军,但更认士颂这个主公。
所以军队这边,武将官职的调整,只要能拿出足够充分的理由,也都说得过去。
所以回到襄阳士颂,组建兵团,各部队补充人手,只是最轻松的事情。
现在文官集团这边,有一个新的争论。
那就是要不要“迁都”。
拿回襄阳后,士颂集团内部的统治中心,自然而然的再次迁回了襄阳。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似乎都很默契。
但现在,士颂攻下长安了。那么,要不要继续向北,将统治中心,移动到长安。
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可就不一样了。
支持去长安的,自然是说长安乃龙兴之地,可纵览天下,反正就是历史上,长安当国都的那些优势。
但也有不少反对去长安的,理由也很充分,如今关中新定,三面环敌,局势不稳。
贸然将统治中心迁移到长安,一旦关中有失,对于楚国打击不小。
而且现在荆北收复不久,新法的恢复也需时间,后面即便是要迁往长安,也应该是荆北新法推行,百姓回迁安定之后。
同时,关中也完成新法推行,百姓安定,再去考虑。
甚至还有人说,最好是等到西北平定之后,黄河之上,水军稳固之后,再迁往长安,方才妥当。
但是对于这事,士颂也好,刘巴贾诩也好,都没有对下面的争论,发表任何意见,任由他们去争论。
欧夫人觉得奇怪,也趁着士颂回来看儿子的机会,和他见了一面,问他关于这事,到底是怎么想的。
襄阳城内,楚王府邸。
士颂看着自己便宜老妈越发富态,带着杨梦茹等人,也是连忙行礼。
“哼,回来就只知道看老婆孩子,就不知道看看你老娘我。”
欧夫人发着一个母亲的牢骚,而后坐到主位问道:“不少人都在向我打听,你这个楚王,到底是什么想法,到底是去长安,还是留在襄阳。”
士颂看了一眼身边的杨梦茹,杨梦茹会意,立刻从身边的侍女手上接过一盏茶,端到了欧氏的面前。
“这事,母亲不用理会那些人。现在这时局,迁不迁,都在两可之间,既然如此,何必着急。”
欧氏接过茶,对杨梦茹说道:“倒不是我想问,你不知道,士家那些老人,还有一些经商的老朋友,都想着他们的生意,想着把钱花在那里,去那里弄店铺地产呢?”
“都是些老关系了,我又怎么好不回答。”
看到杨梦茹的笑脸,欧夫人想起了些什么。
“若是你父亲问你,你回答不回答。不对,你哥杨修,不是去了关中吗?莫非是真的要搬去长安了?”
士颂笑道:“若是母亲想要在皇宫里面住住,随时可以前往长安,住进未央宫内。”
“皇宫啊,我还真没有住过。”
欧氏说完,放下茶杯,继续问道:“你小子给个准信,到底搬不搬?”
士颂把熟睡中的儿子,直接递给欧氏,欧氏这个当奶奶的,自然小心抱好。
然后士颂才笑道:“既搬,也不搬。”
见欧氏不明白,士颂说道:“去长安,自然有去长安的好处,不去长安,也有不去长安的好处。”
“而两个好处,我都想要占了。”
士颂接过自己的茶杯,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图。
他说道:“母亲知道,后面按照文和先生的规划,我们是要去拿下雍凉的。所以我现在已经开始暗中向关中整合部队,准备各种对付骑兵的武器和器械。”
“但不论怎么说,关中如今都是前线,既需要我给与相当的重视和资源倾斜,但我也不能把文武要员,全部放在关中。更何况,我的根基在荆州,在交州,在益州。现下,这些地方的安定,比关中的发展,更加重要。”
士颂心里,还有一句,那就是我可不想和曹操一样,万一出了问题,中枢文武大员,被敌人一锅端了。
欧氏似乎明白了士颂的意思,她试探着说道:“所以你让刘巴带着蒋琬、顾雍,以襄阳为中心,继续总览楚国各地政治民生。又让贾诩带着马谡、杨修他们,去了长安,以长安为中心,谋划后续战略发展。”
士颂点头道:“两个都是中心,只不过一个偏向于政治,一个偏向于军略。毕竟,现在天下纷乱,我也不得不如此,若是九州一统之后,那自然另外安排。”
“也行,这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对了,听说那关羽和孙权之间,要起摩擦了,这事,是不是你搞的鬼?”
“你可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由你去灭了孙家全族,给你姥爷姥姥他们报仇的,而不是借关羽的手去报仇。”
在欧氏看来,若是关羽和孙权起了冲突,那孙权多半就会被关羽给砍了。
士颂摇摇头,说道:“这事没那么简单。孙权虽然不堪,但他手下周瑜,听说最近病情好转了不少,有他出来主持大局,关羽未必能讨便宜。”
关于东面的情报,士颂回到襄阳后,也一直多有关注。
但现在看来,是雷声大雨点小,后面若是真想要挑起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战事,只怕还需要他继续在暗中推波助澜。
欧氏抱着士颂的长子轻轻摇动,用手拍打孩子的后背,看了看杨梦茹,而后对士颂说道:“这孩子,自然是你嫡长子,地位自然稳固。没人会对他的位置有争议,我也不许有争议。”
这些话,多半是说给杨梦茹听的。
只是说道这里,她又换了口气,说道:“但袁家那孩子,你也不能薄待了,既然回来,还是应该去看看才是。”
“是,孩儿谨记。”
士颂也是连忙答应,显得有些心虚。
袁家为他生的那儿子,名义上是士颂和袁术之女袁颖儿生的。
但实际上,只有主管士颂后院的欧夫人知道,那孩子其实是士颂和袁术的侧室冯夫人,也就是袁颖儿小妈生的。
只是这种“丑事”,她帮儿子给捂住了,对外就说那孩子是袁颖儿生的。
不然,还不知道要出大多的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