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馥看来,长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刘虞来制约李翊简直就是个笑话。
董卓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是怎么攫取权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给我,我就杀你。前太傅袁隗应该比今太傅刘虞有权有势吧?结果如何?袁隗还不是败在董卓的刀下。
李翊比董卓更加凶残阴毒。董卓还没有进洛阳的时候,李翊就带着大军南下威胁天子和朝廷了,就这种人会拱手放弃权柄?
至于什么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翊谈什么故主?李翊出身商贾行伍,这种人最是无情无义,你和他谈什么故主之情?和一头老虎谈故主之情,还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来得实在。
韩馥说了一大堆,最后的意思是这个机会万万不能错过。长公主和朝廷必须要设在冀州。北疆钱粮紧缺,冀州供应有限,李翊看样子马上就要跟董卓真刀实枪的干起来了。等他跟董卓打起来的时候,我们再谈这个事。那时,由不得他不答应。
至于北疆军政,他还不还都是一回事,我们也不会主动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夺他的权。只要他攻打董卓,我们就给他供应一部分钱粮。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为了讨董兴国嘛。
刘恭、耿武、闵纯、李历四人支持韩馥的意见,尤其是刘恭,言词非常激烈,对李翊和朝中的一帮大臣大肆抨击。
审配出言反对。
当前的形势很明显,泉州朝廷要立即建,为什么?讨董联盟经过黄巾军暴乱、袁阀分裂、袁绍和长安朝廷决裂后,已经成了一盘散沙,急需有人出面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应对明年严峻的局势。
明年和今年一样,有黄巾军之祸,有董卓之祸,但更严重的是有流民之祸和粮荒之祸。所以,各地州郡必须要抱成一团,度过难关。长公主和泉州朝廷的建立,正好给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结力量的契机。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黄巾军要休战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修整。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利用泉州朝廷来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这样到了明年春天,我们就能以最强悍的实力攻击黄巾军。
如果按照主公的办法,等到李翊攻击董卓之后,我们以钱粮来威胁李翊把长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时间和机会就都错过了。
其实,主公对这件事过虑了。李翊和董卓要两虎相争,李翊暂时对冀州没有危险,而且他为了缓解北疆的财赋钱粮危机,无论如何都不会为了权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闹翻,这个朝廷暂时设在泉州并没有什么关系。过一段时间后,他会很自觉地把长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为什么?
张温等老臣把长公主和朝廷留在泉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制约和削弱李翊的权势,利用他的武力振兴社稷,最大程度地减小李翊对社稷的危害。
李翊不是白痴,他怎么会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权势被夺,部下离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李翊于是想了个以退为进的办法。
李翊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北疆军政?他不是为了要留住长公主和挟持朝廷,而是为了要逼走长公主和朝廷。
李翊放弃了北疆两州两都护府的军政,撤销州一级府衙,那刘虞呢?刘虞行丞相事,他主掌权柄,他不能不带头响应。以刘虞的为人和宗室大臣的身份,他必定会放弃青州军政,主动撤销青州牧府。
那么,还剩下谁?剩下主公、兖州牧刘岱和豫州牧孔伷。两位上卿主动放弃各自手中的地方军政大权,你们三位怎么办?不放?显然不可能。放,大家又担心朝廷被李翊所控。
尤其是冀州,冀州牧府一旦被撤销,冀州军政到了朝廷手上,李翊就彻底控制了冀州的钱粮,我们也就再也无法制约李翊了,因此这冀州的军政大权是万万不能放。
那怎么办?只有朝廷让一步,把长公主和朝廷迁到冀州。长公主和朝廷到了冀州,李翊又要吵了,他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再把北疆军政要回去。其实,就像主公所说,这个北疆军政不管李翊还不还,都是他的,谁愿意到北疆去招惹他?
