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可是甘陕苦瘠,取之也无大用处啊!”

李过对北出甘陕多少有点心理阴影,大顺、大西虽然起于甘陕,但他们都在甘陕吃过大亏!特别是张献忠张老万岁,那是竖着出去,横着回来,赔了个底掉儿,连四个干儿子现在都不姓张了。

“父皇,”李来亨说,“现在甘陕的情况好得多了,虽不富裕,但是也多年没闹过饥荒了,而且还出产良马、骡子、火枪、小炮和火药。如果咱们能取了甘陕,国力军力都能大增。”

甘陕当然是苦的,不过比天启、崇祯年间真是好得太多了。

一方面那么多年来来回回的折腾,再加上几次陕人外迁(大顺、大西两朝都是陕西拉走了一票人,大明的平西、安北两藩又各自从陕西拉走了许多人),使得甘陕的人口大幅减少,现在陕西省、河西藩和平西藩治下的军民总数只有六百多万。人均的土地占有率超过了五亩,虽然陕甘土地的平均亩产依旧很低,扣除种粮后只有一百一二十斤麦子,但是五亩田也能打六百余斤,换算成面粉也有四百多斤了。

另一方面,朱慈烺是知道中国哪儿有钱哪儿没钱的,所以他根本不会让各省已经比较平均的方式分担税赋。

在他的统治下,甘陕不仅不需要向朝廷交钱,而且还能从朝廷拿到大量的补助。而且大明朝廷还通过骡马采购扶植甘陕的畜牧业,现在明军使用的马骡几乎都产自甘陕。

此外,由朱慈炯创立的陕北军工产业也在大明朝廷的扶植下得到了保存,成为安西、河西、北庭(准格尔)三军最重要的枪炮供应商,蒙古的察哈尔、土默特两部所使用的枪炮,也有半数出自陕西。

李过也知道老家的日子比过去好些了,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明朝还是出了个明君......陕人的日子好了,怕是不会再叫额们鼓动起来了吧?”

李来亨道:“父皇,陕人终究是额们的乡人,比起湖广、两广的人终是要亲近一些的。

而且这些年明朝不停的将陕人中的壮勇之士往河西、安西、朔方、安北等镇调动,留在陕西当地的,都是一些安分守己不能打的农夫。”

朱慈烺那是对陕西人的造反精神心有余悸,所以尽可能的陕人勇士忽悠去河西、安西、朔方、安北等军镇......这样一来,陕西倒是安稳了不少,可是战斗力也减弱了。

“另外,”李来亨又道,“明朝现在以应天江北的老山——浦口为本,由此入陕,是两千数百里的漫漫之途,而且都是路陆。而我军自汉中出师,三百里便可入关中了......以三百里后路对两千数百里后路,优势尽在我手啊!”

李过点点头:“说的也是......朱慈烺虽是明君,但是居东南而御天下却是昏招。自古以来,天下武力不出西北、东北,居中州亦难御之,何况东南?”

“父皇所言极是,”李来亨用力点头,“西北王霸之基,大顺取之退可以和明朝分庭抗礼,进可以席卷天下!”

李过看着儿子:“来亨,为父就命你为帅,统十万大军出祁山取甘陕如何?”

“父皇,”李来亨摇摇头,“儿臣用兵的本事远不如晋王......应该让晋王屯汉中,全权主持北伐。”

李过一愣,心想:说了半天,你不去啊!

“那你回重庆辅佐为父?”

“儿臣还去阿瓦......”李来亨道,“阿瓦、沙廉尚有可为,不能轻易放弃。而且父皇也该南下昆明了!”

“南下昆明?”

“对!”李来亨说,“父皇已经许久不幸南都了......而欲收阿瓦、沙廉的人心,父皇就必须坐镇南都,以便就近召见阿瓦、沙廉而来的土司,并主持向阿瓦、沙廉二城移民。”

什么意思?

