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平五年春
天地间似被一只无形巨手笼罩,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这股肃杀之气,自中原大地一路蔓延至边陲荒漠,所到之处,战火熊熊,杀戮不断。
劫气如乌云蔽日,将众生笼罩其中,众人皆如蝼蚁,在这乱世中苦苦挣扎,生死难料。
自与漠北三部结盟之后,曹鲲凭借着漠北三部的鼎力支持,于达瀚尔河畔挥毫泼墨,筑起了一座巍峨壮观的云中城。
此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草原之上。
其规模宏大无比,能容纳五百万人在此生活,城中街道纵横交错,犹如棋盘上的经纬线,屋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的财货,蜀地的丝绸如云霞般绚烂,江南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西北的镔铁闪烁着寒光,南方的稻米颗粒饱满,西域的珠宝璀璨夺目,北地的毛皮柔软厚实,东瀛的女奴眉眼含情,极西的黑奴身形健硕。
只要给钱,在这云中城什么都卖,商业无比昌盛。
无数的商人如飞蛾扑火般纷纷前来,就连那北戎王庭的贵族,也抵挡不住这繁华的诱惑,纷纷来到城中做生意。
乙稚邪日思夜想都是统一草原,建立无上霸业。
他屡次派兵讨伐漠北,却屡屡受挫,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反观曹鲲,却在云中城大肆敛财,混得风生水起。
那云中城的繁华,那堆积如山的财富,都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乙稚邪的心。
他岂能甘心,心中的怒火如火山般喷发,盛怒之下,决定派出大军攻打云中城,誓要将这颗眼中钉拔除。
然而,谁能想到,北戎军队刚走了一半,便遭遇了魏军的伏击。
魏军仿佛早已洞悉了他们的行军路线,提前设下了天罗地网。
北戎军队猝不及防,如同惊弓之鸟,在魏军铁骑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贵族们,此刻带头逃跑,士兵们更是毫无战意,纷纷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三百万大军,本应是威震草原的雄师,却寸功未立,便崩溃四散,如同一盘散沙,被魏军轻易地击溃。
乙稚邪得知消息后,雷霆震怒,一番调查后,真相大白。
原来是北戎王庭的贵族们,担心自己在城中的生意受损,竟提前通知了在云中城经商的家人撤离。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却将整个北戎的命运抛诸脑后。
正是他们的自私自利,泄露了军情,让魏军有了可乘之机,提前设下埋伏,只等北戎军队自投罗网。
乙稚邪大怒之下,血洗王庭,无数贵族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王庭的每一寸土地。
惨叫声、哀嚎声,在王庭上空回荡,仿佛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改变战败的事实。
失败的阴影,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想要再次发兵,攻打云中城,却遭到了大量贵族的反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贵族颤巍巍地站出来:“大单于,如今久经战事,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他们征战四方,身心俱疲,连番大战下来,军队无力再战啊,若强行出兵,恐怕只会让北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一位贵族附和道:“是啊,大单于,将士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如今他们渴望的是和家人团聚,是安宁,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
乙稚邪心中愤怒难平,强行出兵的命令一发出去,大量青壮逃离王庭,贵族们也是怨声载道。
正在这时,曹鲲的使者公孙仪来到了王庭。
公孙仪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身着华丽的服饰,宛如一位翩翩公子。
他神情从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大殿,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
他向乙稚邪行了一礼,神态从容道:“大单于,如今战火纷飞,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草原牧民,皆是苦不堪言,我家王上深知和平之珍贵,希望双方罢兵休战,还草原一个太平,让牧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享受安宁的生活,让孩子们能够无忧无虑地长大。”
乙稚邪冷冷地看着公孙仪,:“罢兵休战?说得倒是轻巧!尔等在草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戎族儿郎的鲜血不能白流!”
公孙仪不慌不忙地说道:“大单于,战争不是我魏国挑起的,而是贵邦失信在先,若贵邦能够遵守承诺,与魏国和平相处,又怎会引发这场战争?如果贵邦执迷不悟,不愿和解,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破坏。”
“恐怕最终会落得两败俱伤,让其他势力坐收渔翁之利,我家王上愿意与大单于和谈,双方撤兵,互不侵犯,榷场互市,休养生息,这是何等的胸怀,合则两利,战则俱伤,还望大单于不要自误。”
乙稚邪恼羞成怒,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恨不得一刀劈了公孙仪。
可他也知道,眼下的形势不容乐观。
如今王庭内忧外患,漠北战事胶灼,若继续与曹鲲交战,恐怕真的会两败俱伤。
而那些王庭的贵族们早就收了好处,纷纷极力劝说。
一位贵族上前说道:“大单于,魏国使者所言极是,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灾难,和平才是子民的期盼,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与魏国和谈。”
一位贵族说道:“大单于连年征战,将士疲惫,不如先与魏国和谈,休养生息。”
一位贵族哭诉:“不能再打了,我的七个儿子都死了,再打下去我就要绝后了,大单于,求您了!停战吧!”
一位贵族接着说道:“榷场互市对我们北戎有好处,我们需要粮食,需要铁器,需要大量的布匹和草药,只有与魏国和谈,我们才能得到这些东西,让北戎繁荣起来。”
在大量贵族的劝说下,乙稚邪强压下怒火,咬牙切齿道:“好,本单于答应与曹鲲和谈!”
公孙仪大喜:“大单于英明!双方和谈之后,草原必然欣欣向荣。”
数日后,双方在云中城开始了和谈。
云中城的大殿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双方代表分坐两侧,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试探。
就停战时间、互市地点、贸易规则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魏国一方坚持要求北戎先撤兵,以确保云中城的安全,而北戎担心魏国会在他们撤兵后出尔反尔,要求双方同时撤兵。
在贸易方面,双方对商品的种类、价格、税收等问题也产生了分歧。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
但为了双方利益,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公孙仪站了出来:“各位,和谈是为了双方的和解与合作,而不是为了争吵和对抗,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相互理解,相互让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在他的劝说下,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
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
双方撤兵,互不侵犯,设立榷场,互市贸易。
和谈之后,云中城更加繁华了。
北戎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为北戎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中原的食盐、香料、丝绸、茶叶、铁器也大量流入北戎,商贾穿梭于两地之间,只要跑一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云中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北戎的牧民和中原的商人亲切地交谈着,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孩子们在街道上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城市,仿佛战争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