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这里、已经把穆念慈拖得太久,杨过不想再继续寻找下去。
打算就在这里随便找个空位,然后给穆念慈安家落户。
杨过先选好地方,然后规划好墓地范围。
把地面的杂草清理干净,就开始徒手挖了一个大坑。
一个人把穆念慈的棺材、从村子口扛了回来,小心翼翼的放进土坑。
然后用泥土仔细的回填,最后在地面之上用石块垒成一个坟包。
杨过一顿挑选,选了一个大石头,用内力削成一块光滑的石碑。
用内力在石碑上题了字,才把石碑扛到穆念慈的坟前、立了起来。
杨过看着崭新、出炉的坟墓,十分的满意,直接驾着车走了。
来到镇上买了一大堆的祭品,带了满车的香烛和纸钱,又回到了穆念慈的墓前。
一摆祭品,二上香烛,三挂白幡。
除了穆念慈的坟头,杨过也给其他的墓都上了一封香烛。
恭敬行礼,然后念念有词。
“各位穆家先辈,今日后生穆淮安、送先妣穆念慈棺椁回归故乡——”
“与各位先祖毗邻而居,若有叨扰之处,还望见谅。”
杨过说完话,朝四面八方都拜了一拜之后、
这才跪到了穆念慈的坟前,低声告罪。
“娘亲、孩儿也不知此地是不是荷塘村、
但这里也有穆家之人的坟墓,所以孩儿斗胆将您安放在这里。”
“若长时间在外漂泊,对你我都不好……”
杨过一边烧纸,一边把自己这五年来所有的经过一一说出来、
并且把往后的打算告诉了穆念慈。
“娘,以后估计孩儿也不能经常回来祭拜了、
若是可以,还请娘亲在梦里,来和孩儿相见,以慰相思之情。”
杨过一直给穆念慈烧了三天的纸钱。
累了就在马车上睡一下,醒了就继续跪在穆念慈的墓前。
“娘,孩儿要走了,义祖那边我会去祭拜的。”
“至于父亲那里、我也会去看一看,虽然这次、”
“您并没有让孩儿把您送过去——”
杨过碎碎念念了一大堆,第四天傍晚的时候,烧完了最后一张纸钱,这才离开了。
返程第一站,杨过自然要先去牛家村,拜祭一下杨铁心。
这是穆念慈的义父义母,后来还成了一家人……
杨过跟着穆念慈的心意走,还是叫人义祖、而非亲祖……
赶了两天的路,杨过又回到了牛家村。
而这回,杨过的马车车厢装的却是、提前买好的祭品。
等杨过来到了山脚下,就发现了两个已经修缮好了的坟墓。
连墓碑都换上了两块崭新的,碑文上的刻字,正是杨铁心夫妇二人的名字。
看到修缮过后的坟墓,杨过十分的满意、
但是比自己修整的、好上不少。
看来那个大娘、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在,就随意糊弄过去。
杨过摆上了祭品,然后给两人烧纸,又少不了一番唠叨。
杨过在这里只待了一天的时间,然后提着剩下的祭品——一整头小烧猪、
走到了那天求助的大娘家门口,又敲响了对方的家门。
“谁——”大娘一出门,又看到了杨过、和人手里的一大只猪。
以为杨过打算把这只猪拿去祭拜,眼里闪过满意、
知道小伙子虽然年轻,心里有成算,才冲人点了点头。
“小伙子,你回来了,这是要去祭拜,是吗?”
“可是还缺了什么东西?”
杨过摇了摇头,把手里的猪给大娘递了过去。
“大娘,我已经去祭拜回来了——”
“看到已经修缮好的坟茔,十分的感谢——”
“这祭品我也带不走、”杨过把手里的猪递到了大娘的面前,笑着说道。
“若是大娘不嫌弃,可以留下来添个菜。”
“哎呦,不嫌弃,不嫌弃——”大娘喜上眉梢,脸上笑出了多条褶子。
连忙从杨过手里接过那只猪,一入手,立马感觉到沉甸甸的。
应该有30斤左右,够家里吃上了大半年了。
大娘笑容又多了两分真诚,心里十分的满意,这小伙子可真是上道——
不枉自己尽心尽力给人修好了坟地,虽然也拿了一些银钱……
报酬已经提前收好,但谁又嫌人礼多……
杨过又掏出了10两银子,给人递了过去。
“大娘——,以后我估计不能经常回来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想请大娘帮忙看看、烧些纸钱。”
“嗨!我当是什么事儿呢?”大酿不在意的挥挥手。
一手拿着猪,一手快速的从杨过手里接过了那十两银子。
“以后啊,该给烧纸的我一定不吝啬——”
“等那边需要除草了、或者需要填土了,我一定义不容辞!”
“你就放心吧!”大娘一副义不容辞的模样,重重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那就多谢大娘了。”杨过冲人笑了笑,然后告辞离开。
婉拒了人、留下吃饭的邀请。
这里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杨过驾着自己的马车,走了嘉兴的方向。
而嘉兴的铁枪庙、也曾久负盛名——
杨过倒也没需要寻找太久,就来到了目的地。
只可惜现在的铁枪庙,早已破败不堪、人烟稀少,人迹罕至。
杨过特意进去瞧了一眼,才发现里面早已坍塌、
连被人供奉的人像,早就斑驳不已。
杨过四处都看了看,才在偏远院的角落发现了一块石碑。
上前几步查看,就发现了上面提的字,正是杨康的名字。
而立碑之人,正是杨康的师傅——丘处机。
梦里的自己,在看到上面提的字之后,震怒不已、差点打上全真教!
——不肖弟子杨康之墓、
——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
虽然两人隔着国仇家恨的道义,但好歹丘处机尽了师徒的情意、
不仅给人立了碑、题了字,让人有了归处,不至于暴尸荒野——
而今生的杨过,也没有和全真教有龃龉、前仇旧恨——
杨过没有直接打上门去,就当还了这份恩情。
杨过并没有纠结多久,就动手整理了现场。
先把杂草清理了,直接就地取材,从房屋的倒塌处搬来了青砖块——
给杨康垒了一个坟包、最后用黄土给外面塑封。
至于石碑、杨过就不打算换了。
既然天下众人、连丘处机都认为杨康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