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才开始开,黄的白的粉的,星星点点的十分可爱。
王大树与韦小二抬着刘昌郝转,转到了试验田,刘昌郝说:“确实植少了。”
石得一与陈绎可看不出来,问:“如何知道植少了?”
“作物生长需一定空间,看其空间便知之。如这几块,刚刚好,按照它们的数量,我每亩少植了五百到一千本,这是我家的地,推广出去,每亩需植四千本。”刘昌郝叹息道,终是粗绒棉,与杂交棉相比,每亩株数几乎得增加近千棵。
“植数不稳定?”石得一问。
“良田少植,瘦田多植,正式推广,约以三千五百本到四千本为基数,更瘦的地每亩甚至需植四千五百本、五千本,肥田三千本即可。此外还有夏棉、春棉与半春棉的区别。”
“说说。”
“夏棉便是立夏过后,于大小麦间翻沟或做穴进行条播或穴播,正好大小麦能替幼小的棉苗遮住烈阳,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等它们长大需要阳光与空间时,大小麦也开始收割了。然只能穴播与条播,需要大量肥料,普通百姓根本办不到,肥料跟不上,产量便会变得极低,往往只有几十斤籽棉。若按此法,所需本数会更多。”
“几十斤亦是好的。”
“此几十斤乃是籽棉,一斤籽棉只能得三成,甚至不足三成棉绒,那会好,此法,吾根本不会推广之。”
“春棉是何种法?”
“春棉于春分后就可以播种育苗,立夏时移载,如此,生长期能延长二十到三十天,长势会更好,产量亦更高,所需本数也必然减少。然我家棉种乃是自南方初来,最少需两年驯化,使之适应北方气候后,再试验出精准的种植方法与本数。”
“晚春棉便是眼下所种的棉花,谷雨前播种育苗,正好大小麦收割后,可以定植移载,早先温度略低却在拱棚内,移载时,纵是北方,温度亦变高了,两边差距不大,利于驯种与适应。”
“似乎有不小的学问。”
“那是,我目标乃是一千两,没有技术如何取得?”
“然今年本数变少,会减产乎?”
“会减产,然五百两肯定是有的,”刘昌郝自信地说,看到开花了,也能做比较了,比他家小时候种的棉花肯定差,然而现在看,还行,虽差,不是差的入不了眼睛:“说不定会更多,此外,虽产量减少一部分,稍疏,棉果长势更好,利于改良种子。”
“产量不重要,种子重要。”
“陈公,对于北方是新事物,没有产量如何让其他人心动,不但产量,开始时价格也会很高,有产量有价格,收益多,才会有许多主户心动之,陛下又极重视,我又摸索出准确的种植技术,那么短短数年间,便能迅速于北方各地种植,自此,冬天再也勿用畏惧矣。”
“何时能得棉绒?”
“棉花自开花到棉绒成熟需七十五到一百天时间,可能八月下旬到九月中上旬吧,”刘昌郝有些不确定地说。这还关系到一个采摘期,记得另个时空,他小时候他家种杂交棉,八月便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冬至,棉花杆上还有少数棉果子。放在华北地区,采摘期可能稍集中一点。据朱三听来的消息,粗绒棉采摘期更集中,一是粗绒棉,一是北方,两者结全,可能比他预想的要短得多。
作为非机械采摘时代,采摘期长一点产量会更高,究竟如何,或者说换成春棉采摘期会不会更长,皆不大清楚。主要手中棉花资料不少,甚至还有一些科学育种改良的资料,但皆与粗绒棉无关。
“三个月?”
“三个月差不多吧,那时能大约预估出真正的产量,以及棉绒的含量。”
“为何要四五年时间?”石得一问。
“我与陈公曾说过原因,一旦急切地推广,到了百姓手中,百姓会自以为是地留种,结果多是差种,反而不美。故须候四五年时间,推广便是良种,百姓也迅速受益!”
“且在这四五年时间内,也不是不推广,我会于方圆数十里范围内,请百姓种植之,朝廷可以派人观摩,各州县也能派一些主户来观摩,然后我再着,得种即会种!”
“是啊,真的不能急,”陈绎说,它推广得好了,其意义都远胜于宋真宗推广占城稻。
陈绎看着山滩:“变化不小,亦更美观矣。”
“虽美观,因草木繁多,蚊虫也渐多了。”刘昌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有草木有水,山滩上开始许多许多蚊虫。他忽然想到一件事:“陈公,朝廷欲派大军南征?”
