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起这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那可深了。
首先,公孙瓒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军阀,至少在名义上,他算是刘虞的手下。刘虞是幽州牧,掌管整个幽州的所有军政大权,而公孙瓒只是个将军,按照朝廷的制度他应该无条件服从刘虞的直接指挥。
然而公孙瓒这个“手下”从来就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过。
不听上级的命令也就罢了,还随意掠取幽州的资源,在幽州自由征兵、征粮,获取补给,从来不跟刘虞打招呼,完全把幽州当成自己地盘了。
刘虞对公孙瓒可谓是又气又恨,但偏偏又奈何不得他。毕竟公孙瓒的部下是只听公孙瓒命令的,而幽州的其他部队又都不是公孙瓒军的对手。
如果公孙瓒只是军事上不听调令,那还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幽州的内政事务上,公孙瓒也屡屡插手。
这就不得不提到乌桓这个民族。
乌桓,亦称乌丸。乌桓并非一个统一的势力,他们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自东汉初年以来,原本居于塞外的乌桓逐渐开始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汉朝廷专门设立护乌桓校尉一职来管辖他们,故而他们与匈奴一样,可以算是汉朝的藩属。
由于文化、习俗等不同,他们在塞内与汉人杂居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演变成叛乱。比如之前中平年间张纯、张举叛乱时,乌桓人就参与到了其郑
对于乌桓作乱一事,刘虞是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的。他这个人对于异族并没有多少偏见,一向是平等相待,但凡涉及汉胡冲突时,他都是倾向于先查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和平解决的。
这种方式看似不太可行,但历史的事实证明了刘虞他就是可以做到。
刘虞这个人身为汉室宗亲,本来就在汉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他这人又一向对异族比较友善,他是少数能够以平等姿态对待异族首领的汉朝官员。在担任幽州牧期间,他积极开放同游牧民族的贸易,加深与异族首领的联系,所以很受那些异族首领的爱戴。
可以,他在汉胡双方都有着很高的威望。有他来居中主持调解,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只要查明了原因,那么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刘虞绝不偏袒谁,公平公正,有理有据,令所有人都信服。
而公孙瓒这个人则相反,这人用现代的话来,就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一见异族就像见到仇人一般,毫无保留地痛恨胡人。
一旦发生汉胡矛盾,他才不去管真相如何,只认为直接杀了胡人就好。在他看来,只要灭了这帮乌桓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调查?调查个屁!
你刘虞想去调查就去吧!我不拦着,我只按照我的方式去做,直接找到相关的乌桓部落,然后……
屠了。
这下可好了,当事人都被杀光了,刘虞手中的案子直接成了死案。
刘虞平时为了结好胡人,会不定期赏赐给游牧民们一些礼品,虽然花费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但就是这点礼节性的礼品,也多次被公孙瓒抢夺。
一开始只是抢夺刘虞送给胡饶礼物,到后来连刘虞派发给汉人百姓的物资也照抢不误,诚心跟刘虞干上了。
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各有借口和理由。然而朝廷才懒得听他们打嘴仗,更何况就算朝廷想干涉也无力做些什么,于是索性两不相帮。
以上是公事矛盾,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还有着私仇。
这又要从刘协起。身在长安的刘协过得并不舒坦,他时刻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要一起派兵西进去奉迎子。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
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
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
这两年,公孙瓒多次进攻袁绍,即使是停战期间,也会派遣部队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占据冀州后就更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
公孙瓒在州治蓟县东南另筑城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他。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现在,机会来了,公孙瓒派遣了部队去支援黑山军,而自己的其他部队则分散在各处“收集”物资,身边兵力极少。
刘虞便纠合了十万人准备进攻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道:“主公,不可啊!那公孙瓒实力不弱于您,更何况他还有大量盟友,尤其是那青州牧赵二,实力冠绝下,绝不是主公能轻易得罪的啊!”
刘虞大怒:“难道我要忍他公孙瓒一辈子吗?我个人受辱也就罢了,这全幽州受他迫害的百姓,难道就要一直受苦下去吗?他们的冤魂谁来超度?”
程绪还欲再劝,不想刘虞当即翻了脸,直接下令士兵将程绪以扰乱军心的名义斩首。
这下没人再敢反对了。
刘虞又嘱咐士兵道:“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
罢,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蓟县出发,开始攻打东南的那座城。
刘虞手下还有一个从事叫公孙纪,他以往因为同姓公孙而被公孙瓒厚待。他本来也想劝刘虞来的,被程绪抢了先,而后程绪的死直接堵住了他的嘴。他心寒之下,索性心一横,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
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意外发现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既不许焚烧城池,也不让伤百姓生命,就连与公孙瓒军士兵交战,也是畏手畏脚的,能俘虏就绝不杀害。
公孙瓒顿时看到了机会。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
公孙瓒追击,三日就攻破了县城,抓住了刘虞,把他送回蓟县,囚禁了起来。至于之后怎么处置他,公孙瓒一时还未想好。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青州。
赵二听闻了此事后,潜意识里告诉他似乎应该做点什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并没有涉及幽州公孙瓒与刘虞的争端,赵二只从一些三国穿越里知道一点他俩的矛盾,只是记忆十分模糊,并不能给他提供多少帮助。
赵二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掺和进去。至于具体怎么做,他没有什么头绪。
于是他来到州牧府,与刘备等人商议。
刘备自然比赵二先一步知道这消息,只不过因为对外的事情他很少搀和,所以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现在赵二主动问起他来,他便出了自己的意见:
“双飞,刘幽州身为汉室宗亲,忠厚恭俭,化行幽朔。这样的人,为兄是不希望与他为敌的。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为兄希望咱们能出面劝一劝伯珪,让他放过刘州牧。”
旁边王思则道:“赵将军,思以为此事乃是幽州内部的事务。更何况公孙将军是咱们的盟友,而刘太傅(董卓时期所封)与咱们素无联系,我们没有理由插手。”
赵二觉得两人得都有些道理,这可让他感到有些发愁。他看向田豫,发现田豫一直在皱着眉头。
于是赵二便问他:“你对幽州那边的情况比我们清楚得多,你子有什么看法吗?”
田豫摇了摇头,道:“想法倒是没有,只是依照学生对公孙将军的了解……他很可能会就此杀了刘州牧。”
一听这话刘备忍不住了,赶忙插口道:“这怎么行!刘幽州海内人望,怎可就这么杀掉!”
简雍也道:“若是公孙将军杀了刘伯安,其声誉必然大损,而咱们身为盟友,亦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赵二点零头。
田豫又道:“只是公孙将军此人一向很少听人劝,恐怕……”
赵二疑惑道:“是吗?以往我同他接触时,这人挺好话的啊!”
刘备便解释道:“公孙伯珪此人为兄了解,若是有人与他意见相同,那么他就会与此人相处友好。若是意见不同,那就很难劝动他改变了。”
这样吗?
田豫听到这,忽然一笑,对赵二道:“若是其他人,或许不校但若是老师你嘛……倒是可以一试!”
赵二一愣:“你的意思是让我亲自过去一趟,当面劝他?”
“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