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大亮,张士诚率领众将来到元军大营。
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尸体、粮草、帐篷、辎重到处都是,由此可见昨天晚上发生的袭营,仓促之间给元军造成的慌乱有多大。
张士诚马鞭一指,笑道:“40万大军,号称百万,三个月,就这样灰飞烟灭了。是我们战力强,还是元军战力太弱?都不是,军心不稳乃是大忌,顺应军心者才能安定军心。“
张士德、张士信、秦亮等人大为赞同。
张士诚命人整理元军辎重,在战场上巡视了一圈回到城里。
张士诚看着坐下众人道:“诸位,现在危机缓解,下一步我等该如何行事。“
秦亮道:“周王,下一步该论功行赏啊,哈哈!“
张士诚道:“论功行赏是肯定的。我是说我们以后该如何发展。”
张士德道:“当下朝廷大败,仓促之间无暇顾及我们,趁此机会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招募乡勇补充我们消耗的人马,此为首要。其次,挟大胜之机,前来投靠的必然不少,这时候我们要睁大眼睛仔细分辨,不能什么人都要;这是第二;第三,那就是扩展地盘,此次作战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战略空间过于狭小,没有腾挪空间;第四,我们要积极保证粮草安全,向江南进发,拓展新的粮草保障。”
张士诚道:“三弟说的有理,这个时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戒骄戒躁,募兵,开辟粮源。为了避免和发生冲突,我们向江南出发是对的。这时候和则两利这句话我越发有体会了。”
张士德说道:“这次能袭营成功,朱镇抚功劳也很大,大哥应该对朱镇抚有所奖赏才是,这次和上次都是对我们莫大的帮助。”
张士诚笑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张士诚对钟离说道:“钟兄弟,能否安排一下让我和朱镇抚见上一面,对未来两支人马如何更好的合作深入的交谈交谈。
钟离答道:“此间事了,也正是我离开的时候,我回到大营以后立刻把情况告诉朱大哥,然后再把我大哥的决断告知周王。“
张士诚哈哈笑道:“好,好,就这么决定了。“说完,扔给钟离一块玉牌,道:”此后什么时候想来见我都可以,再也不用在外面等着通传了。“
钟离抱拳说道:“感谢周王!,那钟离就暂时告辞了。”
张士诚让张士德送送钟离。
二人接辔出城,路上来往的士兵不断的把元军的辎重、马匹、帐篷运回高邮。
张士德对钟离说道:“你我兄弟又要分别了,今日一别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希望兄弟多多珍重。”
钟离说道:“感谢三个的建议,这样延缓了两军的冲突,这点你我都知道,或许张大哥也知道,只是恐怕此后我们两军碰撞会多于合作了。”
张士德哈哈笑道:“这正是我欣赏兄弟之处,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坦诚相告。话说回来,我真不想发生如兄弟所说的事情,但又不得不让我相信,这种可能随时都会发生。现在我们的利益大于分歧,如果将来真的发生冲突,到时候还望钟兄弟手下留情。“
钟离笑道:“三哥说笑了,这个到时候就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了,说不上谁给谁留情之说。“
张士德叹了口气道:“利益动人心,身躯不得已,兄弟珍重!“
钟离抱拳说道:“江水滔滔,风高浪急,三哥珍重!“
钟离一磕马腹,胯下战马嘶鸣一声向南下去。
张士德看着钟离远去的背影,叹了口气,掉转马头回城。
钟离一路南行,路上不是遇到一队队兵士,有张士诚的人,也有朱元璋的人,在问到朱元璋的具体位置后,钟离打马朝朱元璋的营地而来。
进入营地之后,钟离又见到熟悉的一众兄弟,众人见到钟离也是纷纷问好。
落座后,朱元璋问钟离张士诚对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
钟离笑道:“这个在我回来的时候,他们还真是对我没有隐藏,特别是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送我出城的时候特意解释了一番,他认为未来我们两军的摩擦可能会大于合作了。所以他向张士诚建议,渡江占领常州、苏州,继续稳定和扩大粮草保障,并伺机扩大兵力。”
朱元璋听后笑道:“看来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说实话,这一步并没有错;要想扩大兵力和地盘,有稳定的粮草是最好的保障。”
钟离道:“这个就是各显神通的事情了,江南毕竟还是在朝廷手中,谁能从朝廷手中啃下一块肉,自然是好的。”
汤和在旁说道:“扬州现在我们也可以是拿下的,这里是一个楔子楔入张士诚的地盘之中,还可以扼守住运河,周边粮食产量也很大。”
朱元璋道:“好是好,但时机不对,我们不能现在就动手。不是别的原因,是时机太早了,而且我们现在也不适合直接和张士诚发生冲突。诸位想想,我们上次阻击也先扩远和这次支援张士诚目的是什么?哦,对了,估计你还不知道,也先阔远和黄嘉持已被我斩落马下,也算为你在山道受困的仇给报了,也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了。”
钟离闻听也高兴得笑起来,说道:“大哥,这个结算是过去了;现在还有另外一个结还需要您来决定?”
朱元璋道:“是什么?”
