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恶劣的模拟环境外,还有一片大棚区域,里面有土壤和绿色的植被。
“这个基地主要是模拟部分环境,特别是模拟在没有地面指挥的时候,依靠这些机器本身的计算能力来完成预定的任务和自我修复工作。”
“准备好了吗?”陈尘问向身边这位叫做陆丘的中年人,一个跟随冯天齐来到红星,主攻太空环境模拟的技术专家。
“陈总,现在我们完成第一阶段的测试肯定没问题。”
“那就开始吧。”
陈尘的命令刚下,一个装有机械臂的轮式太空车就将一个井盖状的物品放在模拟的地面上,然后自行离开。
随着一声爆炸声传来,地面也发出轻微的震动,而那辆太空车重新回到爆炸的地方,对地面进行修整,同时一个设备,伸进被炸开的洞口中。
半个小时后,一台更大的运输车在液压设备的帮助下,一个集装箱大小的模块放置在刚刚打出的洞口上,将其盖的严严实实。
随着模块自行展开,一个个的设备开始出现,机械臂也开始进行辅助安装,洞口中开始被灌入一种液体。
“陈总,材料实验室拿出的这种材料,简直就是天然的太空建筑材料,液体状态下仅需一个小时,就能比冰冷的太空环境凝固到比混凝土还要坚硬,十分适合我们月球基地的地基。”
“并且这个模块在被放置后,还能自主探测地基深度和土壤岩层的情况,加上软管辅助延伸,能保证地基的稳固。”
陆丘在一旁介绍着,虽然这些实验的推进,动不动就是按小时来算的,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觉得烦躁,也不觉得慢。
这可是模拟的月球环境,这种速度其实已经很快了。
再者说,男人嘛,懂的都懂,不会因为你是万亿身家或是高级工程师就改变天性,在路边看挖掘机挖土都能站着看半天的男人们,怎么可能对这种实验感到烦躁。
运输车自动驾驶着运输各种物资,或者是身体上装载各种设备,去收集月球表面的才能,还有一个像是蜘蛛一般的机器人,身上数个机械臂在同时进行不同的操作。
或是拆卸,或是装载,或是测量,或是焊接,被红星玩了近十年的机械臂技术,这回是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哪里不会点哪里。
模块在被有条不紊的安装,自检,检查气密性,然后下一个部件组装,这群机器人就像是在搭建积木一样,去搭建一个月球基地。
与此同时,旁边还有一套设备,正在通过一个高温设备源源不断的“打印”出各种形状的“砖块”,这正是月球基地项目中核心设备之一。
原理也很简单,收集太阳辐射,从而产生高温,将月壤直接融化,然后用特殊的“3d打印机”打印出想要的“砖块”。
这样就可以做到就地取材,而不是说动用大量的燃料从地球运送。
在月球上也盖上五间大瓦房。
“陈总,这里部分环境可能需要借助哈工大的那套空间地面模拟装置,他们能做到350度以上的温差和真空环境。”
“这部分我会和陈云河那老头沟通的。”
陆丘在陈尘身边讲解整个项目,实验环节中进行到重要节点还会有这个环节的负责人亲自来给陈某人做解说。
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力学,土木,化学等等,涵盖了几乎所有红星工程方面的技术专家。
别看这些机器人做的事情简单,但其中任何一个零件的设计都要有诸多考量,截止到目前这个项目几乎牵扯了红星2000多名各种工程师。
这还是有算力中心帮助下的情况。
如果没有算力中心的模型,恐怕陈尘也无法调动足够的工程师资源到这个项目中,哪怕是能调动,也养不起。
等到吃完午饭到下午时间,这个基地模块就已经在模拟场地中成为一个形似蔬菜大棚般的建筑。
“根据规划,我们的第一基地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核心基地和两个附属基地,核心基地是我们整个月球季度的中枢,也是控住中心,控制着各类工业机器人,为宇航员提供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开展科研项目。”
“附属基地目前规划为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刚刚我们实验的就是农业实验基地。”
“具体的科研项目是由yuan老的学生,农安瑞先生负责。”
“农先生呢?”陈尘环顾一圈,并没有见到陆丘口中的人,正常来说讲解这个农业项目应该是他来的。
“那个,针对太空农业的特殊情况,农先生在和进行过月球背面微型农场的实验团队进行交流。”
陈尘这才恍然大悟,华夏农科院培育的一些种子,像土豆,棉花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球培育的实验,也正式拉开了太空农业的序幕。
红星,其实也是走在前人留下的路上。
“按照农先生的规划,我们能够拿到一批天宫空间站实验的种子,后续他们会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抢先研发。”
项目人员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讲解,陈尘也是频频点头,红星的太空项目加速,可不止是说说而已。
新建的两个应龙算力节点,就在这座城市,所提供的算力能让所有参与太空项目的小组尽情使用。
而且所有人对未来也都充满信心,最典型的是就和华夏天宫的合作,当农安瑞代表红星找到华夏空间站合作项目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刁难,也不是条件。
而是欢迎!
