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渡口的大学生有自发的,但大部分都是拿钱办事的。
在鲍玉港的安排下,几万份翻译原稿就这样出现在了港岛市民的手中。
霍正英得悉了鲍玉港的做法,也是有样学样,在前一天晚上就安排人复印了抄件,然后找到手底下的潮州帮。
霍正英是跑船发家的,在码头港口,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他家吃饭。
这点事情安排下去,近千人闻风而动。
这些人出现在街道口,穿着精神整齐,一份份抄件从他们手上发了出去。
一边说着,还一边叫囔着口号:
“港岛首富登上时代封面,大谈中国复兴论,民族崛起就在今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让不少从他们身边走过的人都感到了好奇。
因为港英政府禁令的缘故,除了昨天有多家报社集体报道邵维鼎出现在了时代封面之外,具体的内容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报纸敢报道。
而《时代周刊》又是英文杂志,只在特定地方发行。
港岛五百万人,能买到,或者说有渠道看到的人可能也就几千人。
这个比例实在是太低,所以很多人都好奇《时代周刊》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此刻听到有人宣传叫嚷,立刻就有人主动围了上去。
黄祖强就是其中之一。
从去年年末开始,他以黄易这个笔名参加《朝阳日报》的小说征文,正式开始写作。
《破碎虚空》在1982年年初已经完结。
目前他正在创作一本以明初为背景的小说,融合了战争与朝堂等多种元素,全然迥异于当下武侠小说的江湖情爱。
这本书被他命名为《翻云覆雨》。
对于这部书,黄易看的极重,还没落笔。
他便已经为这本书设置了三大巅峰战力四大主角五大名器十大美女黑榜十雄的百万字框架。
可谓是野心勃勃。
本来在上班的路上,他还在脑子里构思小说情节。
但听到“邵维鼎”和“中国复兴”这些字眼,不由自主的让他停下了脚步。
他是一名喜欢传统文化的国学爱好者,对于国家是很认可的,更清楚中国历史曾经的辉煌与繁荣。
哪怕经历过百年屈辱,他也一直自信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再次崛起。
但是很明显,这个观点和当下主流观念并不相符。
在当下大多数港岛人眼中,内地就是个穷地方,经济发展困难,比不上港岛。
是个需要救济的穷亲戚。
“多少钱,能给我一份吗?”
黄易主动上前,他很好奇邵维鼎,这个近几年他听的名字最多的人,会说出什么新鲜的观点。
发传单的古惑仔,穿着一身花衬衫,但对待眼下这些传单,却并没有任何敷衍的态度。
身为社会底层的他,比谁都清楚邵维鼎给港岛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他虽然是混社会的,但是他的大哥,二姐可都在斯沃琪的手表工厂和屈臣氏的门店工作。
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改善。
哪怕是他自己,近一年来因为游客的增多,他拿到的油水也变多了。
所以每一份传单抄件他都发的很认真,看见黄易,他先是打量了一眼,便将手里的抄件递了过去。
“老兄,传单不要钱,免费给大家看。”
后面半句话,他特地加大了声音。
本来因为顾忌古惑仔的一些人,听到免费二字,也纷纷凑了上来。
不一会儿,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口便挤满了人。
黄易拿着“传单”,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便立刻着眼于上面的内容。
说是“传单”因为它就只有一张纸,黄易粗略一扫大概就一千字的模样。
除了片尾介绍邵维鼎生平履历以及重要成就之外,大部分内容还是关于访谈。
但他的目光,立刻就被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所吸引。
“中国,绝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伴随着文字,他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声音很小,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但是他的脑中的声音却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深圳的变化、王朝周期律、对于未来的预测、民族内核.......
短短几百字,道尽了他心中所想。
他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环视周围一圈,街道上竟然有一大半人都在低头看着手上的传单,沉默不语却一个个都聚精会神,认真地看着。
快走了几步,他要找人倾诉。
今天是周六,他不是去上班的,而是和同行交流写作的。
可当下,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将手上的这份“传单”分享给他们看。
很快,他来到了公馆门口。
作为全港作家的集会场所,这里也是温瑞安暂时租住的地方。
温瑞安比黄易要小两岁,今年才28岁的他,却已然有着十余年的创作经验。
16岁时便以《四大名捕》名动整个华人圈,可谓是天才作者。
只不过受限于大马对于华人的打压,大学时代他是在湾岛度过的。
由于从小他就爱结社交友。
1976年,温瑞安来到湾岛后便以“复兴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在湾岛创办神州诗社。
为倡导文武同习,诗社所在的地方命名为“试剑山庄”,谈诗论文之余,一众人等也练拳习武,连笔名都取作“剑雄”、“轻燕”、“扫月”等,数百位会员遍布全台,且有严明纪律,一声令下,数百人能够连夜从全台各地迅速汇集试剑山庄。
但声势浩大之下,便容易引来当局关注。
1980年湾岛警方从温瑞安诗社处,搜出了来自内地文人的诗文,以及一些云南白药,便以“为匪宣传”的名义,将他驱逐出境。
在驱逐之前,他就已经被关押了足足三个月之久。
拒不认罪之下,才被驱逐出境。
由此,在去年温瑞安来到了港岛。
在众多同行好友的帮助下,他暂时主在了这里。
正逢《朝阳日报》征文,温瑞安以“温晚”的笔名开始写文,赚取生活费。
作为第一届“武侠征文”的翘楚,黄易与温瑞安由此结识。
而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一人与他们相熟。
那便是黄鹰,也是此刻港岛文坛的老大哥。
《天蚕变》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极其擅长悬疑诡秘元素。
明年暑期档有一部他编剧的电影要上映,名字叫《僵尸先生》。
同是中华文化的信仰者,他们三人自然是相见恨晚,短短几个月便有了深厚的情谊。
进了门,黄易便匆匆上了温瑞安的房间,敲开门后。
他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传单”递了过去。
“温老弟,黄大哥,你们看看这个。”
(抱歉,这段时间一直在备考,29号才考完,算是松了一口气。下个月更新我尽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