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从是天中,有二歧路:从福爱天又生出两条路来,这是讲的第一条路,即第十八层天的境界,叫「广果天」。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爱天是果,无量净光是因。也就是福爱天的境界在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他进一步修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在福爱天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功用行,定力转深。此界天人身高是五百由旬,寿命是五百大劫。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从福爱天生出的第二条路是「无想天」。无想天属于佛门外部的外道,他把能舍的心都舍掉了,本来叫你舍苦舍乐,结果他把这个心也舍掉了,实际上是落入一种昏沉。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四禅天从福生天开始,苦乐双舍,这里把能舍的心也舍掉了,他用的这个心就是妄,他能把那个心舍掉,他这个心有没有舍掉啊?没有舍掉,却落入一种枯定昏沉。我们舍的时候不能打妄想,但是你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修行。有时候修着修着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注意,那就是无想定,我们有时候利用无想定修行那么十分钟保养保养身体,没有大碍,不要害怕。精研舍心:非常非常刻苦认真,要把这个心舍掉,看怎么样。相续不断:就是日以继夜、时时事事念念处处地想把这个心舍掉。
圆穷舍道:他自以为很圆满了,他认为这样舍才叫舍道,才叫真涅盘,把这个能舍之心作为涅盘,什么也不想。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不知道身在哪里,也不知道心在哪里,就是常说「身如枯槁,心如死灰」。当然心如死灰这个福报也很大,跟前面广果天人一样,寿命是五百大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他要舍这个心,指导思想仍然是生灭心,所以他不能证到不生灭之果,因地心与果地觉背道而驰。
初半劫灭:在五百劫这个寿命的第一个劫的半劫,「初半劫灭」。这个「灭」是把能舍的心都舍掉了,不再现行了,所以这种灭叫搬石头压草,自己以为灭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心灭掉。「初半劫灭」是似灭而非灭,实际上是一种无想定功夫初步成就了。
后半劫生:等过了四百九十九个半大劫以后,这个烦恼心又生起来了,这个时候无想定毁坏了。无想天的天人很可怜,一部分人无想定坏了以后,他怀疑佛法,原来这个是假的,我上了佛的当——其实是他理解错了。因为这一念心,下无间地狱。因为他福报太大了,一念生嗔恨心,是不是落得也很重?国家元首生一个嗔恨心,就可能发动一场战争;凡夫生一个嗔恨心,不过给你三拳两脚而已,这个后果不一样。
另外一部分无想天人受广果天人影响,来修四空定。但是这些凡夫即使修到二十八层天,到最后仍然要堕落,只能多活二十万大劫而已。因为非想非非想处天最高了,没有办法再修了,到时候又出现像无想天这样的境界。
如是一类,名无想天:所以这里无想天是天道总数里的第十九层天,是对「想」说「无想」,他用一种强烈的意识心把自己的心按住不动,丧失正念,几乎接近那个无情。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此四胜流:是指四禅的四层天。一切世间:是从四禅天的前二层天——福生天、福爱天一直往下到三禅、二禅、初禅,到人道、鬼道、畜生道这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三禅天的乐都不能动他,更不用说二禅天的喜和下界的那种苦恼,这几乎就看到像极乐世界了,但是不一样。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他并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有所得的心在四禅天得到了圆满,已经归于寂灭,这种寂灭似灭非灭,所以称为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从这里开始介绍,在四禅天上还有五不还天。这个五不还天的天人呢,已证三果罗汉,再也不到人间受生,是这种不还。初果罗汉还要七返人天,二果罗汉一返人天,三果罗汉再也不到人间受生,而是在天上修行。那这五个不还天是随着三果罗汉层次不同的境界而分成五个等级。
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下界是指欲界。所以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主要是在欲界天破除了欲界九品习气。「九品习气」,主要是指贪、嗔、痴、慢、疑、邪知见等等比较粗重的烦恼习气。九品毒破了以后,就到四禅天,然后到五不还天。
苦乐双亡:「苦」主要是指欲界苦,「乐」主要是有色界的乐。阿罗汉跟天人不一样,阿罗汉在欲界、在人道就能把初禅、二禅、三禅天所谓的喜和乐破掉。因为天人与阿罗汉修行不一样,天人修行比较浮躁,是搬石头压草,他不是扎扎实实破除贪、嗔、痴习气,他采取的是不理睬、不承认主义,就只修这个清净心。阿罗汉是扎扎实实改变自己的心态和习气,他在下界就能破除上界的习气。就像我们修楞严大定的人,在人道就能破除天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通教菩萨、藏教菩萨、别教菩萨的那些邪知邪见和习气。这主要是取决于法门之殊胜。
下无卜居:「卜居」就是居住的地方。再次开示,我们遭受什么果报,都是由自己的习气所造成。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就必然在什么样的环境受报应。你现在这个心到了什么程度,将来果报就在什么境界。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所以「下无卜居」,就必然在上面啊!
