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反客为主
就在周梦臣从西山运河回来。来到家中。还不等坐定。徐渭就匆匆来见他。徐渭屏退左右,对周梦臣说道:“刚刚我通过锦衣卫经历沈炼,得到一个消息,一队鞑子使臣,已经从宣府入关了。正在来京师的路上。说是要议和?”
周梦臣心中咯噔一声,说道:“确定是新爱的使臣吗?”
徐渭说道:“如此大事,我又怎么不打听清楚?断断是不会有错的。而且这个消息也瞒不过人。而今内阁六部都知道了,再过一两日,恐怕北京城中妇孺皆知了。”
周梦臣听了,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好。”
周梦臣最担心的是,朝廷在政策上限定了他自由发挥的权力,也就是在此战之后,除非鞑子南下,周梦臣主动进攻鞑子,就是擅启边事。这已经够麻烦了。不过在周梦臣想来,不是没有办法的。不过是一时间没有办法而已。
无他,大明多年与鞑子打打停停。即便大明这边想要太平,鞑子就想了?未必,周梦臣将来总是会找到机会的。
但是而今鞑子居然想要议和。
一旦和议达成,以周梦臣对大明朝廷的了解,维护这个和议就会成为大局。周梦臣根本不可能再动兵。
周梦臣问道:“具体议和的条件,你知道吗?”
徐渭说道:“这个不清楚。只是想来鞑子败得这么惨。不会开什么不可能的条件。”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这如何是好啊?”
徐渭作为周梦臣的谋主,这一段时间没有参与到周梦臣与朝廷重臣的交涉中,也是因为徐渭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幕僚。很多场合,他是没有资格待一边的。比如周梦臣与丰城侯的密谈。
不过,周梦臣对徐渭也算信任,他内心之中谋算想法,从来没有向徐渭隐瞒过。当然了,有些事情,没有告诉徐渭。不是有意隐瞒徐渭,还是觉得徐渭不大理解。比如关于气学的一些事情。
毕竟徐渭是江南人,在心学的熏陶下长大的。
徐渭说道:“大人,我在路上,也在想这一件事情。想来想去,我想到一着险棋。”
周梦臣说道:“说来听听。”
徐渭说道:“反客为主。”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如何反客为主?”
徐渭说道:“大人进京以来处处不利,到底都有掣肘之处,无非是大人的想法,不入朝廷诸公之心。而议和这一件事情。大人以为朝廷诸公做如何想?”
周梦臣微微苦笑,说道:“举双手赞同,甚至以封贡之事,为大功。”
这一点就不用周梦臣猜,历史上张居正与高拱这个组合在隆庆年间一项功劳就是封贡。与俺答部达成了和平。从此边关有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
周梦臣不是说封贡不好,只是而今有余力为之。而今不做,不过遗患于后世。
清之初生,也就是横扫漠南,得了漠南蒙古之力,才逐渐壮大起来的。如果而今大明占据了漠南蒙古一部分,即便将来还有清朝。清朝在草原上的扩张,就必须与大明硬打几仗,而不是轻取林丹汗了。
而今朝廷上的诸公,更是因循守旧。严嵩与徐阶两人,是比不上张居正与高拱的。所以在这一件事情上,他们更是举双手赞同。甚至不惜将一些在战场上得到的利益放弃。
徐渭说道:“大人英明。这和议是必成的。但是这和议由谁达成,却是很重要的。大人何不争取此事?”
周梦臣一时间吃惊地说道:“我主持和议?”他并没有理清思绪,有些想不明白徐渭想说什么。
徐渭说道:“陛下还是有雄心的,又爱惜羽毛,自然是想要议和的。但不想失了朝廷的体面。所以,大人以战功之故,主持和议之事,想来鞑子也不能在大人手中讨了便宜,这一件事情,陛下并不会反对。”
周梦臣说道:“我如果要争取的话,真有几分能将此事情争取到手中。只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周梦臣是最讨厌议和的人了。此刻要亲手达成和议之事。这事情听起来怎么这么荒谬?
徐渭说道:“大人,这就反客为主。大人想要留在大同,自然有很多不便,但是以主持和议之事留在大同,想来没有人反对。甚至陛下也会允许的。大人请放宽心,和议即便达成,也不是不能撕毁的。”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我大明又不是蕞尔小国,关于国家信义岂能出尔反尔?”
徐渭轻轻一笑,说道:“大人您误会我了。我大明岂能背信弃义,背信弃义的是鞑子无疑。至于为什么就要看大人主持和议的手段了。管子可以不战而下鲁楚,大人何不效仿之。”
“鞑子不愿意反,就逼反。”
徐渭最后一句话,语气很轻,却很坚决。
一瞬间,周梦臣从徐渭身上看出几分毒士的风采。
不过,徐渭这个想法,实在让周梦臣心动。
周梦臣很清楚,不管鞑子议和有多少条件,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谈的,那就谁通贡。毕竟蒙古人经济体系十分薄弱,几乎是依附在大明市场之上的。鞑子经济结构特点让他们不能缺少大明的物资。取物资的办法,要么是战争,要么是贸易。
而大明在经济体系之中的优势,有太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了。
徐渭举的例子,就是管仲对付鲁国与楚国的手段。鲁国多生产丝绸。于是管仲以千金买之,鲁人人人织布,都不种粮食了。结果忽然管仲不要了,鲁国经济顿时崩溃了。对楚国也是同样的手段。高价买楚国的鹿皮,然后一下子不要,让楚国库存大量鹿皮,结果没有粮食。也是哀鸿遍野。
周梦臣心中更有很多经济战的案例。要搞得鞑子不得不用战争解决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
此刻周梦臣顿时豁然开朗。
只要他主持和议,将来负责与鞑子对接。等他觉得大同准备好了,这边一动,就让鞑子不得不起兵南下,到时候是鞑子破盟,与周梦臣毫无关系。周梦臣作为边臣,面对鞑子南下,自然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权力。他不过是在防御战中,一个不小心追得有一点远了,把青城给拿下来。
皇帝知道了,还真拿他怎么样吗?
一想到这里,周梦臣眼睛似乎在发光,嘴角带笑,说道:“徐先生之谋,鬼神难测。估计辛爱将来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我这就进宫。与陛下说这一件事情。”
徐渭说道:“大人您不向陛下服软,你是进不了宫。”
周梦臣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为我写一封奏疏吧,核心就两点,为马芳请封。还有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天下虽大,列国有疆,苟能止干戈,岂在多杀伤?”
如果单单听周梦臣这番话,似乎是周梦臣转向一百八十度,一下子从一个必灭鞑子而后快的大臣,变成了一个和平爱好者。
这就是反客为主。顺势而为,掌控了主动权。剩下的剧本,周梦臣就有足够地发挥空间了。
徐阶更是深明周梦臣之意,二话不说,洋洋洒洒数千言。从白登之役说起起,一直说到朔州之战,一边为马芳诸将请功,特别为马芳请伯爵。另外对鞑子使臣到来这一件事情,发表了意见。表示大明内忧外患,不是大动干戈之时,只是国威不可损,将士的鲜血不可白流,议和可以。但是请朝廷记得当日北京城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