钟离道:“张士诚约您一晤,具体地点他没说,估计也是考虑到大哥不愿意高邮,所以地点想让大哥提出来。”
朱元璋问道:“要谈什么呢。”
钟离答道:“我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这两次我们支援他,对大哥的一些感谢;另外就是谈谈下来的合作,他说他现在更加体会到和则两利了。”
朱元璋哈哈笑道:“如果仅仅是这两个,那就没必要会面了,首先,他给不给我们补给都不是我们支援他的初衷,其次,如果他向给我们,你回来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出来让你带过来的,如果非要等会面以后再给,那就是谈判的内容范畴了;这样的补给不要也罢,关于合作的事情,呵呵,我看不到他的诚意,正如你说的,以后两军恐怕摩擦要大于合作了。既然如此,那就没见的必要了。”
钟离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如此,那也不用置之不理,给张士诚写封信解释一下缘由或者找个借口我们直接回和州。”
朱元璋转头对汤和说道;“汤和,整军集合,剩下的我们不管了,准备回和州了。”
汤和应答后转身出去整军去了。
朱元璋提笔给张士诚写了一封感谢信,并说明了现在濠州红巾军内部有些事情要赶回去处理,下次有机会再聚云云等一番话后,把信交给唐建,让唐建亲自带人给张士诚送去。
唐建收拾好后点了一队人马给张士诚送信去了。
此番大胜震惊了天下。
朝廷没想到仅仅是更换了统帅就造成了四十万大军烟消云散,自此后朝廷再也无法阻止这样庞大的机动兵团四处征讨红巾军。
刘福通听到此消息后,积极向外扩展,并四处散发消息,寻找小明王韩林儿。
濠州五帅开始借机向四周扩展地盘但由于利益交错,无法分配,矛盾不断加深。
明玉珍在海上也不断扩充势力,积极开拓地上的地盘,试图也想在反元中独竖起一杆大大旗。
徐寿辉击败了朝廷抽调的长江中下游诸省围剿的自己的元军,一时间势力大增,开始再次攻击湖广和江西多地。
朝廷则开始收缩兵力积极防御腹里,并积极调整政策,扶持地方豪强地主,让他们加入围剿红巾军大军当中。
一时间风云激荡,天平终于开始向红巾军一方开始倾斜。
相对于朝廷的防御和红巾军的扩展,士林中也开始以正常的姿态正视各地红巾军的发展。
宋濂送信过来说江南的读书人开始讨论朝廷多年来的施政得失,以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告诉钟离,这样的开始说明江南的读书人开始以正常的眼光对待各地红巾军了。
孔克扬送信过来说道:“没想到这次朱元璋能如此果断的做出选择,这对于她来说是没想到的,并对先前的判断做出了检讨,认为过于仓促了,并告诉钟离,朱元璋再次列入他们考察的对象。”
对于孔克扬对自己坦诚的告知,钟离表示内心感谢;但这样的信却不能直接交给朱元璋,随着势力不断发展,朱元璋对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明显,不管成功与否如果知道背后有人再考察自己,那么不管将来如何,这个人都可能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
钟离跟着朱元璋回到和州很多天了,这些天来钟离不是安静的休息就是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儿,至于各方面的信息被钟离扣下暂时不想。
人没有方向的时候就很迷茫,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情绪低沉不喜欢言语。
钟离这些日子就是这样,经常长时间在房间不动,有时候就是马秀英叫他吃饭都懒得动弹。
马秀英看出了钟离的心情,有一天叫钟离吃饭被推掉后,马秀英对钟离说道:“你这样下去不行,没事要么找点事,要么出去转转,总是这样不是事儿。
心里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这样你出去转转,散散心,什么都不要想,等你想做事的时候再说要做的事情。“
钟离也感觉最近心思实在难以平静下来,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所以对于马秀英的建议也就同意了。
有了事情,心思就没有那么中了,胃口也就开了,跟着马秀英到餐厅吃饭。
饭间马秀英向朱元璋提出来让钟离四处去走走的建议,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说道:“最近正是平静期,除了湖北江西一带徐寿辉和朝廷有些战事,其他地区相对平稳。只要绕开这几个地方,其他地方都还好。”
钟离点头答应,出去也就是转转,但去哪儿,做什么,也没有具体的打算。钟离突然先到好久没有去看小谷里埋葬的先生了,心中一下子有了目标。
马秀英看着吃的香甜的钟离心里非常高兴,不断的给钟离夹菜。
钟离吃饱后,对马秀英和朱元璋说道:“我明天就想出去看看。”
马秀英闻听吃惊的说道:“原来让你出去转转你不愿意,现在愿意了怎么马上就走,这么着急干什么。”
朱元璋道:“不出去你着急,想出去了你还着急,行了,明天出去也好,后天出去也好,不都是一样的吗?你想想,出去的早回来的也早,不是一样的吗?你有着急的时间还不如帮着他收拾收拾需要带的衣服。”
马秀英一排脑门,起身急匆匆的去了。
朱元璋看着座位上的钟离道:“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百里路,有时候迷茫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可以去马场看看,可以去扬州看看,也可以南京看看,实在不行再去趟大都,甚至远渡重洋去趟高丽,这些地方都是有你认识的人,不用担心孤单;如果想寻找一些幽静地方参悟一下内心,那就去一些名山大川看看,比如黄山、泰山、杜甫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一直无法体会道那种心境,这些都是需要亲自去感受才知道的。你这次出去不妨去看看,这也是对自己的淬炼。
钟离点头答应,眼睛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