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四禅天人苦乐双舍,阿罗汉也是双舍,凡是我们这个肉体执着的东西统统舍,在外相上是不是一样的?所以是「众同分」,同造舍业。「安立居处」,在同一片国土安住。但是,他们的心不一样。从证初果罗汉开始,就已经是永远不落三恶道。四禅天人乃至四空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会落三恶道。所以在这个五不还天,这个四禅天,是不是也是凡圣同居土啊?三果罗汉与四禅天的凡夫住在一起。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苦乐两灭:就是跟四禅天一样,苦乐双舍。斗心不交:对苦与乐这两种对立的心态已经没有感受,没有苦乐的分别心。
如是一类,名无烦天:「烦」是热恼,我们一烦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心里热热的,头脑昏昏的?这是五不还天的第一层天,在天道总数里是第二十层天。此界天人身高是一千由旬,寿命是一千大劫。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机括独行:「机」是回忆,「括」是忘记。「机」是打开这个心,「括」是关闭这个心。所以这个「机括独行」呢,已经不存在开心不开心,不存在回忆不回忆、忘记不忘记,他只是一个念头,但这个念头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
研交无地:「研交」,是观照、思维之义。观照思维什么呢?我这个心身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自在不自在?烦恼不烦恼?「无地」,他已经没有什么自在不自在、烦恼不烦恼的感受。
如是一类,名无热天:这个「无热」是表微微热,与上面的「无烦」相对应,「热」是小烦恼,「烦」是大烦恼。这是五不还天的第二层天,在天道总数中是第二十一层天。此界天人身高二千由旬,寿命是二千大劫。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在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大千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这么大的空间都能被他的天眼看得清楚明白,他这个天眼跟四禅天天人的天眼功夫相当,但是他这个慧眼的通达能力非四禅天人可比。「妙见圆澄」,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一些三界以内的见思烦恼,这个「圆澄」是说他这个智慧定力更为圆满、深厚、坚固。
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对外界来讲,已经不会被这种坚固的物体所障碍,对于这个肉团身来讲,也不会被肉团身的这种尘乐之苦所障碍——也就说内心世界不会为那种粗重的烦恼习气所障碍、所拖累。
如是一类,名善见天:这在天道总数中是第二十二层天,也是五不还天的第三层天。「善见」,自身和周边的环境,心里达到通达自在。此界天人身高是四千由旬,寿命是四千大劫。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精见现前:这是承上启下,是讲在第二十二层天已成就了「善见」这种能力现前,那么在这一层天,他的妙用更加自在。陶铸无碍:「陶铸」是指烧陶瓷的那些工艺之人,做起来是不是很熟练啊?他没有一点点拖泥带水。比喻此界天人破除了粗重的那种见思烦恼,在观察问题的时候得心应手。
如是一类,名善现天:这是三果罗汉所在的五不还天第四层天的境界,在天道总数里是第二十三层天。此界天人身高是八千由旬,寿命是八千大劫。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究竟群几:「究竟」在这里是作为观照、思维来讲。「群几」,阿罗汉主要是研究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心态上做文章。怎么「究竟群几」呢?最后究竟到就是一个念,观照这一个念怎么样在变化。
我们在六道凡夫的时候,只知道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比较粗、比较浊的心上造种种的妄想,在外部的形相上执着。当我们的心回到第七识(阿罗汉是修第七识),解除六根对六尘的执着,他会不会再现肉团身了?不会了。然后他又在第七识这个念上看,原来我这个第七识速度最快,乃至超过太阳光速的无量倍,这才是真正的我,他证得这种灵体的我,而且第七识再怎么动都是一个念在反反复复地动。所以「究竟群几」,就是集中于这一个念。一念之间是1280万亿亿次生灭,力量这么强,速度这么快,集中到一点上就那么一个东西——讲它大的话,大得无穷无尽;讲它小的话,小到微尘的无量分之一都还有。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穷色性性:阿罗汉了脱分段生死,四空天人厌有归空,阿罗汉也是修空,但两者的空不一样。阿罗汉是通过破除烦恼习气来证空,四空天人是把烦恼习气伏在那里,他不用就行了,他用意识心来证空。「穷色」,也就是破除自己的色身。「穷」就是穷尽,一定把它彻底破掉。这个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呢?「性性」,肉团身是有形有相的性,虚空是无形无相的性,已经到了有形有相的性和无形无相的性的两者对面了,这个时候他已经证到了空,但肉团身仍在,他不入空,这叫「性性」。「性性」是有相与无相的边际,这是打比方。也就是他已经见到了自己的真心,并不是眼睛见到,是心里知道了。那么,利根的阿罗汉见道不证道,他直接回小向大修菩萨道;钝根阿罗汉见道以后还非要去证道,还要钻到虚空里面去感受。