“有,这月下旬起,便要开始筹集军队。”
这是必须的,六月下旬筹集军队,七月开拨,特别是西北与京城的禁兵,若是步军,必须一步步走到南方,快也需两三个月时间,到了南方,正好九月十月,那时才是适合北人于南方作战的天气。
“六月筹集……”刘昌郝仔细地回想着,具体的时间记不起来,此外,因为他带来的扇动,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他说:“若此,我写一些东西,过几天交给朝廷,可能对南征略有帮助。”
“哦,何物?”
“一是说瘴疠,二是一些吃的与擦伤口的。”
“汝亦知瘴疠?”
“这个,岂能不知。”
两人看了棉花的花,随便聊了几句,刘昌郝趴在软塌上,不便招待,便回去,石得一说:“刘昌隆宅子位于何处?”
刘昌郝皱了一下眉头,低声说:“石公,我是无所谓,然陈公乃是开封府尹,君子须对鬼神敬而远之。那宅子很是阴森,有无鬼神,我亦不知也,陈公更须远避之。这样吧,我送你们一行,顺便从他家门前经过,看一眼便可,不宜逗留。”
“你心思也玲珑之,然……”陈绎看着他的屁股忍不住笑了起来,据闻,以前刘昌郝似乎是一个书呆子,他与石得一皆不相信,如那天晚上,稍稍清醒,忍着痛叮嘱他们,莫要过问花家二哥,因为关系到太后家,传出去不妥,现在对鬼神远避之。不过再聪明的心思,也有失手的时候,且看他的屁股。
“无奈,无奈。”
一行人走向大村子,现在都知道了,一个是开封府尹,一个是皇城司使,好大的官,村民一起伏于两边观看。
“陈公,石公,且看,那边的宅子就是刘昌隆的家。”
“是有些阴戚之意。”
“我怀疑一是偏,二是树多,三是有水,百姓疑心之故。”刘昌郝说着,冲刘昌隆宅子门口拱手说道:“昌隆兄,靳嫂子,此乃陈公与石公,他们已经替你们申冤得雪,过几天,我安排人,将刘叔父与你们儿子接回来,亦会善待,汝等好安息吧。”
这次断案断了好几天,包括刘昌隆的案子,据梁三元他们说,实际靳娘子是一个很漂亮很温柔的,未开口便喜欢笑出来的女孩子,夫妻二人十分恩爱,没想到被刘四根一家活活逼死。
故陈绎与石得一也拱了拱手。
但奇怪的事发生了,忽然听到连续的声响,刘昌隆的宅子陆续倒塌下去,溅起一股股烟尘。
村里一个长者大声说:“陈公与石公替刘昌隆夫妇申冤得雪,两人安息了。”
“汝二人安心去吧,”陈绎正色说。
“陈公,虽如此,亦快走,须记狄青。”刘昌郝说。
走到大路上,石得一神情古怪而惶惑:“真奇怪哉。”
“为人不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石公,勿怪,公与陈公乃是好官,更勿疑之。”不过刘昌郝脸色也不大好,难道以前刘宅闹鬼是真的?若是黑猫,若是说平行宇宙,若是说多维空间,刘昌郝都相信,可这玩意,让他如何相信?但不相信,偏偏刘宅在这时候倒塌掉,又如何解释?
陈绎看着刘昌郝的脸色,忽然大笑:“汝还是安慰自己吧,有,汝何惧之,无,汝更无需惧之。”
“是,是。”
两人带着官兵与胥吏上马扬长而去。
韦小二说:“少东家,鬼神,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韦二哥子,切记,汝等只想我呆在刘梁村,可尽情议论鬼神,汝等不想我只呆在刘梁村,鬼神少议论之。”
别以为古代人搞迷信,但分寸拿得很好,是敬之,而不是近之。如文彦博晚年信佛,动不动大搞万人斋会,即便高滔滔也不大喜欢,故宋神宗死后,虽然文彦博是超级大佬般的存在,也未得到真正的重用。当然,遇到宋徽宗类似亡国的主,那就当什么也未说了。
“如凤鸡?”
“正是,”刘昌郝说,那些个变种锦鸡说起来实际也很神奇,但刘昌郝是怎么做的,刻意淡化它们的神奇之处,有意宣传它们的一些恶劣行为,如抢鸡食,啄小孩子。
回到家,两只猫已经迎出来,想要跳到软塌上。
刘昌郝从软塌上下来,它们立即在刘昌郝脚边扯袍子,忽然盯住了刘昌郝的屁股。
谢四娘说:“儿,不好。”
不好有不好的原因,去年冬天一家人善待了,然而它们吃东西一直不大香,刘昌郝无奈说,喂生肉吧。开始喂起生猪肉,或生鱼。也只是一冬天,春天老鼠出来了,喂的又不多。
谢四娘说不好,是担心这两只猫别当刘昌郝的烂屁股当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