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票?”
“就差一票。”
方永波叹息着,持着手机片刻,最后还是将手机放下了。
刚才燕京国际艺术中心那边的熟人又给向南回电话了,说05号选手在最后的投票阶段领先01号选手一票,稳住了第三名。
接着向南就给他回了电话,也算是确切的一手信息了。
估计李安也快知道了吧。
方永波不能现在给李安打电话,打了电话就像是安慰。
以他对李安的了解,李安现在最不想听的就是安慰。
“唉。”
一旁田丽娜叹息一声,抬手关掉了电视,有些埋怨道:“你说这事弄得。”
方永波摆手:“行了,结果已经公布,那就这样了。”
田丽娜仰头:“你不给李安打个电话问问。”
方永波摇头:“不打了,今天早点睡吧。”
夫妻二人上床。
说是睡觉,方永波一时间却是有些难以入睡。
倒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被夹在何鹏与李安之间了,虽说双方是通过他认识的。
他心里不舒服的还是最后的投票结果。
就是一票之差,车琳就失去了机会。
人这个东西很难做到不偏不倚,手心手背虽都是肉,可冬天暖手的时候谁先暖手背呢。
总有个下意识的动作。
方永波的下意识动作就是不舒服。
如果是车琳拿到了门票,他一定不会有这种感觉。
第一,何家明的舞台在他这里是不如车琳的,所以输给车琳理所应当。
第二,相比而言,何家明本身并不太需要这张门票。
这张门票能给何家明带来的不过是一次国外登台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何家明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
而车琳并没有这么多机会。
车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才有机会得到一个这样的舞台。
也只是可能。
就像今天,已经无限接近了,但最后还是差了一票。
方永波清楚车琳备战以来所付出的努力,他并不否认今天每一位登台的孩子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同样都是努力,程度上却是有着差距的。
有时候你不能说你真的很努力了,也不能说你真的尽力了。
就像前段时间,他在开会时对新老乐团成员强调的那句话:在业务水平上,你真的没有办法再提升了吗?
一天练两个小时是努力,一天练五个小时是努力,一天练八个小时也是努力。
在方永波看来,这都是努力。
每个人一天能练多长时间乐器取决于自身情况。
如果一个人受现实情况影响一天只能练一个小时琴,那么只要他练了,那他也是努力的。
所以努力的差别到底在哪?
差别就在于无论是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你在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里有没有尽力。
在努力中拼尽全力,才是真的努力了,真的尽力了。
他相信今天每一个孩子都努力了,但是他们真的都在努力中尽力了吗。
什么是在努力中尽力了——我不能再让自己的舞台变得更好一点点了。
然而方永波今天并没有看到有多少孩子具有这样的状态。
今天是什么比赛?是小肖赛华国赛区的总决赛。
汇聚了国内这个年龄阶段在钢琴演奏方面最优秀的孩子。
甚至于说他们是百万分之几也不为过。
他们不是普通的琴童,他们将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后接管华国钢琴界的舞台。
他们都是未来可能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的人选。
他们都是天才。
可就是这样一群天才少年,今天献上了一个什么样的舞台?
第一,错音的。
方永波对于错音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原因很简单,台下练了成千上万遍的小节,上台还能弹错音,那你台下练的什么。
太紧张?
台下在干什么?
任何舞台表演,心态都是重中之重。
如果说技术是外功,那么心态就是内功。
内功练不好?
没关系,慢慢来,但你必须得重视这个问题。
而问题就在重视上——
今天几乎超过大半的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错音。
在方永波看来这群孩子的错音就是出在不够重视自己的心态锻炼,不够重视舞台。
这里有人会说了,演奏家还错音呢。
没错,职业演奏家也会错音。
可问题是职业演奏家就该错音吗?
在方永波看来职业演奏家更不应该错音。
职业演奏家是一种职业,就和司机厨师一样。
一个人花钱坐车去火车站,结果司机把车开到飞机场,谁能笑着对司机说没事?
一个人花钱去餐厅吃饭,强调自己不要一点辣椒,结果端上来的饭菜里面有辣椒籽,谁能笑着吃下。
一个道理啊,一个人花钱来听音乐会,演奏家各种错音,这不离谱吗?
这犯的错误和开错路的司机,放错调料的厨师有什么不一样?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所以演奏家也分三六九等。
有一种演奏家,能在一场重要音乐会上连着错一把音,得有三四秒那么长,音乐会结束还能笑嘻嘻地面对粉丝媒体。
有一种演奏家,在一场不是那么重要的音乐会上,只弹错了三个音,后来这位演奏家在回忆录写道,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财富去换取这三个音没有在那场音乐会上出错。
甭管人真的假的,至少有个态度。
并且后者这位老人家的的确确是少有的在音乐会上能够不出错的大师。
上台能不能错音?能错。但是不能认为这是小事。
方永波的职业态度便是如此,如果今天乐团出现事故了,那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承担错误,而不是因为粉丝乐迷们的包容而选择避而不谈。
和我们的小选手一样,错音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态度。
有些选手的错音就是在台下没有这样一种态度。
在台下对自己没有要求。
这就是典型的在努力中没有尽力。
怎么能容忍自己错音?
“难道你们不知道或许未来就是因为你的一个小失误让自己断送了前程吗?”