入无边际:「无边际」是指虚空。我有边际的这个肉身跟无边际的虚空对面站,随时可以把我这个有边际有相的肉身来证入虚空,跟虚空保持为一体,心法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这已经是四果罗汉的境界,但这依然是佛门内部的外道而已。
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这是五不还天三果罗汉的最高层次——第五层天,在天道总数里是第二十四层天,在有色界里是最高的一层。此界天人身高是一万六千由旬,寿命是一万六千大劫。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五不还天跟四禅天在定果色的这个境界上属于同分地,共处于一个频道,但四禅天的天王看不到,天人是不是更加看不到啊?阿罗汉站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到。四禅天就是福爱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为什么看不到啊?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深山老林里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啊,那些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都在那里修行。凡夫俗子看不到这些罗汉,为什么不能见呢?这是因为我们心力的速度不一样,缘分不一样。像这样的楞严大法会,一定都有诸佛菩萨光临现场,一定有天龙八部来护法,但是我们能不能看到啊?不能看到。因为下位不知上位。
同时呢,过去已经成就的无量诸佛菩萨,不光是在天上参加法会,而且大部分都是示现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的凡夫相来教化众生。所以同为人类,同为鬼类,同为畜生类,互相之间的境界却是千差万别。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是十八天:是指有色界,四禅每禅三天是十二天,四禅天又多一个无想天,是不是十三层天?再加上五不还天的五层天,就是十八层天。
独行无交:有色界天人没有夫妻对待,那还有没有儿女啊?没有了。「独行」就是自己,「无交」是没有情欲。要生也是自己生自己,自己由第七层天升到第八,再升到二十层、二十一层……靠自己修行的功夫把下一层天的肉团身扔下来,再到上一层天换一个新的身体。上上胜下下,越上越殊胜。未尽形累:他还有肉团身这种拖累。
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从第二十四层天这个色究竟天往下到第七层天,都属于有色界天。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是第二十四层天顶,有两条岔路,其中一个岔路涉及到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
若于舍心:舍心就是修舍禅、舍定、舍苦、舍乐这个心。发明智慧:是已成就了智慧。慧光圆通:他证空不入空,见道即是证道,在有即是空。因为阿罗汉是证空。而三果罗汉不证空,他明白了是那么回事,但不要那个人我空的灵体。便出尘界:是在尘出尘,不需要入空才叫出尘。成阿罗汉,入菩萨乘:菩萨乘就是要从空出有。这种出法来讲,就是当下变阿罗汉的这种烦恼身——相对而言,四果罗汉是不是还有尘沙烦恼啊?变尘沙烦恼身——当下就是菩萨愿身。他不需要去证个空然后再来出有。
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实际上就是明心见性的大阿罗汉,证空不入空,修菩萨道。这个最起码是《金刚经》的佛。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这里是讲钝根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他跟前面利根阿罗汉都是修舍禅,但他是按部就班,心量小。觉身为碍:因为钝根阿罗汉就是要证空体、证灵体,不要这个肉团身。四空天人也是一样,要把这个肉团身除掉,只想象我们灵体多自在。这个灵体可以跟肉身相对独立。销碍入空:他这个灵体当下离开肉身,但是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而且比有身体的时候更加自在。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这进入了天道第二十五层天,也是四空天的第一层天,叫「空无边处」。他已经没有肉团这种障碍,而归于空处,和虚空成为一体。阿罗汉到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只眼睛,佛法里也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他眼睛看到的都是他。这个无边处就是没有可以分别的这种界限。
此界天人寿命是两万大劫,身高没有了,他没有形段了,是无边的高,同时是不是无量的小啊?在这个时候相对而言,他得到了那种小大不二的法味。但是这个阿罗汉还有我执,也就是法我执——这是我,我所面对的外界是他,他看到山河大地还是山河大地——但是他一念要怎么来怎么去,山河大地不能为碍。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这是四空天的第二层天,也是第二十六层天。注意,我们是顺着阿罗汉这个天讲下来的,但在四空天里除了有三果罗汉来证四果罗汉,还有凡夫外道来证四空天。我们先讲阿罗汉这个层次。
