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按照郑大山说的方法播种,隔了一个月。
秧苗破土而出,浅浅一层新绿,看得人心里柔柔的。一畦畦秧苗都长得青青翠翠,挤挤簇簇,远处看,很像是平平整整地堆放了一叠绿毯。
随着秧苗越长越高,郑大山乐开了花,他对比了村里其它的秧苗跟棚里的秧苗,差别还是很大的。
没有经过挑选浸泡的种子,随便撒在地里,成苗率较低,而且长出的秧苗也没有棚里粗壮,有生机。
一场春雨过后,郑大山家地就开始下苗插秧,他家五十亩水田,外加城郊五亩水田。
他雇了十几个长工帮忙,就开始犁地,耕田把那些水田整理平整、松软,就开始放水,准备插秧。
把秧苗连根拔起,再扯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稻草扎紧,用箩筐挑到田里。
一把一把扔到田里,也不能随便乱扔,得扔的分散开,保证插秧的人身边总有秧苗可插。
插秧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插一通,每根秧苗得留间距,要不然会影响秧苗的长势。
还要注意一点,秧苗要插的稳,要不然你前脚刚插完秧苗,后脚又漂上来了。
拔秧、插秧的人,得时不时地直起腰来,要不然时间长了,腰直不起来了。
田间不时有小娃子们走动,大人们负责插秧,小娃子们负责送水、送饭,整个田野里四散着人。
田埂上的野草、地里的野菜经过一场春雨灌溉,立马疯长起来。
郑大山雇了长工,不需要郑大山和苏三娘下田插秧,郑大山闲不住,帮忙拔秧、挑秧。
苏三娘和桃花、周遥忙着煮饭,每天十几个人的饭量,让桃花心里不断哀嚎,她真的成了煮饭婆了。
春天万物复苏,能吃的东西不少,例如田里黄鳝、螺蛳,地里的荠菜、马齿苋、水芹菜等。
桃花每天几乎换着花样给他们做饭,今天是爆炒黄鳝、腌菜烧鱼,明天就是爆炒螺丝、炖泥鳅,既要保证干活的人吃饱又要吃好。
桃花每天累的倒床就睡着了,还好忙活了十多天左右,秧终于插完了。
放眼望去,四野绿油油一片,田里的秧苗随风摇曳着。
城郊的十亩水田旁边那块空地,周向南请人挖了个池塘,按照桃花的要求,在池塘里养了些鱼,种了荷花。
插完秧,桃花家也没闲着,她家买了一百多亩荒地,请了村里人开荒。
每天一群人在地里干的热火朝天,桃花吸取上次的教训,她果断拒绝给这帮人做饭,上次插秧,她连续做了半个月,十多人的饭量,每天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
这次她让苏三娘去村里找了两个媳妇过来帮忙,苏三娘也心疼闺女,她去村里找了郑石头家的婆娘和郑三木家的婆娘,过来帮忙烧饭,每人一天给十五文钱,管两顿饭。
这把两家人高兴坏了,这么好的活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郑石头和郑三木嘱咐自家的媳妇,去了好好干活,千万不要偷奸耍滑。
哪还用他们交代,这么来之不易的活,村里人不少婆子、媳妇眼红着呢,不用他们说,她们也会好好干。
做饭的活,不用桃花操心,她省了不少事,她每天就去帮忙送送水,偶尔去地里挖点野菜回来吃。
春天的野菜就是鲜,荠菜包饺子更是一绝,野葱炒鸡蛋,那叫一个香。
家里的荒地开垦完后,又开始开始种豆子、地瓜、玉米等农作物。
反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这个活干完了立马有新的活。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年四季闲不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着,转眼到了秋收的季节。
今年,青山村可谓是大丰收,村里人望着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每天乐的见牙不见眼。
郑大山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迎面碰上郑大河,他也刚从田里出来。
“大山哥,我刚才路过你家的田,你家地里的稻子,长势真喜人呀,放眼全村就属你家的稻子长的最好。 ”
郑大山乐呵呵道: “再过几天就要开镰了,希望这几天千万别下雨,耽误咱们抢收。”
郑大河抬头望了望天,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云彩 ,“看这天,最近应该都没雨,不会耽误咱们秋收。”
“希望如此吧。 ” 郑大山抬头看了看,好不容易熬过秋收,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
转眼间,到了秋收的日子,村里人早早就开始忙活了,连家里的小孩,也下地帮忙割稻。
