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兆雄等人带了几天的干粮,水就省了,渴了,随时都有水喝。
因为他们这几天不是河里就是在城中的下水道里,这些水在后世的人看来会以下咽,甚至牲口都不喝,但是解决生命用水不能考虑水的质量,尤其是战时。
只是他们须得带上清军的衣服,这个也不难,每人一套,用油布包好,带在身上,外面穿上水师衣,带上劈水刀和斩水剑。
为了减少目标,避开清军的探子,他们昼伏夜出,不便骑马全部步行,锦衣卫和斥侯负责在中间及时传递消息。如果情况有变,双方好取得联系。
朱由崧给了贺兆雄五天时间,他这一千人从离开明营到潜入城中,到夺取炮台和打开城门,一共是五天。
也就是说,五天之后朱由崧打算攻取大名府。因为五天之后,也是朱由崧给多尔衮以人换人的最后期限,介时不管会不会真的以人换人,朱由崧都将主动出击,否则鞑子必然倾城而出与朱由崧摆开野战,与鞑子相比,野战绝非明军强项,与其被动挨打当然不如主动出击。
一天之后,贺兆雄等一千人便人不知道鬼不觉地出现在三河镇河边的山林中。
这里离大名府很近,一千人目标太大,稍不留神就被清军的探子发现,因此让贺宣娇和柳春红两名巾帼先带着这一千人在密林中隐伏,白天贺兆雄和李全两个人在三河镇一带又采了一下盘子,做到心中有数。
晚上定更时分,贺兆雄和李全就出发了,二人要先试着潜水摸下一底,然后这一千人马再付诸行动。这与潜渡播阳湖不同,这样更稳妥些。
夜幕下两条黑影到了事先看好的河边,然后崩崩两声水花轻响,两条黑影便在河边消失了。
贺兆雄和李全到了水里,跟到了家里也差不多,根据朱由崧给他们绘制的地图,和他们白天看好的水势,正好是顺流,二人深吸口气,在水下能泅出几里地远。
因为天黑,他们在水里潜一阵,露出脑袋看一看,呼吸几口气,然后再潜一阵,再露出脑袋观察室外的动静,这样也没人发现他们。
就这样两个人通过这条河潜入护城河,在由护城河找到城里的地下排水系统。
城里的排水系统其实就是生活用过的污水、脏水,已及下雨时的雨水排出城外的渠道。
这是一条半人多深、一米来宽的地下沟渠,现在又是夏天,又脏又臭,气味之难闻可想而知。
但二人也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二话不说,顺着护城河就钻入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沟渠,沟渠的水倒是不深,但是里面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好在沟渠窄,可以用手摸着沟渠的墙壁往前走。
踩着沟底的淤泥,在齐腰深的水里,二人顺着这条沟起往里摸,伸手不见五指,刺鼻的臭味渐渐适应了。
二人轻轻地往前走,尽量不让水响。也不知往前走了多远,突然前面一个栅栏门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排水的时候用来挡杂物的,人当然钻不过去,组成栅栏门的柱子都有鸡蛋粗细,用手感知一下又冷又硬,应该是铁的。
铁臂苍龙贺兆雄用手抓住两根栏杆,双臂用力一拽,铁栏杆纹丝不动。
李全过来了,把刀子拽出来,用刀撬了半天也没撬动。
这下可坏了,过不去这道门肯定进不了城。
必须得想办法把这道栅栏门给毁掉,但又不能弄出响动,免得被人发现。
二人正在手足无措时,突然贺兆雄摸到一把锁,这才知道这道门不是死门儿,城内建筑工人清淤的时候,应该能够开启这道门。
摸到了这把锁,贺兆雄觉得有了办法。双手抓住,所双臂一较力,真不愧是铁臂苍龙,嘎吧一声锁便断了。
然后轻轻一推栅栏门开了,二人喜出望外,过去后,又轻轻把门掩上。
二人摸着黑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前面一亮便出了地下排水系统,进入一条又大又宽的河渠。
二人知道这已经进城了,二人爬上岸来,看看四外没有人。观察一下附近,是一片坟地,坟地里有树木,附近还有破旧的建筑,他们的人进来后刚好可以在附近埋伏。
二人一直摸到天亮,把从这里通往炮台和城门的路全都摸清了,炮台有多少兵将守城门的兵力部署,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天交四更的时候,二人又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潜到了城外。
二人逆流而上,天亮的时候离开这条河上岸。见到贺宣娇和柳春红等人讲述经过,这些人高兴坏了。
白天继续休息,到了晚上,贺兆雄和李全在前面引路,贺宣娇和柳春红领着一千勇壮便下河了。
当天晚上这一千来人轻而易举地便全部迁入城中,在贺兆雄和李全事先看好的地方埋伏下来。
然后派人把消息送到了城外,很快,朱由崧便得知贺兆雄和李全这一千来人已经成功潜入城中。
这才是贺兆雄他们离开明军大营的第三天。
朱由崧非常高兴,此时他也得到了大名府的消息,多尔衮派人来送信,说明天就要开始以人换人了,他们完全答应朱由崧的条件,用范文程的女人来换肃亲王豪格。
朱由崧没有想到,他们还真有办法,范文程还真是大方,竟然愿意把自己年轻漂亮的老婆送给自己来救豪格?这个大汉奸简直太个性了!
既然如此,朕还有什么可说的,红嘴白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过的话,岂能不算!
因此,朱由崧当场决定明天上午巳时,在大名府城外,啊按原计划跟多尔衮以人换人。
将鞑子的使臣打发走以后,朱由崧立即传指,明天二十万明军全部出动,以人换人之后,不管成功与否都要一股作气拿下大名府。各营军将闻风而动。
朱由崧又派人立即向城中的贺兆雄传递消息,让他们明天巳时开始行动,夺取炮台,开启城门,迎接朱由崧的大军进城。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