诸碍既销:这是承上启下。承上,是指第一个空天已经没有肉团身,身根已经销掉了,证到一个灵体。
无碍无灭:这里是启下。前面「诸碍既销」是说身已经空掉,这里进一步把这个心向细处来成就。「碍」是指生尘,灭是指灭尘。「碍」是表记忆,「灭」是表忘记。在这个心法方面来讲,对于前面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本来是作为法尘保留在阿赖耶识里,那么在这个时候前面的这种东西都没有了。生尘、灭尘、回忆和忘记都没有了。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六识比较粗浊,七识也叫「末那」,在三细无明里属于转相。每一个众生都有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这个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而每个人又执着于自己的第七识,把末那识分成两半,就是前七转和后七转,前七转是对外攀缘,后七转是对内攀缘。当阿罗汉修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这前一半是不是没有了?是不是就拽到后面来了?后一半攀缘这个阿赖耶识。所以现在的任务是在阿赖耶识里做文章,现在第七识对这个肉团外面六尘已经没有执着了,自然而然「全于末那」,在阿赖耶识里就留着第七识的一半。讲一半是方便说,他有没有减少一半呢?没有。我们这个灵体没有大小,大也是他,一半也是他,那无量万分之一还是他,就妙在这里。
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半分末那呢,现在就把阿赖耶识作为他的所缘,这个第七识始终在攀缘。怎么攀缘呢?阿赖耶识的见分是不是他呀?他把那个见分就执着为里面的我。我们这个肉团身是不是相分啊?把它就执着为外边的我。现在他外边的我放下了,执着里面的我,执着在阿赖耶识,把阿赖耶识作为他的所缘之处、攀缘之处,所以叫「识处」,这个心到了这种境界。也就是说,与外面的六根、六尘境界已经远远隔离。这是第一步解释阿罗汉的这种心态。第二十六层天的天人的寿命是四万大劫。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这里是讲第二十七层天,也是四空天的第三层天的境界。
空色既亡:「色亡」是指第二十五层天已经解脱了肉团身,「空亡」是指第二十六层天把空也空掉,心再不对着虚空,而执着在这个阿赖耶识。识心都灭:原来在二十六层天不是还有半分末那在攀缘阿赖耶识吗?到了这一层天呢,攀缘阿赖耶识的那个半分末那也停止攀缘了。所以这个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八识。注意,在后面第二十八层天会再作解释,在这里是开始,似乎这个第七识都灭了,但第七识能不能灭啊?不能灭的,它只能转。因为在这个阶段它已经没有分别心。
十方寂然:他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和外部环境的存在。迥无攸往:「迥」就是说到底,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第七识这个能缘之心就好像没有个住所一样。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心也没有住处,身也没有了,在第二十七层天自己的根身以及所对的虚空、第七识,这三者都不复存在,就感觉不到存在,所以叫「无所有处」。此界天人寿命是六万大劫。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这层天是二十八层天中最后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也是四空天的第四层天。整个三界六道到这里为究竟。
识性不动:这是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在小乘法里说为是无分别心,他属于真妄和合之心,他有个真心,你能不能把他破掉啊?你破不了。你的右手能不能打自己的右手啊?再怎么样破也不能把自己破掉,因为我们这个心没有办法死。
以灭穷研:第八识不可以灭,但是这个第七识却打妄想,想让他灭。他只知道一门心思往前干,虽然他想灭灭灭,可怎么样也灭不了,到最后他想当然,可能到了这个程度就是灭了,就是成佛了,就是心已经不动了。因为他没有办法动了,所以就认为是如如不动了。可是没有办法动了不等于就是如如不动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见到一心三藏的道理,他就是在一个死胡同里打转,怎么样搞都不能成就。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他并没有把这个第八识灭掉,但他自认为灭掉了,现在已经如如不动了。实际上呢,他还是动,他有灭的这个心是不是还是动啊?没有成佛,他自以为成佛了。
如存不存:他这个能动的心是不是妄心啊?还存在那里,他仅仅是再也不对外发生作用了,是好像不存在了。
若尽非尽:他对外不打妄想了,好像是尽了,其实他里面还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三果罗汉在这个境界上证到四果罗汉;而凡夫在这个境界上,一旦境界毁坏,他就要下地狱。阿罗汉为什么不下地狱呢?因为他已经灭除了三界粗重的见思烦恼。所以「下无卜居」,他下不去,而且阿罗汉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也是「若尽非尽」啊?他这种定力不会失去。只要他愿意,他能永久保持下去。
