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长安,李想立马就去找了李世民,结果对方还在跟大臣们开会,似乎在讨论大事。
李想想了想,还是没有进去打扰。
但万万没想到,李世民却主动派人将他叫了进去……
“先生来了,正好有要事相商,原本还想去请先生呢。”李世民热情地招呼着他。
“有什么事,陛下请讲。”
这次李想学乖了,坚决不去坐那张椅子……因为确实硌屁股!
“是关于宣讲官的事。”李世民说道:“上次先生不是提议要把宣讲的内容写得通俗易懂嘛,如今魏爱卿他们已经写好了,正好请先生来把把关。”
“这个……好吧。”
这事确实跟他有关,没办法推脱。
从内侍太监的手里接过宣讲稿,李想仔细的看了一会儿,随后皱起了眉头。
“怎么,先生觉得有问题吗?”李世民连忙问道。
“不够接地气。”李想叹道:“写这个稿子的人,一定是贵公子出身,飘在天上的那种。”
“先生何出此言?”魏征不满道。
“这宣讲稿里,满篇都是国家大义,天下社稷,你跟那些刚脱离奴籍的百姓讲这些,有什么用?”李想反问道。
“为何没用?”魏征反驳道:“难道奴仆贱民,就不需要忠君爱国了吗?”
“这不是忠君爱国的问题。”李想立刻反驳道:“百姓最大的愿望,并不是忠君爱国,那是吃饱之后,才有精力去做的事。百姓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穿暖!”
“想要让百姓听懂朝廷的政策,我们就要从百姓的角度去跟他们解释,说清楚这个政策能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不能过上好日子,会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先生说的有理。”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语气一变:“但魏爱卿也有道理,百姓不能没有忠孝,否则与禽兽何异?”
“确实,还是陛下说得对。”
李想不再反驳,毕竟在这个时代,强调忠孝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李世民而言。
“魏爱卿的宣讲稿不用改!”李世民很快给出了结论:“但要把先生刚才说的那些加上,一定要把百姓最关心的东西讲清楚。”
“是。”魏征也连连点头。
说完了宣讲稿的事情,接下来是长孙无忌有事上奏。
李想一听,竟然又是跟自己有关的。
“启奏陛下!一百零八宣讲官已经召集完毕,何时可以派出?”
“等魏爱卿的宣讲稿写好,立刻就派出去吧。”李世民毫不犹豫道。
“陛下。”
李想忽然开口道:“我有一个想法。”
“先生请讲。”
“我想请陛下亲自见一见这些宣讲官,跟他们说一说废除奴籍的意义,以及鼓励一下他们。”
“哦?”
听到这个要求,李世民先是一愣,但很快又明白了什么。
这是要自己去鼓舞士气啊!
他征战天下十余年,战功赫赫,领兵的本事无人能及,当然知道怎么去鼓舞士气。
这种时候,他甚至不需要开口,只是去看一眼那些年轻人,那些年轻人就会热血沸腾地去战斗。
从某个方面来讲,消除长安城里的谣言,也算是一种战斗。
“好!”李世民一口答应下来。
说完了这两件事,接下来就是一些军事方面的消息。
比如李靖带着灵州兵回去了,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人押着突厥俘虏,以及缴获的大量辎重回到了长安。
大军得胜而回,一般都需要进行犒劳和赏赐,尤其是尉迟恭,恐怕可以借此封国公了。
除了这些回到长安的兵将,李靖和灵州兵也要有所赏赐,需要从长安运送过去。
至于突厥的俘虏怎么处理,也要商量个结果出来。
事情很多,讨论到傍晚都没有讨论完。
李想想了想,干脆不等了,回家再说。
到家之后,他先是把寒烟叫来,让她帮忙写一份奏折,将李想想说的两件事写上。
一件是收购大蒜,建立大蒜素工坊;另一件是从司农寺抽调专员,负责改良种子。
两件事都是长期规划,是专门给未来做准备的。
写完之后,李想又开始捣鼓大蒜素工坊的事情。
想要提取大蒜素,首先就要有高度白酒,度数不需要太高,四十度就够了。
但这个时代的酒,那真是一言难尽……别说四十度,能有十度就算是烈酒了。
想要得到高度白酒,还得自己蒸馏。
好在这个并不难,高中就学过相应的知识,对于李想来说,努力回想一下,还是能想出来的。
他自己亲自动手,很快就画出了一个蒸酒器的图样。
画完这个,他才发现天色已经全黑了。
第二天,李想刚把昨晚写好的奏折送进皇宫,然后就被叫了进去。
“先生,陛下请您去校场一趟。”内侍太监说道。
“去校场干嘛?”李想有些疑惑。
“今日陛下要在校场,亲自给宣讲官壮行。”太监答道。
“原来如此。”
李想点点头,很快跟了过去。
到了校场,看到密密麻麻的一百多人,李想才发现大唐的人才确实不少。
这些学子虽然都很年轻,但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干劲充足,知道皇帝陛下将要给他们壮行,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李想看了一阵,竟然在人群里发现了裴行俭的身影。
“他不是河东裴氏的吗?连他也来了。”
河东裴氏也是世家大族,族中有裴寂、裴矩这样的朝堂高官,其中裴寂不但是开国功臣和宰相,还是李渊身边的亲信,备受恩宠。
这个裴行俭,难道想做家族中的“叛徒”?
“给我派人跟着这个裴行俭,看他做得如何。”李想立刻向内侍太监吩咐道。
“是,先生。”太监点头答应。
刚说完,大殿方向就传来一阵动静,原来是李世民来了。
“圣人到!”
“恭迎陛下!”
众人一齐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