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马士英直言不忿,刘泽清也站了出来,也愤恨道:“陛下,左良玉拥兵自重,要挟钱粮,似有谋反之意。”
“闯贼大军围京师之时,左良玉就不接勤王圣旨。今儿恬不知耻,还敢要钱要粮。他这脸,真不害臊。”
“要我说,左良玉百万大军,完全就是个笑话,他是把武昌所有男丁,都算兵了吧?”
刘泽清为平东伯,又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还任着河南巡抚,一点不惧左良玉,出言都是直呼其名。
“陛下,末将认为,重庆之战,可暂缓。”
“我大军留守襄阳,再集结南京、应天、江西、浙江、广东军队,进入重镇九江。”
“两军同时出击,一举围住武昌,先收了宁南王的兵权再说。”
李性忠出列言道,他这是,把左良玉当做了要谋逆的奸臣,还给出了具体的战略战术。
李忠也愤怒出列:“陛下,宁南王在闯贼围京师之时、在陛下攻打襄阳、樊城之时,一兵不派、一劲不使。”
“又在陛下挥师入蜀之时,腆着脸向陛下索要钱粮。他这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末将赞同先围武昌,收拾了宁南王,免了后顾之忧,再灭张献忠不迟。”
......
紧跟着,王辅臣、陈之礼、马科......一众文臣武将,以及新归顺的袁宗第、白旺六员大将,也都支持暂缓入蜀,先对武昌用兵。
跟左良玉关系最为密切的何腾蛟和袁继咸,一时颇为尴尬。
崇祯抬头,看向何腾蛟:“何爱卿,你说说看。”
何腾蛟出列,奏道:“陛下,依臣对宁南王的了解,这些年,宁南王懈怠了。宁南王攻取汉口、武昌之后,安于享乐,不思进取。”
“得到了一些,就更害怕失去一些。尽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害怕被朝臣和陛下猜疑。”
“可要说他有反叛之心,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宁南王绝不敢反。”
袁继咸也出列:“陛下,宁南王确实有罪。可是,他出战最多,有大胜,有大败,可绝没有谋逆之心呐。”
“臣也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宁南王绝不会反。”
何腾蛟、袁继咸两位江南之地的柱石一般的人物,都笃定左良玉不会反,其他将领,一时也不知如何进言。
崇祯看向何庄:“军师,你也说说。”
何庄点点头:“陛下,大明律法,不可违反。实际情形,也不可不考虑。”
“正如巡抚大人、总督大人所言,宁南王确实对朝廷有大功。只不过,这两年,自保之心、狭隘之心,过于重了。”
“臣估计,宁南王号称百万大军,实则,主力不过前五营,精锐,最多有十余万兵马。”
“后五营,不过是投降过来的贼军,或者一些依附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他即使有反叛之心,也无足够的粮草、军饷,决无反叛之实力,也就无反叛之可能。”
“陛下只需发放恩田、不给粮饷,其士卒得恩田,而无粮饷,定然思归家种田,顷刻离散。”
众将眼睛一亮,齐齐看向何庄,都投去了钦佩的目光。
白旺麾下,号称襄阳小张良的陈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乱世,你有多少粮饷,就有多少兵马。你有百万大军,就得筹措百万大军的粮饷。收一些乌合之众,有何用?徒费粮饷尔!
皇帝陛下给恩田,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恩赐。
对于一众无田无地的乌合之众,得了恩田田契,若无饷银可拿,那么,心里头天天想的,可都是自己的恩田,打仗的心思,谁敢有呢?
崇祯笑着,走上前来。
开口道:“何爱卿。”
“臣在。”
“宁南王老骥也,早无当年的雄心壮志,朕入川,兵精将猛,无须武昌军。”
“立即统计楚王、湘王、襄王的土地田亩,全部作为恩田,赏赐宁南王麾下将士。”
何腾蛟有些犹豫:“陛下,楚王的土地田亩,或被宁南王麾下将官瓜分,该如何处之?”
崇祯冷冷一笑,眼神中,透出了帝王独有的杀气。
“李明睿。”
“臣在。”
“立即发一道圣旨,晓谕全军。”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灭门藩王之田地,乃皇家之田地,亦属大明之田地,也属朕之田地,更属于大明将士之田地。”
“这些藩王之田,是朕预备赏赐将士们的恩田,任何人,不可私占之。先前如有侵占,当速速退还,朕不追究。若胆敢不退还,一律以谋逆论处,大明将士,均可讨伐之。”
“臣遵旨......”
李明睿大声领旨。
崇祯此谕旨一出,在场众将,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跟崇祯皇帝的心,贴得更近了。
他们跟崇祯皇帝,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些个藩王的土地、大明王朝肥沃的土地,是大明所有将士的土地。谁要敢夺走它、贪污它,谁就是大明将士共同的敌人。
......
当夜,众将各自回营,崇祯留下何腾蛟和袁继咸,继续商议武昌之事。
“何爱卿,武昌楚王的田地,被武将占据几何?”
“陛下,宁南王为笼络将士,几乎都被瓜分完了。”何腾蛟也很是无奈,力不从心。
“陛下,臣愿先入武昌,对宁南王晓之以理,令其约束武将,将楚王田地,全数退出。”总督袁继咸,急忙请命。
他这是,要身入虎穴,夺得虎子。
“陛下,臣愿以身家性命保宁南王,更愿同袁总督一起,只身入武昌。此事若不济,臣甘当军法。”
崇祯点点头,深受感动。
笑笑:“何爱卿,袁爱卿,朕之忠臣也。”
“乱世,将士们做点出格之事,无妨,朕不计较,不放心上。”
“现在,朕有的是银元,几年、十几年也花不完的银元。朕绝不让两位爱卿,冒险入虎穴,光逞口舌之强。”
“朕决定,以钱赎地。也给武昌武将,一个大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