所以钝根阿罗汉证四果罗汉比利根阿罗汉要多修二千万亿年(二十万大劫,一劫算是一百亿年)。而在二千万亿年以前的那个利根阿罗汉已经明心见性成菩萨,他在这里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回小向大。所以我们看看,用心不同,他的果报一样不一样啊?钝根阿罗汉从三果罗汉在四禅天快要证四果罗汉的时候,就是「销碍入空」,就破除这个有形有相的肉团身来进入四空天修证。他在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时候,只要他愿意,就永远永远保持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境界,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呢,从广果天的天人四禅圆满,他感到这个肉团身有碍,他也销碍入空,就能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境界。在四空天圆满二十万大劫以后,他仍然会烦恼现前。这个烦恼是指三界六道那种粗重的见思烦恼。在这个时候他如果想——我用心用错了,我还要从头修起——那就没关系,他还能得到殊胜的福报从头修起,改弦易张,从空再出有;如果他因此怀疑佛法——哎呀,我们上了佛的当了,佛法里根本没有这回事啊,都是六道轮回呀——转眼他就下无间地狱。
第三种情况呢,由于无想天与广果天是同时由福爱天分出来的两支,广果天仍然是提起正念,以能舍之心来修四无量心;而无想天的天人连能舍之心都要舍掉,所以修无想定。那么无想天的天人成就了无想定以后,他与广果天是同时(其中一部分无想天的人因为怀疑佛法而下无间地狱,另一部分无想天人受广果天人影响)「销碍入空」,修四空定。当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时候,他与广果天的天人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这个时候他能提起正念——自己搞错了,重修——就不会下无间地狱,但是一定要往下界人天落。所以上天堂下地狱,命自我立,你要怎样用心。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这里有几种情况。凡夫外道不懂得人我空的道理,用意识心搬石头压草,草可能在一段时间长不出来,但那草根有没有死啊?所以这个凡夫外道就是证到四空天仍然还要往下落。小乘不达法空之理,把自己的身外环境执着为实有,也不懂得一切的泥巴瓦块当下就是空。
祖师讲过:凡夫未了人空之理,小圣不达法空之理,何况圆顿之旨,心境本空,岂待销灭哉?「心境本空」,「心」就是当下第七识、见分、我们的精神活动,「境」就是当下这个肉团身以及周边的山河大地。「本空」,我们现在是不是空的?真心本来面目非心非境,非空非有,即心即境,即空即有,现空现有,现心现境。这几句话大家要作为口头禅记下来,时时提起观照。「岂待销灭」,肉团身当下就是空的,哪还用等待你去把它销掉啊?你明白这个道理,该得吃饭去吃饭,该得睡觉去睡觉。你从此永远不会退转,处处可以大作佛事。
不回心钝阿罗汉:怎么「不回心」呢?他可以始终保持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境界,不肯从空出有修菩萨道,但是他也不会从空出有落入色界、欲界、下界人天。所以「钝阿罗汉」实际上是骂人,笨蛋阿罗汉。不仅仅是比利根阿罗汉多修了二十万大劫,问题是他永远执着在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觉悟。所以佛在其它经典对这种阿罗汉也有批判,把他们说为焦芽败种。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无想诸外道天:一个是无想天,一个是广果天,前者是佛门外部的外道,后者是佛门内部的外道,但都是外道。穷空不归:就是破有归空,把这个肉团身作为一种障碍。「穷」就是把它破掉。这种「不归」可以解释为归不到究竟的那种小乘阿罗汉的境界,或者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也可以说为不愿意再回到有色界、欲界,不愿意从空出有再修行。
迷漏无闻:就是迷惑有漏的天。不管是四禅天、四空天,更不用说欲界天,都是有漏天。「无闻」作无为来理解。「迷漏无闻」是把有漏天作为无为解脱,把有漏天就作为是涅盘天、佛土。便入轮转:在凡夫来讲,最后还是要进入到下界人天里轮转。其实在这个二十八层天,四空天本身就是一种轮转。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天人要除去五不还天、要除去阿罗汉,因为后面有「答尽入轮」,阿罗汉再不会落六道轮回。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彼之天王」,不能说为四禅天的天王,也不能说为欲界天的天王,为什么?因为在四禅天的天王还见不到三果罗汉。「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所以只能局限于四空天的天王,四空天的天王一般是菩萨来示现。「三摩提」是指修禅定。「渐次增进」,通过在四空天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回向圣伦」,就是成佛。「所修行路」,也是菩萨修行的一种境界和次第。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身心灭尽,定性现前:这是方便说,他这个心不能灭,仅仅是第七识不起现行,伏住了而已,就凭自己的坚固妄想而成就。「无业果色」,因为四空天的人没有形相,方便说为没有业果色,也可说为是定果色,或者是清净四大。他仍然有地、水、火、风这种形相,高层次的天眼能够看到。在佛灭度的时候,无色界天人泪如雨下,他没有肉团身照样能够伤心流泪。
