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章

俞大猷

片刻之后,俞大猷进来了,说道:“末将拜见大人。”

胡宗宪说道:“俞老将军请坐。将军此次有什么可以教我?”

俞大猷说道:“大人。自出兵乍浦以来,前后数战皆败,顿兵于此,士气低落,乃是兵家之大忌。末将以为,当整兵出战。”

胡宗宪说道:“老将军不会不知道,而今开战,胜负之数,尚未可知。眼前,不过是徐海,陈东之流,汪直本部可没有在这里。一旦大败,不,即便是惨胜。我们又拿什么对付汪直的。”

“还请将军少安毋躁。等待时机。”

俞大猷说道:“大人,我知道大人一定在筹备什么。这不是末将可以知道的。末将也就不问了。只是军中情绪的确不好,如果下去,时间越长,士气就越低落,恐怕到时候大军的战力也会严重受损,臣以为不管怎么样,都要打。哪怕小打也必须打下去。而且,倭寇远道而来,虽有不肖之辈从之,但为数不多。大多是海上积年老贼。杀一个少一个,而我军背靠朝廷,只要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壮丁,以战练兵,并消耗对手,当大人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雷霆一击。必能大胜。”

这就是两个人的思路不一样了。

胡宗宪是文官。他没有从军队基层之中走动过,打起仗来,带着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军事的看法,就是奇谋妙策。比如离间倭寇,各种手法,不能说不巧妙。

只是似乎在他眼中,军队就是从来打扫战场的。与敌人硬拼实在是太笨了。

但是在军人眼中,从俞大猷这个从百户做起,身经百战,打过安南。平过匪乱的老将眼中,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什么觉得眼前的茬子硬,就不打。那以后遇见什么都不要打便是了。

俞大猷虽然也觉得眼前的战事棘手,但是一个基本原则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从不避战。

有全胜的把握要打,没有全胜的把握也要打,即便把握不大,事到临头就不打了吗?

而且俞大猷说得也是真的。

数次败仗之后,胡宗宪觉得损失太大,没有胜算,就叫停了。双方对峙。在胡宗宪看来,这是一个很合理地安排,但是士卒怎么想?

士卒只会想,我们不是倭寇的对手。

其实,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大部分江南军队,都不是倭寇的对手,特别是成建制的真倭。在数十年后的朝鲜战场之上,有两只军队让对方都印象深刻,一只是李如松辽东铁骑,那是真硬,李如松在碧蹄馆,在日本人包围之下,打得数倍日本人都狼狈不堪,号称击退明人十万铁骑,但是实际上,辽东铁骑只有一万多人而已。

另外一支就是萨摩藩岛津家了。被明军称为鬼石曼子,几乎是日军最后一支撤出朝鲜的。

而这些外来的倭寇,大多少数流浪武士,这些人只是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而已,真正强大的其实是南九州一些大名家派出的军队,而别的倭寇背后是谁,还不得而知,但是陈东背后是萨摩藩岛津家,已经是实锤了。

从这一点看,陈东所部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陈东麾下真倭数量也不多,但是胡宗宪麾下有数员猛将,依然不敢硬攻的原因。

但是事实是事实,但绝对不能让士卒们这样想。强弱之势,从来不是绝对的。否则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事就从来没有了。但是绝对不能让全军上下都有,对方很强,我们打不过这种想法。这样的话,就不想什么打仗了,绝对打不赢的。

俞大猷的建议有些残酷,就是拼消耗。

其实,古代战场上虽然说不经训练将士卒推上战场,是对士卒的不负责任,但是真要说起来,大部分士卒也是不需要多少技能训练的,要想训练一个精锐无比的甲士,非三年的训练不可。这才能让这个士卒适应战场上所有环境。但是如果让一个士卒上战场发挥作用,却不必如此麻烦。只需训练一段时间,就能上战场,只要能在地一场战事中活下来,接下来很快就变成了精锐了。

