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情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大选才过去了没多久的样子,竟然就到了颁金节的时候。
之前中秋跟重阳姜莘莘还能待在圆明园里不回宫,但颁金节对满人来说本就是旧历新年,又是先帝孝期过后第一个颁金节,所以乾隆亲自往园子里跑了一趟,请姜莘莘回去过节。
“皇额娘,您回宫过节,总该有太妃们侍奉左右,更何况朕那些兄弟姐妹也都在宫中读书,太妃们想必也是十分想念的。”
乾隆这话说得不错,虽然姜莘莘给皇子公主们争取来每月三天的假期,他们有机会到园子里探望生母,可终究没能生活在一起,不如在宫中的时候每日相见来得畅快。
但宫中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三宫又的确太小,根本装不下圣祖跟先帝的后宫,所以当初乾隆才对太妃们移居畅春园之事答应得那么爽快。
姜莘莘听了乾隆的话,随口说道:“这世上能两头占便宜的事情实在稀少,况且太妃们想要住哪儿,怎么可能由她们决定。”
“不过先帝在位的时候,让成年婚嫁的皇子将年老的生母接出宫去奉养的先例,倒是可以形成惯例,也算是皇帝施恩的手段。”
乾隆很是赞同姜莘莘的提议,“皇额娘说的是。那先帝李常在那边,是否能准许三哥将她接回去奉养了呢?”
姜莘莘很是地看向乾隆,却见他好似只是想到弘时生母的年岁到了,并没有别的意思,便也就事论事:“若是弘时自己请旨,届时你答应了就是。”
乾隆也是这个意思,毕竟他是要施恩于人,可不是白做事的。
可姜莘莘实在不想回宫居住,尤其颁金节在十月里,节日过后天气就很冷了,京城里差不多就要下第一场雪了,就不好再回园子里了,届时差不多又要到来年三四月里才能出宫。
乾隆看得出来姜莘莘十分勉强,只能继续劝:“皇额娘,如今宫中添了两个孕妇,海佳氏的月份大些,年前必定能让您再抱一个孙儿呢。”
姜莘莘想说别说宜修的亲儿子都没了,她不可能有抱上亲孙子的那一天了,就说她一个替代了宜修的外人,哪怕弘晖的亲儿子亲孙子,那跟她关系也不大呀。
但这话不好说,姜莘莘只能勉强道:“本宫回去过年也行,只你要管好你那后宫,别有什么芝麻蒜皮的小事儿,就捅到本宫这个老太后跟前来。”
乾隆被姜莘莘揭了短有些尴尬,他自己也没想到后宫新人居然那么鲁莽,尤其颖贵人跟恪贵人两个,居然大张旗鼓在宫里架起了蒙古包。
他当时还以为是两人的争宠手段呢,看稀罕一样去过两次,也品尝过两人亲手烤制的蒙古烤肉跟蒙古咸奶茶,确实赞过别有风味。
哪知道这颖贵人和恪贵人居然会错意了,还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宫里宣扬他就喜欢那蒙古的风格,就喜欢吃烤肉喝奶茶,传到宗室里,可引来了不少宗室的担忧。
尤其是恒亲王,他亲自求见,说明了如今蒙古对上大清的软弱态度,话里话外都是希望他别浪费了先帝跟姜莘莘创下的大好局面,别对蒙古低头!
乾隆只觉得他可冤枉死了!
他就是单纯觉得后宫嫔妃想尽办法费尽心机为了讨他欢心嘛,怎么也该给个面子,哪知道人家竟然把他的客气当成了真呢。
乾隆在姜莘莘面前无力狡辩,只能认错:“都是朕的错。皇额娘放心,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绝不会出现在您面前。”
姜莘莘要回宫住一段时间,这行李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收拾好的,乾隆也不走了,直接陪着姜莘莘住在圆明园里等着,这就让原本还想过来说点儿事情的敬贵太妃感觉有些难办了。
没办法,敬贵太妃就只能趁着剪秋出门办事儿的功夫,将人拦下了。
等剪秋回到姜莘莘跟前,这才趁着乾隆没在跟前的时候,悄悄说起敬贵太妃刚刚说给她听的事儿:“是 淑和公主的生母吕氏,她看淑和公主的婚事还没定下,有些着急了,几乎见天儿地去滋扰敬贵太妃。”
姜莘莘对欣太嫔没什么看法,这个女人说是活得通透,但架不住嘴皮子实在是不受管教,又不会做事。
大毛病当然没有,但小辫子一大把,也亏得她还生养了一个淑和公主,后来又是姜莘莘当家做主,不然有的是她难受的时候。
姜莘莘对淑和公主的婚事只有初步的安排,所以转头就找了乾隆过来询问:“淑和公主的婚事,你这边有什么章程了没有?不管是要嫁个满洲大族,还是蒙古世子,你总该有个打算了。”
乾隆也知道淑和公主的事儿稍微拖了一段时间了,这会儿被姜莘莘一问,他也拿定了主意:“朕后宫里进了两个蒙古嫔妃,淑和妹妹嫁不得蒙古世子,还是要让蒙古那边送个好儿郎来京城的。”
姜莘莘觉得这样也很不错,至少蒙古那边少有爱新觉罗氏公主的血脉,淑和嫁个蒙古王爷的儿子,血缘就隔得远了,将来的孩子才更健康。
这么一想,姜莘莘就说道:“那本宫就派人去跟欣太嫔那边通个气了,她呀最近实在坐立不安,先前还请敬贵太妃拦了剪秋向本宫传话呢。”
乾隆只觉得欣太嫔没规矩,当即有些不高兴,“皇额娘跟贵太妃对下面的太妃们还是太过优容了些,闹得欣太嫔竟敢拦着皇额娘跟前的人了。”
“况且,欣太嫔虽为太嫔,可对淑和妹妹的婚事也没有半分置喙的余地,皇额娘这个嫡母尚且没有主意,她竟然上蹿下跳地勾连四方了。”
听乾隆越说越不像话,姜莘莘赶紧打住他的话头:“行了,欣太嫔一贯就是那么个性子,况且她也是过分担忧淑和公主的缘故,本宫会训斥她的,你看在淑和公主的面子上,就当不知道这事儿吧。”
乾隆看姜莘莘实在不耐烦说欣太嫔的事儿了,也只能住了嘴,心里却越发觉得先帝当年不让淑和公主跟欣太嫔多接触,实在是务必正确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