从此逮终,名无色界:就是从第二十五层天到第二十八层天这四层天,叫「无色界」。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佛每讲了一个层次以后,都没有忘记提起菩提妙明之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都是因为不懂得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请大家多多观照做梦的道理,梦中境界万万千千,其实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
同时再观照我们无量劫以来,无量就是无量,我们是不是有无量的尸体?如果堆积到现在有多大的体积呀?比须弥山还大,既然有我们无量的生死,是不是有无量的我们喝了许多水,也排出了许多水?那些屎啊、尿啊、血啊,如果不销灭的话,是不是有无量的大海那么多啊?一个人是无量,何况无量人的无量生生世世?那么现在这些东西在不在啊?在哪里啊?你把你的尸体拿一个给我看一看?这个东西是不是我的尸体啊?这里的水是不是我过去世的尿啊?是不是你们的鼻涕啊?是不是翻来覆去在这变来变去啊?大家不要恶心啊,这是讲真理,要会观照啊。
第三种观照,我在这里讲这么多法,没有讲、没有想之前,这么多法在不在我心里啊?虽然在,有没有形相?没有形相。要是有形相的话,我这个心脏肯定要动手术了,它不能有形相。虽然没有形相,它在不在啊?既然我这个没有形相,你那个有没有形相啊?都没有形相,那我们的心能不能分开啊?好好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人、有几条狗啊?人也好,狗也好,是不是一个东西?好好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你开大智慧,你现在就了生脱死。你最低也能达到永远不落六道轮回的境界,其实最低也得初住位以上。
积妄发生,妄有三界:「积妄」,就是一个妄想一个妄想地在搞分别执着。这个肉团身是不是「三界」啊?一切的泥巴瓦块是不是「三界」?这都是由我们的妄想所成就。中间妄随七趣沉溺:「七趣」,包括天道、阿罗汉道,二十八层天都属于沉沦。本来是六道,中间加一个仙道是七趣。补特伽罗各从其类:「补特伽罗」,译作有情。这里讲七趣都是讲有情众生。佛在前面讲十二类众生的时候,已经讲了无情众生。有情可以轮转为无情,无情可以转化为有情。「各从其类」,各人按照自己的心态来决定他受报的国土。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
阿修罗:翻译成汉语叫非天,无端正。阿修罗一般属于品行不端,好吵嘴打架、搞人我是非,乃至发生战争的这一类众生。男众阿修罗比较丑陋,因为生事的一般都是男众;而女众阿修罗相貌就很庄严,很少生事。
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具体分为四种。阿修罗在六道中比较特殊,因为阿修罗道众生在天道、鬼道、畜生道、人道其实都有分布,所以有时候六道也说为五道。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说明这些众生在人道的时候也曾经与佛结缘,有些人天福报,所以在鬼道里他这种善根并没有丧失。有些鬼是从地狱里出来以后得到了人身自由,以过去世的善根能来护持佛法,护持修行人。由于有这种善根,而「乘通入空」。鬼有五种神通,没有这种善根的鬼会到处造业,谋取名闻利养。
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这种阿修罗从卵而生,属于卵生众生,而且是在鬼道。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如果在天道的阿修罗某些方面破戒犯戒了,梵行有缺,就受到惩罚。「贬坠」,是降级惩罚。其所卜居邻于日月:他被贬之后居住在四大天王的国土。
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因为第一层天的天人跟人类习气都很相似,婚丧嫁娶、夫妻生活、生儿育女都差不多,所以呢,虽然他们生于天胎,但他情欲跟人道差不多。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这种阿修罗可以把太阳、月亮吃进去,可以一手遮天,乃至晃动须弥山,把须弥山砸个粉碎,甚至欲界天、梵天的天宫天庭他都敢震动。他们有天福而无天位,所以经常挑起战争,跟梵王,帝释,四天王争夺权位。帝释都不能战胜这种修罗,只得向佛来求助。
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这里的阿修罗属于化生,生活在天道。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别有一分下劣阿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这种阿修罗比较下劣,他们是从海心里生出来的,潜藏在可以收摄海水的穴口,就是海水最低的地方。白天用神通游于虚空中,晚上回到穴口住。
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这种阿修罗是海里的那种湿气所产生的,属于畜生道。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我们要体会佛的良苦用心啊!每讲到人道、讲到天道(天道里还分许多等级),再讲到阿修罗,后面总要补上一句话,反复叮嘱。讲来讲去都是一个意思,这都是我们稀里糊涂打妄想啊!对于我们的真心本觉哪有个什么说法呀?你明白了就没有事了。可是呢,人啊、鬼啊、天啊、神啊,还在精研,精研来精研去,发明便解脱啊!我们要作何感慨啊!