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等到一切都检查实验结束,各项数据也都收集完毕,并且还有新的问题,规划被总结出来的时候,早已是一个月以后。
这些天来,陈某人哪怕是在航空航天部门基地,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开会。
还不是那种领导讲话似的今天我说一点,今天我说两点,三点,最后总结一下,而是每次都需要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核心会议。
有火箭项目的保密会议,有静海先锋项目的研究会议,还有公司内的半导体会议……
人,只要到了某些位置,也会变得身不由己,况且红星的团队早已不是一两个,数十个,而是成百上千个。
一些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让陈某人也是不得不是慎之又慎。
10月份,第二次的火箭发射任务准备完毕,陈尘再次来到港城火箭发射基地。
而这次的火箭,则是正儿八经的是由红星火箭生产基地生产的。
从工业的角度来说,汽车,飞机,轮船,火箭,都一样。
汽车要在总装车间里进行总装,而火箭也要在总装车间里进行总装, 无非是要求更高。
整理浑身的毛发,洗澡,检查消杀,换衣服再次消杀后,陈尘与一众教授,博导,研究僧们进入到红星科技火箭总装中心。
冯天齐指着车间里一个还在工作的年轻人说道,“那是我带过的一个学生,7年前从华夏某大学火箭专业毕业,去霉国深造的时候我带了他一段时间。”
“小夏性子太直,不适合在单位里晋升,我回来后就请胡所长把他从原本单位调了过来,成为了咱红星的一个工艺员。”
冯天齐特意给陈尘说起这个人,其实心里也是有一点私心在的,这个学生是他曾经很看好的,甚至想亲自带他在霉国继续学习,好继承自己的衣钵。
但是他有强烈的****,学习阶段完成后就选择回到华夏,参与进火箭项目之中。
今天和陈尘说,就是想让陈某人重点关注一下他。
毕竟夏元龙作为一个火箭工艺员,不仅要了解火箭的设计,还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工艺,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设计师提供图纸后,按照设计要求写出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的装配。
第一步先装什么,第二步装什么,安装孔位的螺丝,多大力矩,这些繁琐的项目都要整理的明明白白,好让总装的师傅们在看到流程文件后,直接就能操作。
等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基础,就可以成为一名火箭设计工程师了。
陈尘对夏元龙这个名字加深了一下印象,而一旁的苏飞鹏则是十分懂事的将这个夏元龙的信息重点记录。
陈尘接受这种老带新的情况,但同时他也在默默的防备着红星集团内部的“学阀”产生。
在总装和总装测试验收完毕后,火箭才会被装载,运输到发射场地。
“陈总,红星的软件开发实力,这次我算是真的见识到了。”看着火箭在被装载,一旁的胡永年是由衷的感叹。
当初为了满足测试火箭的需求,被调来打零工的红星软件开发工程师,依靠着应龙和自身,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开发出一套用于测试火箭设计的工业软件。
“只要我们这次能发射成功,我们或许是蓝星上第一家掌握虚拟实验和实际研发结合的公司,虚拟设计,虚拟测试,模块化安装,发射,仅需四个环节就能制造出成熟的火箭。”
“时代的发展太快了,如果我再在霉国几年,恐怕也会彻底落后。”冯天齐也在一旁感叹一句。
不过这些在陈尘看来都是水到渠成,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为了给自家航空航天项目加速,内部可以说是对这个项目组开启全部绿灯。
新建的两个算力中心节点和超算,份额全部归属这个项目组,半导体部门随时听候指令专门定制芯片和架构,软件工厂部门对这个项目所有的软件需求是有求必应。
其他部门的核心技术,也都要无条件对航空航天项目共享。
在这种整个集团都在为一个项目服务的时候,有这种进度,难道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