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见过皇后娘娘!”
熹贵嫔,刘嫔,安嫔三人跪在了皇后身下。
时疫退散,一直称病的皇后终于走出阴霾,接受着众嫔妃的请安。
“起来吧!熹贵嫔和刘嫔都是有身子的人了,还是要注意些,如秋赶快赐坐!”皇后笑道,似乎都忘记了当初是如何陷害三人的。
三人各自坐了下来。
皇后环顾了一下四周:“怎么,华妃还没有来吗?如秋可曾通知于她了?”
如秋回道:“昨日就让人告诉了!”
众人都低头不敢言语。其实华妃本来就习惯性迟到,若是她早来反而成了稀罕事。可是皇后每次明明知道,还特意问一声,其实就是为了坐实华妃跋扈,为的就是以后清算。
“华妃也是有身子的,想必是身子不爽利,娘娘,要不我们就别等了吧?”端妃提议道。
皇后冷哼一声:“那怎么行?!熹妹妹,刘妹妹,安妹妹三个姐妹同时晋封,又恰逢时疫刚过,难得后宫姐妹们这样齐全,少了她怎么能行?她又不是齐妃,身子病重,不能来!等着,若是不来,再让人催去!”
端妃被皇后怼了个没脸,她原本是好意,却不想这样的结局,也不敢多言。众嫔妃也识趣的低下头,静静的等着。
一直等了一个多时辰,华妃才姗姗来迟。
“皇后娘娘。臣妾身子重,实在是不方便行礼,还请皇后娘娘恕罪!”华妃一进门连身子也没弯就大大咧咧的开口道,连迟到的借口都懒得找了,依旧是那样跋扈不羁。
皇后冷笑道:“无妨,你身怀有孕,有哪个心就好!赐坐!”
华妃对天翻了一个白眼,而后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
皇后道:“此番除了齐妃身患重病不得前来,宫中的姐妹算是到齐了!”
”齐妃那个大嘴巴总算是病了!言多必失,恐怕不是身子不爽利,是手脚不干净吧,这手脚不干净就容易招惹脏病......\"华妃自顾自的说着。
皇后皱了皱眉:“怎么华妃你对齐妃成见这般深?都是宫中姐妹,莫要有什么成见!须知道后宫和睦,前朝才能稳固......”
华妃最厌恶皇后那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捂着头,不耐烦的听着。
安嫔倒是羡慕华妃的做派,可惜人家有一个好哥哥,现在自己还真的不能比。
皇后絮叨了一大推,看着众人都不爱听,这才转移话题道:“此次召集大家来, 一来是时疫总算过去了,这还的感谢安嫔的古方。”
“娘娘客气了,这本来就是臣妾该做的!”安嫔连忙站起来说道。
皇后道:“你有此心便是好的。”说完示意安嫔坐下。
只有华妃似有不满的低声哼了一声。
“第二件事,便是熹贵嫔,刘嫔,安嫔三人,因功嘉奖升迁,也是喜事一桩。宫中也好久没有封赏过了,诸位姐妹还需要多加努力才是!”皇后说道。
“谨遵皇后娘娘教诲!”众人忙回答道。
只有华妃心不在焉,有气无力的,喊话期间,还不忘推了推自己的发髻。
“对了,忘记告诉安嫔了,你当初开彩的法子为河南水患的善后处理可是出了不少力气,不知道多少灾命因为你这一个主意保全了性命。而且你的那张古方,也在灾区起了很大的效果,有道是大灾过后起大疫,此番河南却没有大的疫情爆发,全赖你的那张古方,本宫听说灾命对你可是感恩戴德,甚至有些人还为你立碑做传当神像供着那!”皇后说道。
“什么为她立碑做传?”华妃一脸不可置信。
安嫔也蒙圈了:””竟然为自己立碑做传??自己好像也没干什么吧?“
古代对于名声看的极其重的,特别是这些妃嫔们,那个不想名流青史?在史书上流下浓重的一笔!此番怪不得皇上要将安贵人提为嫔妃,原来是名声所累呀!
就连皇后当时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也是妒忌的差点将一口银牙咬碎,心道:“为何不是本宫,本宫为了后宫殚精竭虑,反而不得人心!这安嫔就凭借一个主意,一个方子成了人人感恩戴德的对象,还立碑做传?凭什么?”
只是这话只能在没人的时候抱怨一下,她之所以今日特意提出来就是让众人也尝尝自己心中的不甘的滋味。
“荒唐!安嫔何德何能?想本宫的哥哥为大清出生入死,战功赫赫难道还比不过安嫔一个主意一个方子吗?”果真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华妃。
看着华妃气急败坏的模样,皇后心中的愤愤不平总算稍微缓和了一些。
“华妃,你似乎对于此事很不满意?莫非是看不得安嫔好?”皇后挑拨离间的问道。
华妃这才反映过来:\"皇后娘娘此言差矣,本宫只是觉得此事不公,百姓愚昧而已,怎么到了皇后的口中就成了本宫对安嫔不满了?莫非这是皇后娘娘所想,只不过是借着本宫的口说出来罢了?”
“胡说,本宫岂是那般小气之人?华妃你放肆了!”皇后呵斥道。
华妃将脸一扭心道:“怎么说道你心里去了吧?放肆?本宫放肆也不是一两回了,你能将本宫如何?”
安嫔坐在一旁全程看戏,这场面可是比演的真实多了,要是旁边再多盘瓜子就好了。
皇后似乎也觉得自己太过失态了,缓缓地坐下道;“算了本宫不与你一般见识!本宫只是随口讲一下外边地见闻,却不想闹出这样的事情来?算了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反正自己也不愿意听,大家都别提,刚好清净。
“对了,本宫忘记了,还有一件大事要宣布!”皇后都快被华妃气糊涂了,这才想起还有一件事没说。
“皇室子嗣单薄,太后与本宫商议,准备再纳些秀女充斥后宫,大家少不得又要添上几位姐妹了!”皇后看着众人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