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都是昏沉,都是盲修瞎炼。在第一卷就讲: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皆是昏沉」,还是枉入诸趣。前面可以再改一改,「虽终日行,皆是昏沉、皆是诸有为相、皆是妄想受生……」。「精研」本身就是妄想,受了这个生,再受那个生,跳来跳去还是在六道里轮回。「妄想随业」,一边随业,一边造业,就是打妄想,自以为是。我们本来就是来随业,来酬业。在随业、酬业的过程中再造未来业。
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我们所造的一切对于真心本来面目而言,「妙圆明」就是「无作本心」。怎么「无作本心」呢?这个心可以自性流露,不需要你去刻意地造作,只要明白道理,就能破除烦恼习气,我们是自在妙用这个心。
「皆如空华」,比如说,我们有时候眼睛花了,本来一个人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会就看到对方是四只眼睛、两张嘴巴;或者一眨眼是不是就会一个月亮看成两个月亮啊?那把两个月亮变成一个月亮,简单不简单?眼睛不眨就行了。所以停止妄想,当下即真。《楞严经》怎么讲的?「歇即菩提」。我们知道做这些事情是六道轮回,我不做不就行了吗?我专门做有利益众生的事情,你讲成佛简单不简单呐?
元无所着,但一虚妄,更无根绪:又没有所着,你修什么?所以圆顿大法讲,妄本来空,何待销灭?何须破妄?真本来就是,何待你去求?何待你去修?何待你去证?明白这个道理,知妄即是真。你求什么真?破什么妄啊?这就是心地法门,一步到位。所以佛讲三藏十二部经是恒顺世间外道,恒顺世间善法,方便引导,等把人引过来了,高高兴兴地修什么禅定、念佛、布施,修什么什么什么……佛到最后桌子一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跟你们讲老实话,我现在快走了,过去讲的都是戏论法,现在来传正法,就是妙法莲华,就是首楞严大定!法华三昧就是花开莲现,即因即果,明白这个道理当下成佛。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明白了宇宙人生道理,你当下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当下就在首楞严大定之中。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这七趣的众生为什么会轮回呢?
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就是因为不认识真心本来面目,不明白相互之间来龙去脉,相互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皆由随顺杀盗淫故:三途是根本,最高的在天道,二十八层天的那些凡夫天人并没有把杀、盗、淫这些习气种子从根本上断绝,只是采取搬石头压草那种办法,用自己顽固的意志来伏烦恼不让它现行,而证到天人的福报,不是像阿罗汉从根本上把贪、嗔、痴、杀、盗、淫这些习气除掉,所以「随顺杀、盗、淫故」,仍然会受轮回。
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这就升天了,有杀、盗、淫就是下三恶道了。「无杀盗淫」,刚才讲了,是行为上没有,但心里不懂得杀、盗、淫是怎么来的。
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没有杀、盗、淫就可以升天,有杀、盗、淫就下三恶道。「鬼伦」是鬼类,包括地狱道、畜生道。「有无相倾,起轮回性」,「有」就往下落,「无」就往上升,这个之间回旋的余地很大。大落一直落到地狱,大升一直升到二十八层天。六道轮回的众生就随着以杀、盗、淫为主的种种烦恼习气在不断地升升降降。「有无相倾」就是有无相互变动,相互对待。「倾」,就是变化,否定。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在这里又是在画龙点睛。「若得妙发」,是讲悟门,「发」什么?那就是奢摩他,就是从悟门而入,见真心本性。「三摩提」就是行门,悟后进修。则妙常寂:这当下就是「妙常寂」。这里的「妙」是观照为般若智慧妙用,也可以对照为报身功德,「常」可以对照为法身功德不生不灭,「寂」可以对照为解脱功德。从此再也不会受烦恼的束缚,再也没有尘劳之苦。
有无二无:这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这是最低保障线。因为佛在这段经文是着重从人天七趣而言,善道也没有,恶道也没有。无二亦灭:前面「有无二无」是不是讲空?那么「无二亦灭」空也灭,空灭了是不是妙有啊?这个空也灭不能理解为断灭空,因为前面的「有无二无」已经包含了无想天人的无想定、包含了断灭空。有也没有,有色界、欲界的有也没有,四空天那个虚空也没有,无想天那个断灭空也没有,在这个七趣里都破掉了,没有了,当下现前的就是妙有。
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
这段经文还进一步回答阿难在前面的请法。像地狱、饿鬼、畜生,到底是我们的妄习所产生?还是本来就有、自然就有这个东西?是解答这个问题。佛在前面已经回答,是妄习产生,而不是本来就有,也不是别人给,也不是老天爷来罚我们。
不断三业:因为三业不断,一直在造业。各各有私:各人有各人的别业,无量人的别业是不是就成共业了?众私同分:因为有了个同分。非无定处:前面讲没有定处,这里是说,也不能讲没有定处。也就是说你在造这个业的时候,提前就有这种地方让你来受报应。如果提前没有这个东西的话,你造了业它能不能现出来啊?受同分业报应的地狱,在我们心中本来就有,它是随着你造业这种缘而自然显现出来让你受报应。前面讲了,地狱是不是帮助我们解脱啊?只是因为地狱法门这种解脱太痛苦了,所以我们选择用一心三藏这个法门来解脱,这么嘻嘻哈哈地就可以解脱了,不需要用枪打,不需要用刀砍,不用锤子敲,那地狱苦难熬啊!
