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把他能想到的所有方面都提了出来。
他之所以说得这么详细,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于盗取发明者权益这事,别说是现在这个信息传递慢得像冰期的时代,
就算是在前世那个网络四通八达、法律体系完善的年代,也是屡见不鲜。
金钱能动摇人心啊!
只要有利益存在,总有人会冒险一试。
让朝廷参与进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震慑!
朝廷对于平民百姓和权贵的震慑力是极为强大的。
“掌柜的,您是不是说得太严重了?”
李斯问道。
他已经意识到了工匠的重要,
但是仍然觉得赵安这样有点儿小题大做。
又是让朝廷插手,又是制定专门法律,还要新设部门。
在李斯看来,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事,
应该是像当年统一六国那样的大事件。
为了区区一群工匠,似乎是过分了。
“严重?”
“老李,你的眼光真是窄了点儿。”
“难怪你只能跟着老赵打工,没法自己当老板。”赵安道。
他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挖苦或贬低李斯,
无数事实证明,工匠对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掌柜的别乱说。”
“我对家里的老爷可是忠心耿耿,绝没有其他心思。”李斯连忙解释。
他紧张地看着嬴政。
“别急着表忠心,我只是打个比方。”
“老李,我之前发明的独轮车你觉得怎么样?”赵安紧盯着李斯。
“可谓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好处的好东西,如果全面推广,”
“将会大大减轻农民耕作时的困扰。”李斯坦诚地说。
亲眼见证了尉缭子用以往一半的时间,从巴蜀运回比以前四五次加起来还多的粮食后,
李斯彻底认识到了独轮车的奇妙。
“老李,你知道全天下有多少家庭需要独轮车吗?”
“这里面涉及的财富数额有多么庞大,你算过吗?”赵安提出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
正如薄利多销,滴水成河,
一样东西赚一块钱,一万样、十万样、甚至更多又能赚多少?
而且这些都是生活中必需的物品,
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这……”
李斯一时语塞。
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过,
或者说,他不是没想,只是习惯性地忽略了这个考虑。
不仅是他,就连嬴政和扶苏听了赵安的问题后也都陷入了深思。
之前,他们一直关注的是朝堂、军队和土地等问题,
对金钱的概念极其淡薄。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这个时代商人根本就不受重视。
“一个独轮车就能创造这么大的利润,如果再发明些生活所需的东西,”
“比如改进耕地的工具,发明提升灌溉效率的设备等等,”
“又能赚多少钱呢?”赵安再次提问。
他现在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恶魔,
不停发问,勾起了嬴政三人的兴趣。
“兄长,真如你所说,”
“能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吗?”扶苏咽了咽口水。
他已经被赵安的话震撼了,
他刚才尝试估算了一下这笔钱的总数,
但没多久就放弃了,
这个数字实在太庞大,根本算不出来。
赵安点点头:“当然可以,”
“而且带来的财富将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我刚才说的让全国的工匠到咸阳评级,按不同等级发俸禄,”
“这些所带来的钱完全可以填补上,”
“甚至其他方面的开销也能补足。”
“商业带来的财富,将远超农业。”
“我称它为商业税!”赵安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他讲的看似复杂繁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品味,完全可以很简单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掌柜的话让我想起了齐国,”
“齐国的财富当年一直冠绝天下,”
“就是因为当初管仲提出的征收商税的法律,”
“让齐国一下子变得非常富有。”李斯语气凝重地说。
“我大秦自商鞅变法后就开始重农抑商,”
“虽然这样做是为了控制民众,但也确实让我国失去了大量税收,”
“国库经常出现不足的问题。”
“放在当时,这项政策没错,”
“为我们秦国保住了大量人口,并确保了军队充足的粮草,”
“但现在,这项政策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嬴政感慨地说。
和赵安交谈越多,嬴政发现问题就越多。
眼前繁荣的大秦,遮住了嬴政、李斯等人的眼睛,
让他们沉醉其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背后潜藏的危机。
如果不是偶然遇见赵安,经过多次交谈,
这些问题恐怕根本不会被发现。
“没有任何改革能适合百年后的世界,”
“只有不断进步,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应的变革,”
“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永远繁荣!”赵安淡淡地说。
他的这番话,其实已经超脱了时代。
现在的世界,甚至更早的春秋战国,讲究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倡导改革的人常常不得善终的原因。在那些权贵眼中,
祖宗之法是他们利益的根基。
“掌柜的话很有道理,但要做到太难了。”
“如果每一代君王都是明君,就像我大秦前几代那样,或许还有可能。”
“如果是昏君、暴君,绝对办不到。”嬴政也很感慨。
随后,他又说:“不说这些了,”
“掌柜的还有其他想法吗?一起说出来,让我们开阔眼界。”
“今天咱们一定要聊个痛快。”
嬴政笑了。
“当然有,不过得等我整理一下思绪,”
“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太多想法。”赵安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