朝廷设在泉州,就像长公主拿着一把刀架在李翊的脖子上,李翊避之惟恐不及,怎么会留下?所以主公不要担心朝廷的事,你什么事都可以答应,只要不答应放弃冀州的军政大权就行了。
韩馥和刘恭等人不得不承认审配分析的有道理,但李历的一句话让韩馥疑心大起。
“正南兄,听说当初在雁门郡战场上大将军对你有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因此帮助大将军欺骗主公,耽误振兴社稷的大业啊。”
韩馥顿时疑心大起。
审配无奈说道:“这样吧,我代主公到河内去一趟,问问袁本初的意见。不管怎么说,现在主公还是尊奉‘承制诏书’,听从袁本初的调遣嘛。”
韩馥脸色更加难看了,他十分不高兴地挥手说道:“那你就去跑一趟,快去快回。”
………………
十月下旬,河内,怀城。
黄巾军要准备上山过冬了,黄巾军诸部在各地战场上随即转入了守势,连通冀州和河内之间的驰道逐渐被官军控制。
审配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怀城。袁绍闻讯,和许攸、郭图、逢纪等人到城外相迎。
众人互相寒暄一番后,袁绍笑道:“正南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审配摇摇头,说道:“好消息是袁将军心愿得偿,坏消息是社稷前途渺茫。”
随即他把张温等老臣准备在泉州建朝的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长安朝廷巧妙地避过了皇统之争在外建朝,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不过,能迅速建朝,终归实现了袁将军重新整合讨董联盟的想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啊。”
“看样子我那一刀没白砍。”袁绍笑道,“长安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总算头脑清醒了。这个办法不错,社稷振兴有望了。将来社稷稳定了,我们给冤死的四位大臣树个碑,以感谢他们为大汉社稷做出的牺牲。”
接着他问道:“正南,你刚才说前途渺茫是什么意思?是说我吗?”
审配点头道:“从马日磾走进邺城开始,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提到过袁将军。关于建朝的事,袁将军更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也就是说,袁将军和讨董联盟已经被长公主和这个即将筹建的朝廷代替了。袁将军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亲自赶到河内来,就是想问问袁将军,袁将军打算束手待毙?”
袁绍神色略显尴尬地笑笑。
审配随即把韩馥和冀州府的意见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我说要到河内问问你,我家主公显得极为不高兴。袁将军,如果长公主和朝廷迁到了冀州,你的处境……”
袁绍和众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们说,我叔叔怎么会看上韩馥?怎么会把他安排在冀州?”
然后袁绍说道:“走吧,我们回城再说。”
………………
审配的意见没有得到许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逢纪、郭图等人认为把长公主和朝廷放在泉州好,陈琳则同意审配的意见,他们认为放在冀州好。但所有人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冀州牧韩馥无法利用冀州的钱粮控制这个朝廷,控制整个大局。
这几年冀州对于振兴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控制了冀州,也就等于控制了这个朝廷,控制了国家权柄。无论长公主的身份多么尊贵,太傅刘虞的权势多么显赫,骠骑大将军李翊的武力多么强悍,最后都要钱粮,没有钱粮,说什么都没用。
袁绍背着手,一直低头来在回踱步。
许攸看着他,低声问道:“主公,你看,是不是应该动手了?”
“不,不要急,还没到时候。”袁绍摇手说道,“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清楚,泉州朝廷的权力应该怎么分配,这非常重要。”
“这几年,我们不是平叛就是讨董,还要预防天灾人祸,相当于在三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所以我们要想尽快稳定社稷,必须要整合所有力量。如果动乱时间太长,根基被毁,社稷恢复起来就难上加难了。骠骑大将军的武力是我们能否尽快振兴社稷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现在不但不能压制和掣肘他,反而要尽可能帮助他,让他发挥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董卓。”
“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认为,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帮助北疆,但韩馥这个人办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个人必须要拿掉。但现在拿掉韩馥,阻力太大,必须要得到李翊的帮助,也就是说要得到泉州朝廷的帮助。但李翊不可能帮助我,在我和韩馥之间,他更愿意选择韩馥。我们应该怎么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