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自妄发生:这里的「妄」,再次提醒,是讲缘起性空。「自」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真心本来面目里本来就有地狱,它是随着你造地狱之业这个因缘而显现出地狱之相来——在世间法里是妄相;于真心本来面目而言,就叫随缘乍现。生妄无因:在世间法里找不出它的来龙去脉。无可寻究:也就是「生妄无因」。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汝勖(xu)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汝勖(xu)修行」,你要认真修行啊!「勖」是勉励。「欲得菩提」,先要明心见性。「要除三惑」,「三惑」就是杀、盗、淫,如果你不能明心见性的话,最起码杀、盗、淫不能有。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前面讲了,最多做大魔王,中等做魔民,下品做魔女,但福报满了以后必下三途,乃至无间地狱。
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在不明心见性之人看来,所谓行善断恶,是为了我要成佛,为了我要往生,这是不是还是个人的习气啊?他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他只是认为自己也要像阿弥陀佛那样,像个英雄好汉,但这还是为了他自己。而明心见性之人已经从根本上明白,他做一切都是为了别人,整个一切万法都是我,不是把它当成我,是刻骨铭心知道它就是我。
一个癞蛤蟆、一个小老鼠,它就是我,你讲它是我前世的父母,这都是方便说,是第二义真,但能悟到这一点也不简单。这种心态若能保持生生世世,就是不能明心见性,也会像阿难和弥勒菩萨一样,怎么样都不落三恶道。但是也不能成佛,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有些人虽然从来不念佛,也不拜佛,也不懂得什么是佛,但往往这些人死了以后还有瑞相,并且往生成佛?因为这些人都是前世的习气。世间把这种人称为什么?这是没有菩萨也能过日子的人。你不用跟他谈菩萨,他所有的行为都是菩萨的行为。在佛法里这叫成所作智,他是前世带来的善根。他行菩萨道是他的自性流露。这种人往生之后,仍然是回到极乐世界。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听闻一心三藏的道理,真正悟得明白,能常常提起观照,形成这种习气以后,这就是菩提不退转。你来世哪怕遇不到佛法,在这个尘世中也自然而然是慈悲心重,把别人都看得跟自己一样,你命终时仍然是回到佛土。因为你是带着使命来的,你就是以这种天然本具的善良习气在教化众生。不一定非要把「我是佛、我是菩萨」说出来,只在于你的气质、你的行为上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来说为可哀怜者:这些人可怜,他行善积德却不能成佛,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
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你自己造妄业与菩提没有关系,菩提没有叫你去造妄业。我们的真心,既不是菩提也不是烦恼,它是现菩提现烦恼,全靠你自己把握。你想要现菩提它自然就现菩提,菩提绝对不会讲,「不行,你只能现妄,我才不帮你现菩提。」如果这样的话,菩提就有咎——就有过错。菩提它才不管呢,你叫我现菩提我就现菩提,你叫现妄那我就现妄。
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在《楞严经》这样的话也是屡见不鲜。万法定在以《楞严经》为据,「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以此为据。祖师有讲,不懂得一心三藏的道理,你纵然能把三藏十二部经讲得天花乱坠,也无非歪魔邪说。佛到世界上来是讲真,而不是讲善,讲善不需要佛来开口。佛是利用世间的善法先把大家引导起来,到最后再讲正法,讲好以后屁股一拍走了,然后叫弟子们再接着讲《法华经》。
可是佛一走,我们这个世道就变了。一方面由于歪魔邪道造谣,另一方面也属于娑婆世界的众生福报不够,这样就要靠我们发心的菩萨来力挽狂澜,来做这「甚难稀有之事」。如果不难,那还要菩萨来干什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说:他们福报不够嘛!福报不够,要你菩萨发心干什么?菩萨发心,就能改变世界。这是我们这十来年传法的经验证明,走到哪里只要把如来藏道理讲出来,当下就能成就一大片众生,乃至百分之百当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