方永波毫不夸张地讲,这样的场面他不止一次经历
方永波的视角不同于评委,也不同于梁山,更不同于唐家父子。
在这个问题上,他只能和李安共情。
他记得很清楚,他刚认识李安的时候,两个人第二次在他的办公室讨论莫扎特k414,李安因为一个错音连忙向他道歉。
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李安和他一样的人。
因为没有背景,没有唾手可得的机会,所以任何一次舞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方永波一路走到今天,从一名普通的指挥专业学生成为今天国内的一线指挥,依靠的就是对自身业务的一丝不苟。
年轻的时候他绝不允许自己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走上舞台。
因为他清楚舞台对于他们这种没有身份背景作为依靠的人,搞砸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他欣赏李安,欣赏李安对待舞台的认真态度。
而我们的孩子或许还小,意识不到他们将来或会经历什么,所以他们很难在意自己长达三五个小时练琴时间里的某几个错音。
于是到了真正的赛场上,最高级别的赛场上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因为内功不足或习惯,错音了。
可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会错音呢。
一次不会错,两次不会错,三次还不会错。
在方永波的记忆中,他所听过的车琳在公共场合下的所有演奏,基本没有出现过错音。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相比而言几乎可以说没有。
他知道为什么。
因为舞台上永远活跃着一类人,他们在台下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方永波可以负责地说,就是因为有车琳这个孩子,今天的赛场才算是达到了总决赛应该有的级别。
今天的比赛,只有车琳没有错音。
第二,演奏风格。
方永波在车琳来燕京前就捏了一把汗。
因为师生二人出发前,他和老魏听了一遍车琳的舞台。
他为车琳捏把汗的原因是——他欣赏的东西,或者说任何一个有过相关从业经历的指挥都会欣赏的东西——都不太容易被学院派接受。
学院派的老师多数也是从学院派里走出来的,所以对于演奏者的风格有着一种本能的苛刻。
甚至说出于群体利益考量,他们会主动排斥以外的东西。
而今天的评委席上大部分都是学院里的老师。
从风格来讲,车琳处于先天劣势。
可处在优势方的选手们带来的舞台是什么样的?
方永波以一名音乐总监的身份来评价,不客气地说,整个一条流水线,比的是谁家的做工更精细,无他。
不只是这群孩子,这十几年,一批又一批,我们培养出了几个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职业钢琴家。
大赛选手≠职业钢琴家。
名校毕业≠职业钢琴家。
年轻的教授≠职业钢琴家。
李安名气不大,但是职业钢琴家,因为他可以在不借助粉丝效应的前提下靠演奏舞台吃饭。
李安≠国际职业钢琴家。
这些年我们培养的国际职业钢琴家在哪?
比起我们庞大的琴童基数,可以说寥寥无几。
无可争议的事实,没有音乐,没有表达,只有技术和大赛奖章是没有办法成为国际职业钢琴家的。
除非你的奖章来自四大赛,然而这也只是起步而已。
单一风格的极致,我们已经做到了量产。
就在今天的舞台。
方永波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和我们的小选手没有关系。
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打破僵局的01号选手,为赛场增添了无数色彩的01号选手,最终还是没能再迈一步。
一票之差,止步门外。
有点心疼孩子吧,明明已经那么尽力了。
究竟还要做多好才能拿到这张门票呢?
别说什么孩子才是三岁半,以后有的是机会。
就这一次,公平吗?
它不公平。
方永波难受啊,明明评委们在最后也努力了。
可就差一票。
如果今天的第三名不是何家明,是其他任何一名选手,那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是现在这样。
方永波明白,也能理解。
一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他,他能共情李安,能共情小车,也能共情评委老师们,谁都想向里圈靠拢,哪怕只是多看一眼。
谁的机会都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谁来就在里圈。
所以方永波能做的就是兑现他的诺言。
小车临走前他给小车许诺,如果小车能进前三,他就会给小车一个礼物。
如果小车没有进前三,他就会让小车给他帮一个忙。
现在他打算让小车帮他一个大忙。
想到这里,方永波心里好受了一点,他还想着这周周末约着李安带着孩子陪他打打球呢。
这也不知道李安能不能行。
唉。
思来想去他还是起身给李安去了条信息。
‘周末打球啊’
片刻。
李安:行啊,周天晚上七点半?
方永波望着屏幕上的信息笑了笑:行,琳琳还好。
李安:好得很,正和一个同学聊天呢。
方永波:你们还没走啊
李安:早走了,这会儿在大巴车上呢,快到酒店了,波哥你是在床上吧
方永波:你还挺机灵的
李安:哈哈哈,一看嫂子就睡了,不然你得给我发语音啊
方永波:今天就算了吧,也没什么心情
李安:别别哥,你可别,我们这都好着呢。
方永波:你都知道了
李安:差不多吧,刚才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打了个电话,然后鹏哥也给我打了个电话,搞得我也挺不好意思的,刚才周围人太多,有些话我也不方便说,再专门给他打过去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这两天您抽空帮我再带个话吧,我都明白,这事和谁都没有关系。
方永波轻叹一声,就是委屈孩子了,片刻:你放心,他那边我来说,其实老何他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他这趟人都没过去。
李安:我懂我懂
方永波:行,多安慰安慰孩子,等你们回来再说
李安:波哥晚安
放下手机,李安的目光又回到了坐在前排座位。
琳琳正在和林若曦聊天,两个孩子从上车就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
一直聊到现在。
就像此刻车窗外,两条新冒芽的小柳枝正在夜风中无忧无虑地纠缠在一起,它们噼噼啪啪,她们嘻嘻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