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沈邕还是硬生生的憋住了,只得跳过这个难得的大瓜,继续说下一个。
不过剩下的那些,就都是老生常谈了。
不是谁家七老八十的老爷们,想一树梨花压海棠。
就是谁家儿媳在闹和离,说的沈邕自己都兴趣缺缺。
“等会,你说孙侍郎家的儿媳叫什么来着?”苏钦朝忽地放下杯子,刚刚那个名字他好像在哪听过。
“庞藜漪啊,怎么了?”
“长安好像没有姓庞的官儿,孙侍郎虽然是礼部侍,但好歹也是四品,怎么儿媳会选个家世不显的。”他想起来在哪听过了。
小汤圆的女夫子,庞娘子就叫庞藜涴,与孙家的儿媳只有一字之差。
名字如此相似,应该是有什么联系吧,说不得是两姐妹什么的。
不过庞娘子只嫁了个普通秀才,而孙家可是四品京官,也难说。
“这就说来话长了,前几年还真有个,庞姓的中书主书,不过在你没来长安的前就病逝了。”沈邕对长安城内,这些官儿家里的事,几乎了若指掌。
“庞主书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姑娘,虽然后来庞大姑娘,捡了个逃难来的秀才,充作养子。
但庞主书去世后,还是被本家吞了大部分家财,只留下了庞夫人当年从娘家带过来的那些嫁妆,以及郊外的一处庄子。
现在他们一家就住在那处庄子里,庞大姑娘前两年也嫁给了那养子。
而庞二姑娘,自幼就与孙侍郎家的小儿子定了亲,所以及笄之后便嫁了过去了,那时候满长安的人,还赞孙家厚道呢。”
沈邕一口气将自己知道的事说完,马上提起茶壶往喉咙里灌。
刚说了那么多话,说得他嘴巴都干了。
“既然是厚道人家,怎么庞二姑娘还闹和离?”苏钦朝有些不解。
一个是和离归家的普通人家女儿,一个是四品大官家的少夫人。
任谁都知道怎么选,按理若不是有特别忍不了的事,一般人不会这么做。
“刚不是说过了,没有孩子,婆婆要给纳妾呗。”沈邕记得,之前讲这个事的时候说过。
“她是主母,纳妾又如何?孩子还不是记在她名下,永远都越不过她去。”苏钦朝摇了摇头,定有什么连沈邕也不知道的内情。
在这时代生活这么多年,他发现,一般古代主母对待丈夫纳妾,并没有现代人想的那么抵触。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没有妾室,主母就要自己承担繁衍子嗣的责任。
基本就是生个不停,那些普通村妇就是这样。
要是运气不好,说不得生产的时候就挂了。虽说妾室会分宠,但也是替主母承受繁衍之职的工具人。
而且一般有家世的主母,又不是仅靠着男人的宠爱活着。
后宅是她的天下,只要不犯什么无法原谅的过错,比如不孝舅姑、偷人什么的。
宗族礼法便会永远的站在她身后,让她一辈子高枕无忧。
另外,哪怕庶子未来功成名就,要给家里请封,也越不过嫡母去,必须先给嫡母请诰命,才能轮到自己的生母。
所以苏钦朝才不理解,为何庞二姑娘执意要和离。
“反正我得到的一手消息就这样,而且庞二姑娘本来性格就有些泼辣。”沈邕摊了摊手,他倒是不觉得庞二姑娘做的事奇怪:
“只是你,之前那么多事不问,怎么突然问起了庞二姑娘?”
“庞大姑娘是我家小汤圆的夫子,好奇罢了。”
“是吗?”
其实不然,苏钦朝格外对庞二姑娘的事感兴趣,其一是因为庞大姑娘,也就是庞娘子可能是穿越女的原因。
其二更多的是孙侍郎,孙侍郎虽然只是个寻常的礼部侍郎,但他家的大姑娘,却是皇帝跟前名头最盛的女官。
而庞二姑娘此时突然做出了,与同时代女子截然不同的选择。
除了可能是被庞大姑娘影响外,更让他觉得也许与某些事有关。
平日里听芸娘多次说起庞娘子,感觉上是一个非常含蓄、端庄,且极具智慧的女人,一举一动都做到了当世女子的极致。
她能这般完美的融入这世,应该也不会教给自己的妹妹,现代那些对于这个时代离经叛道的东西。
…
这边三个人有来有往的,聊的热火朝天。
那边刚安排完小汤圆进学的芸娘,则坐在院子里。
一边与自己的丫鬟小鱼,手指纷飞的打着五彩络子,一边看杏仙逗小米豆玩。
要不说一张被窝里睡不出两样人呢。
其实芸娘还是蛮喜欢杏仙的。
可以说,在县主府见到杏仙的第一面起,她就已经不由自主的对他心生怜惜了。
虽然那时她还为了这事,格外的折磨了自家夫君一夜,但,咳…
她也说不好,当时会那样做,是自己生气多些,还是借口故意的多些…
长这么大,她还从未见过,比杏仙更美,或者能与之一较的人。
尤其是那张精致、又清媚至极的芙蓉面,莫说身为男人的夫君了。
就连她这个女子,也常常看得失神。
“小姐,小姐。”小鱼推了推自家小姐的手臂。
哎,别人家的主母见了妾侍,都一副高高在上、鼻孔朝天,仿佛看到什么脏东西的模样。
只有她家小姐,不但将人安置在自己与将军的小院中,还经常劝将军去他屋里。
今早还说要买下观音庙后面,那座谁也看不上的石头山建庄子呢。
虽然嘴上说的是要给小小姐、小公子撒欢。
其实心里则是惦记着这个小侍,吊嗓子唱戏的事。
身为刘家的家生子,小姐的陪嫁丫鬟,她真心无法理解自家小姐的做法。
虽然这小侍确实美的不像真人,她也常常被迷惑,但也没必要这么离谱吧。
美则美矣,却柔弱不堪,看着还没她这个女人强壮。
“嗯?怎么了。”芸娘回过神。
“打好了,小姐。”小鱼指了指自家小姐手上,已经编好的那条蜈蚣模样的五彩络子。
“哦。”芸娘看着手上的五彩络子,随后从袖袋中掏出一枚,成色不错的羊脂玉环,小心的系上去。
再配以同色玉珠,制成了一副可以挂在腰间的佩饰。
这玉环还是闺中时刘母给她的,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好玉,环同还。
她希望自家夫君戴了,以后外出办差都能平安回来。