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放眼望去,金灿灿一片,田里四散着到处都是人,每个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桃花家照常请了长工帮忙,不过做饭她找不到人帮忙,得自己干,毕竟现在是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谁也腾不出空来。
日子每天忙忙碌碌过着,桃花每天忙叨叨的,一直忙了半个月左右,秋收才结束。
今年,青山村真是大丰收,尤其郑大山家和周向南家。
郑大山家每亩地产量最少也有六百斤左右,上好的水田一亩地产出一千斤左右。
郑大山望着自己的粮仓,堆满了粮食,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周向南见能达到如此高的产量,他跟桃花商量了一番,他把此事禀报了世子。
世子收到周向南的书信,马不停蹄的赶到清河县,想亲眼看看粮食的产量。
他赶来时,粮食已经入仓了,世子望着满满一仓的粮食喜上眉梢。
他连连夸赞周向南,还说要把此事上表朝廷给周向南嘉奖。
世子爷走的时候,赏赐了周向南一大堆东西,周向南一件没留都给桃花了。
桃花想分周向南一半被他毅然拒绝,这原本就是桃花的功劳,要不是因为她是女子,受到奖赏的应该是她。
青山村因为今年难得大丰收,郑族长准备庆贺一番。
那天,家家户户早就到村口准备酒席,这家拿米、那家拿肉,每家都准备了些菜。
场面很是热闹,那天晚上大伙们在村口载歌载舞,庆贺今年的大丰收,一直闹到很晚才结束。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的赏赐到了,是世子过来宣旨的。
当天,引起清河县的轰动,连清河县的县令都过来了。
新上任的这个县令,倒是个好官,清河县在他的治理下,一天比一天安定、繁华。
郑族长一大早就让人把村子打扫干净,皇上亲自下旨奖赏周向南,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周向南虽然不是郑氏族人,但他是青山村的村民,这不仅仅是他的荣耀,更是青山村的光荣。
这件事足够让他炫耀一辈子了,以后看谁敢瞧不起他们青山村了。
村民们早早就在村口等待,一同等待的还有清河县的县令和他手底下的一众官员。
他们在村口翘首以待,远远看见世子骑着高头大马过来,身后跟着几辆马车。
“参见,世子爷。” 众人一同下跪行礼。
世子拿出圣旨开始宣读,旨意的大概都是夸周向南的。
世子宣读完圣旨把皇帝赏赐的东西,给了周向南,同他说了一会话,就带着一众官员走了。
皇帝赏赐了一万两银子,一些绫罗绸缎什么之类的。
周向南都给了桃花一样都没有留,桃花坚持分他一半,要不然就不收下。
她知道要是没有周向南,皇上也不会赏赐这么多东西,这份功劳理应有周向南一半,周向南无奈只能收下。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桃花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年了,她不由觉得恍然如梦,再一瞧山脚下的青砖瓦房,心才踏实下来,这就是她的家啊。
六年间,在桃花的带领下,青山村变得越来越富有,村里大部分人都盖了青砖瓦房,郑大河和郑二牛也早已娶妻生子。
满香楼在桃花和秦风的合作下,越做越大,目前开了二十多家连锁店。
桃花也是在两年前得知,秦风居然是当朝尚书家的公子,秦风的爹正是当年替桃花主持公道的李辅李大人。
当年他娘与他爹和离,他随了母姓,当年李辅来清河县,就是为了找他回去。
六年时间,每个人变化都很大。
苏三娘和郑大山这几年事事顺心,没有什么烦心事,人看着好像变年轻不少。
桃花如今已经十六岁了,早已长成了明眸皓齿的姑娘。
她和周向南共同出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学堂,就是为了村里孩子上学方便。
村里孩子都在学堂里读书,不分男娃和女娃。
桃花特意请了几个女夫子,不仅教女娃们读书写字,还教她们刺绣,就是希望她们日后能多一条出路。
她和周向南当初创办这个学堂的初衷,不求村里的孩子们能光宗耀祖,只求他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头和拴子也一同入了村里学堂读书,周向南去年已经考取了举人,现如今已然是名举人。
大头如今已变成个翩翩少年郎,他变得越发沉稳,学识斐然,经常受到夫子们的夸奖,他准备今年下场考取秀才。
周遥如今十五岁了,她变得越发漂亮,她这几年跟在桃花身边,学了不少东西,整个人变得端庄,大气,一点也不输大家闺秀。
她去年跟孙子安订亲了,是孙平郡亲自上门求娶的,孙子安如今是个秀才,他准备今年考取举人,等考上后,就迎娶周遥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