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仁轨来归
时间已过去了七天,所有人都有些焦急,只有李贞很镇定。
李贞知道,这个时候急也没用,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进军路线,以及进入半岛后所要采取的战略战术。
把能想到的困难都想一遍,做好预案。
李贞坐在那里悠闲的吸着烟,程处立就有些等得不耐烦了,口中说道:“殿下,要不咱们现在打过去得了,也别等到十天了,这能急死人。”
李贞吸了一口香烟,轻轻的吐出一个烟圈儿,口中说道:“急什么,要给刘仁轨时间,如果十天之内他没有到,那咱们再出兵不迟。”
“来,吸一根。”李贞将一根中华烟扔给了程处立。
程处立看了一眼李贞,嘿嘿笑道:“殿下,你那点火的东西不错,一下子就着,要不你让我用用?”
“送你了。”
李贞将一个一次性打火机给了程处立。
程处立乐得合不拢嘴,打火机在这个年代只要李贞才有,这可是件宝贝啊。
程处立不断摆弄着打火机,一脸是笑。
“报!”
门外传来一声大叫,随后,一个士兵跑了进来,口中说道:“太子殿下,刘仁轨将军在外求见!”
“什么?刘仁轨来了?”
程处立乐得一蹦多老高。
刘仁轨这一来,也就意味着半岛地区从此将划入李贞的势力范围,从此以后就有了稳定的后方基地,而且刘仁轨手上还有三万精兵,这在战略上对营州有着巨大的意义。
再看李贞,依旧悠闲的吸着香烟,一脸的淡定,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程处立就想,太子殿下真是成长了,遇事沉稳、老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出手却极为狠辣,绝不拖泥带水,这才是君主风范,程处立从小就是李贞的好友,但却也不自觉的对李贞起了敬畏之心。
一根香烟吸完,李贞缓缓站了起来,对程处立说:“处立,咱们一起去迎迎刘仁轨将军。”
当下,李贞带着程处立走出房门,去见刘仁轨……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汉章帝刘炟之后。
刘仁轨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适逢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他无法专心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刘仁轨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到后来,开始以学识渊博而闻名。
在李世民时期,刘仁轨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镇守百济期间,因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刘仁轨与李贞并肩战斗过,向来佩服李贞,不敢有异心,所以当他看到李贞的信,知道李贞到了营州之后,立即快马加鞭向营州而来,终于在第七天赶到了营州。
一见到李贞,刘仁轨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口中说道:“末将来迟,让太子受苦,是我的罪过啊!”
李贞扶起了刘仁轨,口中说道:“将军忠贞之心,天地可鉴,有将军来,大事成矣!”
当下,李贞召集众将,设宴款待刘仁轨,自此,半岛三韩地区全部归入了李贞的治下。
而营州也摆脱了四面处敌的困境,有了巩固的大后方,半岛三韩地区的粮食和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营州。
再加上刘仁轨手上有三万精兵,一同归属了李贞,这极大的增加了营州的实力。
随着半岛地区的收复,李贞松了一口气,这才下令所有人挂孝三天,遥祭李世民和在长安之战中战死的李靖、李绩、苏定芳、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
众将就劝李贞,国不可一日无主,而且李世民死前已传位李贞,李贞当登基继皇帝位。
但是李贞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原因很简单,现在李贞手中兵不过五万,地不过数州,四周都是异族。
没有绝对的实力,称帝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是自娱自乐罢了。
而且称帝之后必然树大招风,引起各地势力的围攻,比如赵王李福,地广兵多,本来一个月前他已竖起大唐的旗号,召告天下,一个月之后,自己将登基为唐朝皇帝,结果天下响应者寥寥,各方势力都不理会。
反倒是吐蕃的禄东赞,听说赵王李福要当唐朝皇帝,立即出动大军三十万进攻河东道,打得赵福割地求和,从此再也不敢再提当皇帝的事情,反而遥认吐蕃赞普为父,愿与吐蕃和好。
文成公主是李福名义上的姐姐,吐蕃赞普自然是李福的姐夫,可是李福竟然认吐蕃赞普为父,卑躬屈膝的丑态让人做呕。
当然,他这样做,禄东赞才放过了李福,全力吸收消化新得到的土地。
还有荆王李元景,称帝之后立即引起蜀王李愔的不满,双方大打出手,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旁淮南道的马周对李元景也是虎视眈眈。
李贞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称帝,虽然名正言顺,但各方的势力谁会屈服于自己?
李元景有房遗爱这个祸害出谋划策,与自己不能两立,赵福要不是因为有奚人和契丹人隔着,怕是早就向自己进攻了。
还有那些异族,知道自己当大唐皇帝,必然倾力来攻,这个皇帝名称虽好,但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反而到处树敌,现在实在是没有必要给自己惹上这个麻烦。
什么时候自己有了这个实力了,再竖起大旗也不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贞决定广积粮,缓称皇,而促使李贞做这个决定的是一个青年文士,此人名叫张柬之,是一名太学生。
对于张柬之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但当李贞听到这个名字时,却如获至宝。
李贞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几十年后,张柬之将成为家喻户晓的宰相,而且还发动了神龙政变,推翻了武泽天的周朝,将武则天赶下了皇位,而张柬之也成为了恢复大唐最大的功臣。
只凭这一点来看,张柬之绝对是一个厉害角色。
只是现在的张柬之还只是一个太学生,不为人所注意,但他却不远万里,经过重重阻碍,从长安来到了营州投奔李贞,只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忠君爱国之心。
而此时的李贞最缺的就是文臣谋士,所以,当李贞听说张柬之这个名字时大喜过望,立即将张柬之提拔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张柬之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能做到如此高位,绝对是破格提拔,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