李过有点糊涂了。

李来亨笑了笑:“阿达,万事都当思虑周全,不可只谋胜,不虑败......缅甸虽然是蛮荒之地,但是也极为辽阔,四川、云南加在一起都不见得有缅甸大。

而且缅甸沙廉有海口,直通西人所称的印度洋。而印度洋又因为马六甲海峡的阻挡,为明朝水师所不及。万一事有不济,还可以泛海而走......三十六计走为上啊!”

李过不置可否,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何时可以让晋王出兵北伐关中?”

李来亨说:“再等等......阿达先南幸昆明,再密调晋王赴汉中整军,等朱明大举讨伐关外满洲之时,就能挥师北伐,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了!”

李过这下终于放心了:“中!此计大妙!”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又在阅兵了!

他一定是知道大顺的府兵二代真在日长夜大,都憋着股劲要夺他的江山社稷,所以这段时间也越来越重视他的少年近卫军和少年军官。

所谓少年近卫军,就是所谓的“九边少年军”,说是“九边”,其实成员并不都是从九边过来的。

因为大明朝廷治下可以出强兵的边镇也没九个,只有安西、河西、朔方、安北、北平、大宁、安川(在贵州和川东一带),一共七个。大明朝廷从洪兴六年起,每年都从这七个镇(包括它们的前身)各募集800——1500名10——12岁的贫苦少年,

另外,还从湖南、山东、淮西各招募招募1500名10——12岁的贫苦少年。

这样,每年被召入少年近卫军营贫家少年的总数都在万人以上。

现在第一批入伍的少年近卫军,已经接近完成为期六年的严格训练,可以走上战场了!

根据兵部的统计,在洪兴六年入伍的少年近卫军总共有余人,在接近6年的艰苦训练和末位淘汰后,还剩下大约8000人,现在组成了16个营方阵,正在接受朱大皇帝的检阅。

“陛下,此间的8000人明年就可以正式成军了!再配上军官、炮兵、校尉(士官)、辎重兵,刚好一个师!而且以后每年都可以成军一个师......有了这样的精兵,关外的多铎就能安心闭眼了!”

正在和朱慈烺说话的是少年近卫军的第一任提督封思忠。

“好啊!终于成军了!”朱慈烺看着眼前整齐的跟刀切斧跺一般的十六个营方阵,满意的点点头,“不过先不要编成师,朕要6个燧发枪团,能有吗?”

六个团可以分派给六个师作为尖刀!

另外,浦口——老山这里还有许多“二代骑士”可以充当冲击骑兵,招募训练6个铁甲骑兵营没多大难度。而且“黑骑兵”(黑枪骡子兵)的数量也非常充足,可以给这6个师都配一个营。

这样明年朱皇帝就能有6个非常精锐的师可以用了!

有了这6个精锐师,关外之战就有把握了!

关外战场虽然辽阔,但是除了辽东、辽西沿海之外,全都距离遥远,补给不便,根本不可能支撑大军进行持久作战。所以用精兵攻打关外的多尼就唯一选项了!

朱慈烺之所以不让多铎“死”,一方面是为了先稳住东南海上和太平洋战场,一方面就是在等待他的少年近卫军成军!

“陛下,咱们明年就要收拾多尼了?”跟随朱皇帝一起阅兵的吴三辅也兴奋起来了。

他早就在盼这一天了!

“对!”朱慈烺点点头,“明年出兵......争取三年平辽!”

CC读书推荐阅读:工厂通古今,开局女帝抢我拼好饭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全能后勤兵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离石游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现代武器进大宋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铁蹄哀明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谍海孤雁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血脉撒满世界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大宋北斗司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之五好青年李辰安钟离若水醉枕江山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灭宋新妖孽兵王护国公凤逆天下北月篇学霸养成小甜妻交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御宠腹黑贤妻山河相制春回大明朝全职穿越者【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工业帝国志药罐贵妃娇又作,病娇暴君乖乖认怂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大清之祸害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皇帝互换开局:阿斗开局半壁江山抗战之铁血兵锋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大明官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塞音老仙闹大明
CC读书最新小说: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