这也是俞大猷提出的练胆理论。在冷兵器战场上,能习惯厮杀,有胆气厮杀,甚至比一些如何使用兵器的技巧要重要别的多。

而倭寇横行江南,不知道制造了多少杀戮。有无数人想要报仇雪恨,这些人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对倭寇有刻骨的仇恨,只需稍稍训练将他们推上战场,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就是俞大猷提出这个建议的核心。

虽然很残酷,但是总比人,静坐对峙,看着倭寇在那边清点劫掠来的物资,甚至还跃跃欲试想要分兵劫掠,而他们这些朝廷经制之兵,只能眼巴巴看着要好吧。

胡宗宪忍不住苦笑一声。

其实很多事情,哪里有俞大猷想得那么简单。

江南缺兵吗?

从账面上来看,肯定不缺的。但是大部分江南军队,都是不能打的。胡宗宪不想招募新军吗?想。但是这意味着对现有体制的破坏,这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

别的不说,胡宗宪也要担心徐阶那边盯着他。看他这样做,说不定那边弹章就上了。

毕竟,赵文华在江南大杀四方,将徐阶的人一个个挑落马下,真是好威风,好煞气。但是这也让徐阶记住了赵文华与赵文华的提携的胡宗宪。

胡宗宪非常明白,他而今有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招募新兵这一件事情,他是默许的。一般都是挂在某个将领名下的。比如俞大猷所部一直在扩充之中,后来的戚继光部,都得到了胡宗宪的支持。

但是那是后话了,那时候的胡宗宪坐稳总督六省的地位,甚至有人说,天下一日不可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不管是真是假,政治地位已经到了这个地位,胡宗宪很多不太符合大明法度的事情就能做了。

而不是现在,就大规模招募新军。

其中原委,胡宗宪不好说给俞大猷听,毕竟俞大猷脾气可没有戚继光那么圆滑。说不定俞大猷听了,会有什么反应。

胡宗宪说道:“老将军的意见,我会好好考虑了。只是此事关隘甚大。需要细细思量。不过,请俞老将军放心,十日之内,十日之内,必定发起对倭寇的总攻。你回去安心等待便是了。”

俞大猷深深地看了一眼胡宗宪,心中转过几个念头,想知道胡宗宪暗地里做了什么,居然如此笃定十日后进攻,会是一场大胜。但是想来想去,还是相信胡宗宪。

在张经死后,赵文华在很多是都依靠胡宗宪的能力。胡宗宪很多时候都是代替赵文华行驶权力的。

所以,在张经离职之后的混乱,听到张经死讯之后各部的不安。以及到现在重整旗鼓,将倭寇逼在一处,都是胡宗宪东奔西走,一点点地做出来的。

胡宗宪在军中,还是有一定的威信的。

俞大猷还是比较相信胡宗宪的。见胡宗宪这样说,他说道:“那我这就回去,等待大人命令。”

胡宗宪正要起身送俞大猷离开,忽然听闻外面一阵喧哗。胡宗宪顿时大怒,说道:“怎么回事?”

胡宗宪一掀帘子出来,却见一个骑士,带着数名随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分耀武扬威闯了进来。见胡宗宪出来,这才翻身下马,并没有下跪,而是行了一个军礼,说道:“这位大人可是胡宗宪胡大人?”

CC读书推荐阅读:超凡农民大明最强皇太子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封州王大明流匪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玄武裂天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医妃惊世三国小术士邪王追妻雷武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大明之最逍遥太子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在下崇祯千宋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暗夜风声邪龙狂兵在异界开医院没有那么难吧寒门探花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美漫丧钟超神特种兵王冠绝新汉朝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重生之战神吕布中兴之主南宋之霹雳风云红楼之挽天倾明末:边军不退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江海潜寻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带着仓库去三国交锋越战的血世子世无双首辅家的傻儿子带着基地回大唐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
CC读书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